↑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4 题
  1. 毛泽东同志说:“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在认清楚“这件事”的基础上提出了

    A.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C.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市民文学兴盛

    ③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商、西周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 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D. 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A. 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

    B. 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

    C. 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

    D. 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这个运动就是一群知识分子在科学化或理性化的世界观指引下,试图在人类事务中发现一些类似于自然规律的“永恒法则”的努力。据此,“这个运动”指的是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工业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国名的翻译,基本是带“口”旁的音译名,如英咭咧、咪唎、咈囒哂,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 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

    B. 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C. 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 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判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A. 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 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

    C. 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

    A. 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

    B. 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C. 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 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周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杂志登载的文章,其中有“中国固有的伦理、法律、学术皆封建制度之遗,与西人相较,相去极远,如不改进,必不能存于今日世界。”又有“西俗以横厉无前为上德,中国以闲适恬淡为美风,实为中西民族强弱的大原因。”再有“若笃旧不变,而无世界知识,不知顺应世界潮流,绝难立足。”此文最有可能出现于

    A. 林则徐为代表的鸦片战争时期

    B. 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运动时期

    C. 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时期

    D. 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十四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在佛罗伦萨

    A. 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已成为社会主流

    B. 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冲击着传统价值观

    C. 商品货币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社会地位

    D. 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变得十分混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宋明时期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规范的美。上述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说明宋明时期:

    A.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 儒学思想趋向社会化

    C.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 天理观念已深入人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 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 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嫁、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

    A. 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B. 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C. 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D. 彻底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对下边表格中思想家的观点或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古希腊

    普罗塔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 普:肯定人的价值,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

    B. 苏:对理性的追求,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C. 孔:强调民本思想,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 孟:主张民贵于君,对王权专制的明确否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表是一位同学运用多元史学范式对近代某一思想的评价。据此判断,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兴起的历史事件是

    史学范式

    评价内容

    全球史学范式

    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体现了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近代化史学范式

    冲击了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文明史学范式

    反映了封建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承认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客观上使中国人由传统文明开始走向现代文明。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 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B. “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 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 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表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它表明两汉时期

    A. 社会价值观儒学化

    B. 法家思想退出政治舞台

    C. 商人政治势力强大

    D. 国家政权实现了平民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也,古者州有序,国有学,私有塾。文翁石室和白鹿洞书院作为不同时期地方办学的典型被载入中国史册。结合下图对其理解最恰当的是

    ①两幅图都体现了私学兴起

    ②都以儒家经典作为学校教育主要内容

    ③都作为当时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④都促进了儒学的发展

    A. 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 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 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 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 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辛亥革命后,20世纪初的中国依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为此当时思想界最前沿的人士进行了深入反思。下列与此反思相关的主张是

    A.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B. 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C.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D. 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民日报》上出现的频率情况。与图中最高峰值A点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 “南方谈话”促进思想解放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C. 邓小平成为党的领导核心

    D. 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因为她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像屠呦呦一样抵御干扰、潜心钻研的科学家还有很多。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文革”期间世界首创的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

    B. 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

    C.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 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文革”结束后,文艺创作上开始更加尊重个体尊严,更加强调人文关怀。主旋律电视剧中的英雄人物开始走向多元化的局面。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双百”方针的恢复

    B. 对外开放的全面实施

    C.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 社会道德风尚的变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中国“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们是儿童”。这个科学的儿童在人生之初,也有基本的科技经验与积累,但它们的实用性、整体性和直观经验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永远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突破。比如:中国的罗盘,西方人用来探险,中国人则更多的用来测风水选坟莹;中国的火药,西方人用来制造火器,中国人则更多的用来放鞭地、点烟花;对于数学,西方人为数学而数学、中国人则更多的用来丈量土地、测算收成;对于天文学,西方人是为了发现上帝造人的方法,而中国人是为了种地和占卜。究其原因,应该是埋藏在中国社会中的种种因子。

    ——摘编自端木赐香《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有明显的不同:就学术内涵而言,汉儒把阴阳五行之学,纳入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就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遇而求其次,转变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包括承认皇帝凌驾于天下臣民之上的专制地位。

    ——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在黄宗義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義,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而进行的理论创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过程中有何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候,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实际上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少数英才”唤醒西欧社会采用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中德意志人民的诉求。结合材料一,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的新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