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孟子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老子》说“郅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体现出老子

    A. 认同社会发展进步   B. 对小农经济生活方式的向往

    C. 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D. “无为而治”的理想政治主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仲舒主张

    A. 天人感应   B. 君权神授   C. 伦理纲常   D. 君主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8年,法、德、意等六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经济迅速发展。英国由起初拒绝加入到后来主动申请加入,被拒后于1960年联合瑞典、挪威等国建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这一过程反映出英国

    A. 不满法、德主宰欧洲事务

    B. 激烈反对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

    C. 综合国力已无力影响欧洲

    D. 面对国际地位衰落的矛盾心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二月革命是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短短的8天之内瓦解了统治俄国几个世纪的沙皇政权。促成这一“奇迹”的因素主要是

    A. 列宁的英明领导

    B. “一战”激化了各类矛盾

    C. 四月提纲的提出

    D.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认为,古文经是西汉刘歆为帮助王莽篡汉而伪造出来的,非孔子之经,是“伪经”。它是王莽新朝之学,故称“新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考证有理有据,观点可信

    B. 减少了变法改革的阻力

    C.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D. 成为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1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国国王时,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这一新誓词反映出

    A. 议会至上原则

    B. 先王法律被废弃

    C. 国王统而不治

    D. 内阁专横局面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亚里士多德在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似乎把治权寄托于少数好人(贤良),毋宁交给多数平民……其中也包含着某些真理,看来这是比较可取的制度。就多数而论,其中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据此,亚里士多德

    A. 认为多数人民主也存在着弊端

    B. 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有借鉴意义

    C. 主张贤良政治与民主政治结合

    D. 认为贤良政治是最可取的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奕訢驳斥顽固派反对增设天文算学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性情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学如此,其余亦无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借以减少变法改革的阻力

    B. 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C. 西学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D. 有力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一变革的三个历史环节的主要事件是

    A.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B. 《南京条约》——《资政新编》——《马关条约》

    C.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扶清灭洋

    D. 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39年以前,清政府禁止外国人在中国办报,到19世纪50、60年代,不仅外国人,中国自己也不断创办报刊。1895——1898年,更出现近代报刊事业的第一个高峰,期间公开发行的报纸多达60余种,范围包括上海、汉口、长沙、桂林、重庆、西安等城市。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A. 与社会时政紧密相关

    B. 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性

    C. 多依靠知识分子推动

    D. 取决于西方侵略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说:“理智主宰着一切有灵魂的东西……一切将要存在的、一切过去存在但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的、一切现在存在而且将来也要存在的东西,都为理智所安排。”对材料中“理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理性主义

    B. 人文主义

    C. 宗教思想

    D. 自然法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譬诸人然,民族主义者,自胚胎以至成童所必不可缺少之材料也;由民族主义而变为帝国主义,则成人以后谋生建业所当事也。……吾尤恐乎他日之所谓政治学者,耳食新说,不审地位,贸然以十九世纪末之思想为措治之极则,谓欧洲各国既行之而效矣,而遂欲以政府万能之说,移植于中国,则吾国将永无成国之日矣。知他人以帝国主义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合群云者,合多数之独而成群也。以物竞天择之公理衡之,则其合群之力愈坚而大者,愈能占优胜权于世界上,此稍学哲理者所能知也。吾中国谓之为无群乎?彼固庞然四百兆人,经数千年聚族而居者也

    ——《梁启超选集》

    材料二  梁启超反对提倡“排满复仇论”,主张合满汉各民族为一大中华民族,以相对于世界其他现代民族国家。他提出了“大民族主义”和“小民族主义”这样一对概念。“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

    ——《觉醒与迷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

    材料三  在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后,孙中山于1919年提出了融合国内各族而成一中华民族的思想“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五族云乎哉。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欧而为世界之冠。”……如果以1919年为分界线,那么孙中山的民族革命的目标发生了一大转化,即由五族的平等、共和向一个强大、繁盛的中华民族的积极目标转化。

    孙中山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奋斗的目标是“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但统一国家内民族融合与相互认同又是其存在的前提,其思想基础就是一种新的中华民族的共和精神。这种民族的共和精神应当抛弃过去华夏民族狭隘的家族、宗法团体与小血缘思想,以国家和大民族精神为重。他说:“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救国。”所以,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振兴国家,并强化对民族、国家认同性的认识,是解除亡国灭种之忧的最佳途径,也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法宝。

    (1)根据材料一、二、三,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1919年发生“转化”的原因,这种“转化”对孙中山以后的政治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从梁启超、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是希望通过“以德服人”的“王道”来实现其“内圣外王”理想的,但其思想并不为战国时君所重,倒是与儒家相异趣的法家大行其道,并且正是推行“以力兼人”之“霸道”而被儒者视若虎狼的秦国统一了天下。

    ——《儒家经学思潮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从儒学的发展过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它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在这一阶段得到突出和强化……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已完全演变为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官方哲学……宋明儒学进入理论化和体系化阶段

    ——《儒学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成功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中国文化生态发生质变……儒学被进一步妖魔化,成为封建文化的同义语,成为文化革命的对象,“打倒孔家店”是先进青年中最时兴的口号。

    ——《儒学在近现代面临的挑战与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王道”思想和法家“霸道”思想的差异。

    (2)指出材料二中,汉代儒学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宋明儒学“理论化和体系化”的具体表现。

    (3)简析材料三中,儒学成为文化革命对象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凡籴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王安石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在各地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年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

    王安石于熙宁四年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工料由当地居民分派。

    王安石于熙宁五年(1071年)下令各地清量土地,按土地肥瘠定为五等,以此为依据收税。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王安石,两次任宰相,两次被罢免,历来颇具争议,褒贬不一。宋高宗赵构“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神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列宁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对他的改革高度赞同。1944年,美国华莱士说青苗法对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扭转有参考价值。

    ——百家讲坛资源网: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并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

    (2)请从材料二历史人物对王安石的评价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综合上述材料给予王安石身份评价,你认为恰当的说法应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