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1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36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2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64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当时正值普丹战争中,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B. 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

    C. 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

    D.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6 题
  1. 明末清初,对“西学”的传入,最常见的一种说法便是“西学源出中国”。他们认为当下一些中学不及西学的事物,其实是中国古代已有而传入西方,但中国本身反而失传的事物,王夫之也认为西学大多是“剽窃中国之绪余”。这从侧面反映出

    A.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优势

    B. 西学传入改造了中国自身的学术

    C. 士大夫借西学来复兴传统儒学

    D. 西学的优点为部分知识分子认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材料意在说明

    A. 文化变革的经济动因

    B. 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C. 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

    D. 士商互动的社会风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世纪《儒林外史》和《人间喜剧》分别在中国和法国刊印并开始流传。这两部名著都

    A. 迎合了当时政治发展的趋势

    B. 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不满

    C. 折射了当时中法的社会百态

    D. 反映了工业文明影响下的诉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 课程设置多样化

    B. 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C. 向社会下层扩展

    D. 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解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

    A. 四书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

    B. 魏晋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

    C. 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

    D. 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由意大利在华传教士与明末士大夫徐光启合译。《四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并指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这说明

    A. 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

    B. 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

    C. 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

    D. 明末政府已突破闭关政策的局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B. 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 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对这段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该材料

    A.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 向天主教会的权威提出了挑战

    C. 冲击了中世纪的王权

    D. 倡导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

    A. 哥白尼的“日心说”

    B. 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A. 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B. 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C. 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

    D. 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判断,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

    C. 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是道”,认为“道”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A. 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

    B. 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

    C. 受到儒家民本思想影响

    D. 开始出现平民化的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属于

    A. 强调赏罚分明的法家思想

    B. 认为人生无常的道家思想

    C. 提倡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

    D. 主张选贤任能的墨家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李贽在《焚书》中讽刺道学家:“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这反映了李贽

    A.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B.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C. 认同市民阶层利益和要求

    D. 反对遵循仁义道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汉代存在的400多年里,宫廷女性参政、议政、临朝之风不绝如缕,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参与政治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这反映出汉代

    A. 儒家女性观与现实的差距

    B. 朝廷鼓励女性参与政权

    C. 女性突破了儒家纲常束缚

    D. 妇女民权运动开始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有学者认为: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寡廉鲜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这说明程朱理学

    A. 重在经世致用

    B. 蔑视君主权威

    C. 追求普遍真理

    D. 实质虚伪教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苏格拉底用“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扭转了希腊哲学的方向,把希腊哲学从天上拉到人间。这说明此时期希腊哲学

    A. 放弃对自然的研究转向人事问题

    B. 开始追求绝对不变的本体和理念

    C. 通过心灵的内在原则来认识外部世界

    D. 从理性角度思考自己所处的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朱熹向宋孝宗提出了“恤民”“省赋”的主张。他说:“臣尝闻天下国家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朱熹意在说明

    A. 仁义王道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B. 改善民生与治理军政相辅相成

    C. 民本思想以轻徭薄赋为根本

    D. 无为而治的观念利于国家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

    B. 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深究

    C. 《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

    D. 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社会现实

    C. 人与社会的和谐

    D. 人的生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这反映了汉代

    A. 倡导愚孝思想

    B. 强化宗法伦理

    C. 确立儒学正统

    D. 重视文化教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B. 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C. 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

    D. 执法行为具有随意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明清之际某思想家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材料反映了该思想家

    A. 维护理学正统

    B. 提倡唯物主义

    C. 主张经世致用

    D. 批判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对人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

    A. 孔子苏格拉底

    B. 老子普罗塔哥拉

    C. 孟子柏拉图

    D. 庄子亚里士多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地接受起来。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A. 人们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

    B. 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

    C. 马丁·路德的积极倡导

    D. 其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对于科技史家来说,唐代不如宋代那样有意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者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以下能印证其观点的是

    ①火药最早用于军事

    ②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④郭守敬制造简仪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19年11月,伦敦《泰晤士报》上某篇文章的标题“科学革命、新时空论、牛顿引力论的颠覆”极为醒目。该报道的主题可能是

    A.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B. 普朗克与量子论

    C. 达尔文与进化论

    D. 瓦特与万能蒸汽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

    A. 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

    B. 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

    C. 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

    D. 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支持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离经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这反映出

    A.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B. 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

    C. 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

    D. 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礼教、旧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旧艺术。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能准确反映材料信息的是

    A. 陈独秀倡导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

    B. 新文化运动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为旗帜

    C.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

    D. 陈独秀对传统文化持全面否定态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表摘编自1923年《蒋介石日记》。由此可见蒋介石

    9月22日

    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10月4日

    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

    10月13日

    晚,看《共产党宣言》。

    10月18日

    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

    A. 怀疑三民主义

    B. 关注社会主义思潮

    C. 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D. 寻找国共合作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A. 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 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 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 对中国民主民族革命有指导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下表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发表的几部代表性作品。其内容反映毛泽东的思想出发点是

    时间

    文章

    主要活动或思想观念

    1919年

    《湘江评论》

    “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傍着活的事件来讨论”

    1927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深入湖南农村对农民运动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1930年

    《反对本本主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963年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A. 独立自主

    B. 理论联系实际

    C. 武装斗争

    D. 批评与自我批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2017年1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5周年。25年前,八十八岁的邓小平,迈着蹒跚的步伐,登上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下列“网友评论”符合史实的是

    A. 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改革顺利推进

    B. 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C.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

    D. 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B. 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C. 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 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科技的发展

    B. “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 “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 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另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虽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所说“复生”和“新生”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进入中国的各种文化思想中能脱颖而出,“扎根于中国社会”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朝康照初期,两江地区朋比结纳、馈送请托之风盛行,清朝政权执掌者将于成龙从直隶调至两江。他认为,乃尔江南地方多尚虚文,半縻于佛事,半惑于堪舆,以致停棺不葬,久而风火暴露,皆不可测。至于儿女婚姻竞尚华侈,每因百两未烂盈门,遂致三星徒赓束楚奢既越礼,迟则愆期,均非风俗之美”。两江地区一部分社会青年依赖其祖辈积累,游手好闲。于成龙对此施行劝谕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注重社会教化的作用。希望民众在发布功谕后能够自主警醒,对于严重干扰社会秩序的行为,于成龙也给予必要的惩戒。

    张捷夫认为:于成龙治理江南三年,贪墨之吏率相解印远遁,强豪猾胥纷纷徙居境外,官僚显贵削减舆从,婚嫁不用音乐。朱雀、雨花等旧时歌舞游乐之地,门庭冷落,寂如僧舍。江南俗尚侈丽,至是人人争穿布衣,布价竞因之骤责。”

    ——摘编自冀满红、辛超《试论两江总督任上的于成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的主要举措及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举措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