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 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 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在朱熹等人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A. 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   B. 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 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D. 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122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据此可知,当时

    A. 理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

    B. 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

    C. 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

    D. 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A. 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 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 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 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 小篆   B. 隶书   C. 行书   D. 草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 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 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 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 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 “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 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 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这主要表明了

    A. 孔子的正名主张得以实施

    B. 诸侯可在本国再分封

    C. 卫国的专制君权面临冲击

    D. 礼乐制度已趋于崩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A. 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B. 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 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D. 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该思想属于

    A. 墨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道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此可知

    A. 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

    B. 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

    C. 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

    D. 儒学思想注重民间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汉武帝时期

    A. 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 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C. 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 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镠作《钱氏家训》,提出“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治家思想。《钱氏家训》的上述内容

    A. 受到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

    B. 体现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C. 彰显学优则仕的理想追求

    D. 蕴含儒家学说的思想精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王阳明认为,“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诫”“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这表明了王阳明

    A. 弘扬托古改制的精神

    B. 意识到良知的普遍性

    C. 否定儒家经典的价值

    D. 敢于挑战儒家的权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某历史研究课上,历史教师出示了两个片段:(Ⅰ)科举产生的士大夫,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不断探究成为时尚。(Ⅱ)“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该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 “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 西汉政府对儒学的大力推广

    C.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B.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C.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D.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李贽认为,耕田者知道秋天能有所收获,所以才辛勤劳动;居家者私仓积之获,所以治家必力;为学者为了博取功名利禄,所以能够潜心于举业;为官者如果没有俸禄之私,虽召之也必定不肯来。由此看来,李贽

    A. 鼓励人们追名逐利

    B. 颠覆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

    C. 肯定了人的正当利益需求

    D. 强调人的私欲是唯一的人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该书

    A. 是传统科技的综合性著作

    B. 是古代中国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

    C. 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 是科举制的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据此可知

    A. 古代科技重视理性思维

    B. 古代忽视军事工业的发展

    C. 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D. 科技发展与农耕联系紧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学者说:两类人不能听明曲(明代散曲、传奇),一类是指点江山、慷慨激昂的人,听了就会融化了那虚无缥缈的“江山”,回归到真实与温馨的“屋檐”;另一类是喜欢经史子集的人,听了就会不爱孔子爱妻子,不敬圣人敬爱人。这表明

    A. 明曲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

    B. 当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 明曲体现市民的文化需求

    D. 时人严重缺乏爱国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言马远、夏奎者,辄斥曰:是残山剩水,宋偏安之物也。”这体现了对马远、夏奎绘画风格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因素是

    A. 山水美景

    B. 文人修养

    C. 宫廷需要

    D. 政治局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题文)如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A. 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 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 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 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

    A. 商人作为被歌颂对象进入文学

    B. 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C. 市民文学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D. 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墨子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1)据材料概括出墨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分别指出产生这些思想的社会原因。

    材料二

    (2)据材料指出这时期出现进步思潮的具体内容。并分析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电的利弊》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四大发明传到欧洲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古代科技在中国和西欧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历史研究小组就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进行了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明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1)该小组选取婚姻理念作为研究的题材,它反映了什么现象?并得出结论:古典文学全面折射了明清时期的社会现象。你对这一结论如何看法?

    材料二  14世纪至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推动人类历史文化蓬勃发展的文艺复兴运动。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艺运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其中,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西厢记》、《牡丹亭》等名作……不过,《西厢记》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受到禁毁、歧视。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朝廷下令将《西厢记》、《水浒》列为“秽恶之书”,认为“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

    ——摘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中《西厢记》等书的遭遇有哪些社会原因?

    材料三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和目的,是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也是为重振文言小说所作的抗争。《聊斋志异》中很多篇末缀以“异史氏曰”,议论横生,表面看是仿“太史公曰”的写作方法,究其底里,恐怕还是把自己的小说当“史”来看待,这是高出了以前任何一位文言小说家的。

    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汉族。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聊斋志异》距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和唐代传奇的兴盛已千年之久,可谓“起文言小说千年之衰”。文学作为作家对于生活评价性的反映,必然要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心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利用你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理解谈谈蒲松龄的创作情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