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中等难度 1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2 题
  1. 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故有“礼之所去,刑之所取,相为表里”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道之以政,齐之以礼

    B.出礼则入刑

    C.以刑代礼

    D.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明确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列为五教之目,并解释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已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钧声名取利禄而已。”以下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 . 重视学生的伦理道德的培养

    B . 针对学生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标准

    C. 要求学员做学问与做人并重

    D. 反映南宋政府对封建道德的重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白居易曾就“得州府贡士,或市井之子孙,为省司所诘。申称:群萃之秀出者乎,不合限以常科”的事实,拟作了如下判词:“惟贤是求,何贱之有?况士之秀者,而人其舍诸?惟彼郡贡,或称市籍,非我族类,则嫌杂以萧兰,举尔所知,安得弃其翘楚?诚其恶于稗败,谅难舍其茂异。”这表明了

    A.白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人才

    B.白居易认为科举制下无论出身如何都有机会中举

    C.白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符实

    D.白居易为工商类子弟能参加唐代科举而辩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的农民分为自耕农和佃农。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①自耕农承担田租、兵役、徭役等负担

    ②佃农向地主交纳地租等负担

    ③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土地,佃农没有自己的土地

    ④都有小生产者意识,都是落后阶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晚清政府某官员上书称,“……带兵二万分踞京城,倘有包藏祸心,势必据为己有,乃仅以增索五十万现银及续增各条为请,其为甘心愿和,不欲屡启衅端,实属可信。”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清统治者对西方列强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②导致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侵略背景

    ④清朝政府从此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67年美国传教士赫利在江西九江创办同文书院,书院开设耶教三字经、圣经、教会史、三字经、百家姓、英文、地理、代数、植物学、动物学等,这是长江流域洋人创办的最早的新式学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推动了长江流域的近代化进程

    B.我国的教育近代化开始萌发于江西九江

    C.近代教育是西方文明传播的产物

    D.新式学校开始取代私塾教育并成为社会主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的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       )

    A  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B.《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因此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浦东开发的历史背景是:(    )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B.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是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罗马法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

    B.罗马法的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C.罗马法导致了自由市场的形成

    D.罗马法维护了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有件事看起来使人惊讶: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托克维尔的这一看法

    A.反映封建统治垮台的必然性            B.不符合史实,观点错误。

    C.说明了法国大革命的特殊性            D.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 工商业发展迅速

    B. 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

    C. 疯狂的殖民掠夺

    D.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说:“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到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的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他描写了这个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胡最后残余怎样在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逼攻下逐步灭亡,或者被这一暴发户所腐化。”就“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逐步灭亡”的过程言,其实质是:

    A.拜金主义取代宗法主义                   B.工业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C.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把爱国主义规定为一种认为这个目的首先会在我们是其成员的民族中得到实现,然后将所得的成就从这个民族传遍全人类的信念。像在《现时代的根本特点》中讲的,就是人类在自己的世俗生活中自由地、合乎理性地建立自己的一切关系。 “任何一个世界主义者都会借助于民族给他设置的限制,势必成为爱国主义者;任何一个在自己的民族中是极其有力、极其活跃的爱国主义者的人,也是极其活跃的世界公民,因为一切民族文明的最终目的都在于这种文明传遍全人类”,“这种需要加以培养的精神本身直接体现了对祖国的高度热爱,它把它的尘世生活理解为永恒的生活,把祖国理解为这种永恒生活的载体”;“从这种爱中自然会产生出保卫祖国的勇士和安分守法的公民”;这种“完整的人将在他的各方面都臻于完善,在内部变得圆满无缺,在外部变得十分干练,可以达到他在时间过程和永恒状态中的一切目的”;这样,“精神的本质就把我们完全摆脱一切压迫我们的苦难的解放事业同我们光复民族和振兴祖国的事业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了一起”。                       摘自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1807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希特的思想观点,其主张产生的积极意义。(8分)

    材料二:这部著作在亚洲也同样有两种相反的遭遇。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家一直在歪曲和滥用这部著作,以至文部省把它编译于《关于时局之资料》中,免费颁发给全国文教部门,用以论证大和民族优越论。与此相反,自1915年费希特介绍到中国,在反对袁世凯这种丧权辱国的行径,以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但费希特的这些演讲的真正传播,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浴血抗战作出了自已的贡献。

    摘自梁存秀论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2)根据材料二,分析作者认为出现“两种相反的遭遇”的原因。(4分)

    材料三:1924年二月,孙中三在演讲中说:“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似非的道理,主张人类的眼光要远大,民族主义过于狭隘。今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讲的,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恢复后,才配讲世界主义”。

    (3)材料三与材料一观点相比,观点有何不同并说明理由?对此,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新主张?(5分)

    材料四:20世纪末的世界在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趋势。一种欧盟体现的对传统的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概念的超越。这也许是基于对欧共体成立的背景及早期情况的考察。

    ——摘自安东尼.D《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主主义》

    材料五: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有深刻的国际背景,这个背景就是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冷战的结束。在这时,民族主义蕴涵的捍卫本民族利益、争取本民族自决的核心价值取向很容易就迎合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需求,于是,民族主义呼之即出,成为统治的合法性依据和社会动员与控制的工具。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影响》

    (4)依据材料四、五,结合所学知识,评述20世纪末期民族主义的形成和现实意义。(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公元前500年前后,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等,他们独立发展了不同的文化传统。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

    中国的宋明理学、欧州的文艺复兴等,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2000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即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出现,造成中西文化的巅峰。

    21世纪的今天,世界文化发展很可能形成若干个重要的文化区;欧美文化区、东亚文化区、南亚文化区和中东与北非文化区(即伊斯兰文化区),以色列文化区及犹太文化区等,这几种有着长久历史的大小文化潮流将会成为影响世界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评价材料中关于人类“轴心时代”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二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6分)

    材料二:(“自上而下”的改革)留给农民的是接受一不强制的契约制,它使农民受束缚的状况与原先相比并没有获得改善。农民只是被煽动起来要求得到自由,而并不是得到他们想像中的那种自由。这是以经济上的依赖取代法律上的强迫,在俄国历史上,经济因素对人的奴役作用再也找不到比这更明显的例子了。

    ——摘编自[荚]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领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之前“法律上的强迫”指的是什么?改革后“经济因素对人的奴役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所体现的特点是什么?(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权宣言》颁布的背景。(3分)

    (2)在《人权宣言》封面上方的中间有一只“理想的眼睛”,光芒四射。谈谈你对设计者寓意的理解和认识。(3分)

    材料二:《自由引导人民》是著名画家德拉克洛瓦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反映的是法国1831年“七月革命”的史实。画中高举三色旗的是象征自由女神的妇女形象,她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1831年5月1日,这幅画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不久这幅画被政府收购,不再展出,官方的理由是“太革命了”。

    17年后的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政府在卢森堡宫展览该画。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到卢浮宫永久性展出。

    (3)这幅画的命运反映出法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什么特点?民主力量为什么能最终取得胜利?(6分)

    (4)两则材料所体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捷克人宁愿让他们的国家在一场摧毁欧洲的大灾难中灭亡,而不愿做出重大让步……我们的文明是由欧洲文明融合而成……我们不能坐视欧洲文明走向末日,而不做出阻止它的毁灭的最后努力……为了促成希特勒的另一次胜利而出卖一个小国。我将毫不犹豫接受责骂。

    ——摘自美国驻巴黎大使布拉特给罗斯福总统的信

    材料二  当我想起那4年可怕的战争,想到700万年轻人没有能享受青春年华、1300万人死亡和伤残以及那些身为父母和儿女的人所经受的折磨的时候,我坚信在战争中没有胜利者……正是这些想法使我感受到,我的首要职责就是尽力避免在欧洲爆发大战。

    ——摘自张伯伦《寻求和平》

    材料三  我们已经论证了一个民主国家和一个极权国家之间达成圆满协议的可能性,我本人真不明白,为什么不该重提这种经验呢?

    希特勒先生曾提签一项海军协定,根据这项协定,德国舰队将被限制在一个双方一致同意的水平上,同英国舰队在数量上保持固定的比例……它表明德国和我们自己有可能在对于双方都生死攸关的问题上达成协议。

    ——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文件和材料》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导致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6分)

    (2)评价这一历史事件?(3分)

    (3)阐述上述二人观点的依据。(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我确信,如果有任何情况促使我的服务具有特别价值,那种情况也只是暂时的;所以我相信,按照我的选择并经慎重考虑,我应当退出政坛,而且,爱国心也容许我这样做,这是我引以为慰的。

    ——华盛顿《告别辞》

    材料二  许多评论家指责他(克伦威尔)是伪君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

    ——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三  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奇.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

    请回答:

    (1)应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如果有任何情况促使我的服务具有特别价值,那种情况也只是暂时的”这句话的含义?华盛顿提出退休要求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这为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6分)

    (2)根据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三的观点。(6分)

    (3)华盛顿、克伦威尔人生轨迹的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