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战国策》记载:“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通韩之上党于共、莫,使道已通,因而关之,出入者赋之……共有其赋,足以富国。”这体现了当时

    A. 商业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

    B. 关税收入对于诸侯国的重要性

    C. 交通便利使韩魏间商业活动频繁

    D. 长途贩运促使了商业获利丰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单雄信(隋末农民起义军将领)的形象多变。《旧唐书》记载:“单雄信者……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在宋代,《资治通鉴》完全否定了单雄信,而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又把单雄信尊为神灵,民众为他立庙。这说明

    A. 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

    B. 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模糊

    C. 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D. 记述者的立场往往影响历史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表是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照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此

    A.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与社会风气的开放

    B. 隋唐统治者受儒家伦理纲常熏陶尚浅

    C. 宋代女性伦理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儒学信仰的重建强化了社会伦理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国朝设布政以统治列郡,设都司以总诸卫之兵。虑二司之比周也,又设按察司以纠之,以三司之颉颃也。又遣御史以按之。近以四方多事,又遣都御史以巡抚之”。明政府这一调整的目的是

    A. 防止地方割据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削弱六部权限

    D.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为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股票下面记载:“……直隶爵阁督部堂李,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札饬筹办等因,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每股津平宝纹壹百两,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由此可知

    A. 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

    B.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C. 洋务企业受西方经营方式影响

    D. 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的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旨在强调

    A. 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

    B. 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

    C. 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

    D. 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代表大会上,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政治路线。这次会议

    A.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B. 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C. 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提出了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18年11月1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亚太各方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把握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努力保持亚太合作势头,稳步迈向更高水平。据此可知中国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C.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 积极探索新型区域国家间合作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苏格拉底认为,通过程序达成的判决哪怕是不合理的或错误的,公民也必须遵守法律和服从合法程序的判决。这体现了

    A. 大众与精英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

    B. 苏格拉底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完善

    C. 公民法律意识对于城邦的重要性

    D. 古代雅典的法律维护了社会正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古老土地贵族的没落、专制主义的消灭、城市工人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这“两次革命”是指

    A. 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

    B. 工业革命十月革命

    C. 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

    D. 光荣革命十月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社委员会,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实行普遍的直接选举,公社的一切管理人员直接向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的监督,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经验。这里的“经验”是指

    A. 为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借鉴

    B. 为民主共和制度开辟了道路

    C. 为直接民主制积累了经验

    D. 丰富了三权分立理论的内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是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百分比)统计表。据此可知,该时期

    (注:总数不足100归因于与经互会国家的贸易,国家未被区分,有误差。)

    A. 世界各国经济差距日益缩小

    B. 贸易不平衡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C. 发达国家一直主宰世界贸易

    D. 世界经济格局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自大一统专制统治形成以后,历朝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古代思想家一般都认为,发展商业将会动摇“农本”,因为商业不生产物质财富,反而会导致财政收入的流失。再者,商业发展也可能破坏小农经济的稳定性,威胁国本。与之同时,商业发达也可能使道德倒退,因为工商之民善于欺诈,形成社会上的重利风气和拜金风尚。史家王家范认为,以上未见得是朝廷“抑商”的真实动机。在列国纷争的先秦,商人也曾风光无限,出现了范蠡、计然、白圭等大商人。但到秦汉以后,史书上难再找到有名有姓的大商人。这种思想形成的深层原因,主要是为了防止任何有可能构成对专制集权统治具威胁的集团性社会势力形成。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欧洲也有重农抑商主张,这种思想主要来自基督教会。他们宣扬物质财富将危害精神幸福,因此竭力反对以盈利为本的商业行为。基督教的重农抑商思想,除了精神层面的因素,再有,就是商人以末致富,甚至达到权倾王侯、富可敌国的地步,显然威胁到了教会权威。教皇具有超越一切世俗政权的权力,但欧洲大大小小的封建政权却常面临内外双重威胁。由于特殊地理环境,欧洲长期小国林立,相互征伐,教皇与世俗封建主之间明争暗斗,大小君主必须通过发展工商业壮大力量。一些日常用品、奢侈品及战略物资须借助于国际贸易才能互通有无。各个王国内部的封建贵族也得仰赖商业发展壮大自身力量。看看中世纪以来各类集市在领主们保护下遍布欧洲大陆,就可知世俗政权对待商业的态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丁骋骋《重农抑商:何以东西方结局大不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目的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6世纪以来重农抑商政策在东西方的不同走向及其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城市基层社会逐步建立了以“单位制”和“街道—居委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家通过单位实施社会管理的体制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单位和职工之间是一种“单位既全面控制、又全面照料其职工,职工既全面服务、又全面依赖其单位的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这加强了社会的组织性,但也使单位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和服务功能,极大地增加了社会管理的成本。严重束缚了社会自身和公民个人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个体私营经济等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我国原有的基层管理体制弊端日益突出,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现状。1990年,民政部引进并提出社区建设这一概念,开启了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进入转型时期,并逐渐建立了新的社区管理体制。

    ——摘编自何海兵《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滇缅公路被切断。撤退到怒江东岸的远征军余部与日军隔岸对峙。1943年日军战略专家预见到松山作为支撑滇西和缅北防御体系重要支撑点的作用,遂拟将松山建设为永久性防御要塞。日军进入缅甸后,为了改变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国民政府1943年成立了远征军司令部,开始着手准备,并积极争取美国盟军总指挥史迪威的支持,从印度等地调来大批有经验的美军军官指导训练。1944年6月,发起松山战役。7月,卫立煌将长官部驻地移至距怒江前线不到50公里处,亲临阵地指挥所指挥战斗。松山战役期间,中国方面先后投入约五万余人,对敌每一阵地每一据点的攻克都经过反复争夺,短兵相接,肉搏冲杀而得的。同时,滇西各族人民为远征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最终歼灭日军1200余人,占领了这一战略要地。战役的胜利,不仅大大增长抗战胜利的信心,还打破滇西战役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为最终打通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摘编自于戈《1944:松山战役笔记》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松山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取得松山战役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材料  沈家本(1840-1913年),浙江吴兴人。幼习儒学经典,“好深湛之思”。1864年,任刑部郎中,开始学习法律。1902年接受谕令着手法律修订工作,开始了清末法律改革。……在修法过程中,他以“会通中外,兼采古今”为原则。积极组织力量,翻译西方法律,聘请外国法学家充当法律顾问和派员赴外国考察。奏请设立法律学堂,培养专门司法人才。在沈家本的主持下制定了《大清新刑律》等一系列法律。新法从内容上确立了近代刑法的基本原则,打破了传统古代法律“诸法合一”的法典编纂形式。同时引进了一系列诉讼原则和诉讼制度,体现了程序法律部门的近代化。新法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遭到了旧观念旧势力的抵制,但趾高气昂的中华法系第一次低下头来学习各国法律优长,为此后中国法律走向规定了大致的路线图,沈家本也被誉为“中国法制近代化之父”。

    ——摘编自马勇《晚清二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沈家本主持法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家本在清末法制改革中的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王译《科技革命对交通工具发展的影响》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