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晚清时期,美国政体中的“state”被译为“州”,借用了中国传统的地方行政体制。当时的著名翻译家林纾著文《译民主国与各国章程及公议堂解》对此进行批评,其主要依据是

    A. 按惯例应以蛮、夷等蔑称翻译

    B. 该翻译混淆了中美不同政体

    C. 按音译的原则应直接创造新词

    D. 用中国制度优越性加以否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十八世纪末英国有人记载:“在某个地方,一百所房屋和家庭已经减少到……八所或十所;往往还有这样的事情,四、五个富有的畜牧业主侵吞了不久前圈围的大片领土,这些土地以前是在二十至三十个租地农民或同样数目的较小的所有者以及其他居民的手里。”持续不断的此类事件

    A. 消灭了英国的自耕农阶层

    B. 使大批“自由”劳动力涌入城市

    C. 标志着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D. 加速了原始积累的过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47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虽然马克恩、恩格斯把他们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A. 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

    B. 认为“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共产主义

    C. 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

    D. 还未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主要表明当时中国

    A. 生活方式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B. 生活方式的转变地域发展不平衡

    C. 西装革履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主流时尚

    D. 革命党人均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

    A. 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B. 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官府对杭城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

    D. 杭城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指示

    A. 为渡江作战进行战前总动员

    B. 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

    C. 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D. 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西汉海昏候墓出土了一块珍贵的“孔子屏风”。屏风上记载,孔子身长七尺九,按照汉代的长度推断孔子身高1.82米。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约合2.2米。这种现象说明

    A. 对史料的运用应谨慎

    B. 考古与文献记录可以相互印证

    C. 考古比文献记录更可信

    D. 《史记》对孔子身高的记录不可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西汉政治语汇中,常可看到“拨乱反正”.如《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西汉前期,起到“拨乱反正”作用的措施是

    A. 吸取秦亡教训,分封同姓王

    B. 奉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

    C.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推行盐、铁的统一生产和销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对外战争的胜利以及统一帝国的建立,使得容克(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获得了合法统治权。当容克阶级的力量和声望如日中天时,我们很难想象在容克具有合法统治权的政府下所确定的政体会压缩这个阶级的利益,因而德国建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据此,德意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A. 出于政治独立和争夺霸权的需要

    B. 兼顾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C. 具有民众认同与政治威权的基础

    D. 适应了德国政治民主化发展趋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 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 经济危机的爆发式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 科学技术史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 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孙中山作1891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小,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者,徒惟船坚炮利是务,是舍本而图术也。”意在

    A. 拓展洋务领域,推进洋务运动

    B. 否定洋务运动,主张全盘西化

    C. 用西方生产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

    D. 希望李鸿章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破了题,以雷霆手段一举扭转了改革开放停滞不前的局面。这不能表明南方谈话

    ①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②为深化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④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史记·货殖列传》说:“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未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

    B. 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 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 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晚清40年,强调国家控制的官商逻辑是主流,而民国最初的16年,则是管制宽松的民营经济黄金年代。到1929年前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转变,国家主义再次抬头……”据此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晚清时期的官商企业的发展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B. “民营经济的黄金年代”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黄金年代”

    C. 1929年前后,“国家主义”抬头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20世纪30年代前后,“国家主义”始终对中国企业发展起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4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联盟采取透支方式提供信贷……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对这一主张的理解,正确的是

    A. 这种主张反映出英国在二战结束前经济实力得到恢复

    B. 英国的意图是要同美国分享二战后的国际金融领导权

    C. “国际清算联盟”相当于二战后成立的“关贸总协定”

    D. 在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并未得到体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延续半个世纪之久的世界和平局面和这些国家阶级斗争明显趋向缓和,使得他们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来发展社会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导致其具有“比较宽松的环境”的因素主要是: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B. 布雷顿森林体系;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 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福利政策的实施

    D. 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中美关系的缓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随后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又规定“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

    A. 万民法不断适应帝国时代社会发展需要

    B. 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C. 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了公民法不断调整

    D. 自由正义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了体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面是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据此,下列选项中分析最正确的是

    A. 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力量增长

    B. 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上升

    C. 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导作用增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57年11月美国把原隶属于国防动员署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划归总统行政办公室而变为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又下令设立联邦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国家航空和宇航局。这一决定的重要背景是

    A.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B. 美国遭遇科技发展瓶颈

    C.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威胁

    D. 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是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幅漫画,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 拜金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市场经济冲击了人们原有的价值观

    C. 自主经营观念深入人心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图是某一年的《西方各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图示》,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现图中状况的主要背景是

    (单位:10亿美元)

    A.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环境相对稳定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开始复苏

    C. 欧共体形成,与美、日经济三足鼎立

    D. 勃列日涅夫改革,苏联经济陷入困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西塞罗曾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材料实际反映出:

    A. 人文主义思想

    B. 社会契约思想

    C.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

    D. 建立有限责任政府的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根据教育部规定,1952年下半年高校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一是学习苏联高等教育学校的模式设专业。二是组织教师翻译苏联教材。旧学校所用的欧美教材连同欧美教一育体系完全被否定。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 欧美教育不适应新中国需要

    B. 中国开始建立高等教育体系

    C. 苏联教育较适合新中国需要

    D. 中国教育深受意识形态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批评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电视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工业是由国家控制的。”这主要表明

    A. 国家控制了电视工业的发展

    B. 大众传媒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C. 文化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D. 国家控制的电视传媒具有反文化渗透的目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户籍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并且在中央地方设置了户籍管理的专职官员。隋唐时期,统治者为防止民户逃亡,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

    ——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材料二  1911年,晚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定又必于民法与习俗而成”,在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法规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剔除了传统户籍中资产登记项目。户籍开始成为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工具,而不再纯粹是国家管制人口的工具。……法规既规定了民众有呈报户籍之义务,也规定了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提起诉讼抗告的权利,将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废除了以往民众只是义务载体的陋习

    ——姚秀兰《近代中国户籍制度变革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的特征及其历史作用。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晚清时期的户籍制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可以将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之前,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称为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或经济全球化1.0时代;20世纪中叶直到当前称为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或经济全球化2.0时代。当前,世界正在兴起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进入经济全球化3.0时代。中国在经济全球化1.0时代国运衰落,在经济全球化2.0时代寻求复兴,必将在经济全球化3.0时代占据重要国际地位。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将成为经济全球化3.0时代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伟大创举。

    ——摘编自金碚《论经济全球化3.0时代—兼论“一带一路”的互通观念》

    材料二  综合WTO统计资料和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的统计资料,从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次反倾销案件以来至2001年12月初,已经有欧美等29个国家对我国提起共计477起反倾销案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2000年各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为251起,其中我国遭到反倾销起诉的案件有33起,对中国的反倾销占世界总数的13%以上,2001年1月至11月中旬,我国遭受的外国反倾销调查涉及15类商品,影响13000多家企业,包括钢铁、彩电、纺织品、化工、玩具在内的行业。

    ——《中国如何直面反倾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地位,并说明中国在三次浪潮中应对全球化的举措。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并就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材料二  英国资本主义形成时,农业的关键因素是圈地运动。光荣革命前后,规模较大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兼并消灭其它竞争者,以独霸市场。同时,初步创立了雇用经理和服务性质的企业,以立法的方式来防止欺诈、惩办假冒、监守自盗,形成了保险公司、现代有限公司、邮政等,修筑了付费公路,出现了报纸刊物等等。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

    ——据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至17世纪中英两国商业经济发展前景产生差异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律法制度,包括制定了《中华民国的法》、《中华民国民法典》、《中华民国智行新刑律》等重要法律共241件,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它们)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巴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到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民国时期法律体制改革,……是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为此后中国法律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线图。

    ——摘编自许克江、马烈《试析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法制建设》

    材料二  英国宪法是一种不成文的宪法,它由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惯例组成。由于它建筑在深厚传统的基础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成文的”宪法更牢国。……用议会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一一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限制了君主制的权力,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英国还出现了世界最早的政党。总而言之,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一定意义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

    ——摘编自李少玉《17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材料三  一个国家制度的成熟完善和执行、监督的坚决有力,这是现代化对国家治理体系提出的基本要求。……站在现代化的角度看问题,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毋庸置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重在加强国家制度建设。

    ——摘自许耀桐《北京日报》2017年3月13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法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国时期实行法制改革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并对照材料一,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在法制改革中的不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并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史实加以说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