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6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31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2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2013年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谈到二战后东京审判时说:“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应该说是联合国一方的战胜者作出的断罪行为。”战时日本领导人“是根据联合国一方战胜国判断被定罪”。这一说法

    A. 深刻反思东京审判以换取国际社会对钓鱼岛问题的同情

    B. 质疑东京审判的公正,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C. 表明日本欲按自己的意图对二战作出总结

    D. 是在美国授意下否认侵略的一贯行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1 题
  1.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调查团提出“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其实质是

    A. 敦促日本与国际联合

    B. 把东北置于列强共管之下

    C. 要求中国与之调查合作

    D. 要求国联成员联合对付日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太阳与星辰罗列天空,大地涌起雄壮歌声。……人类新世纪已经来临,我子孙多自由光荣。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招展,为胜利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这首 1945 年创作的《联合国歌》

    A. 表明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国际组织

    B. 说明联合国大会有权讨论世界和平的任何问题

    C. 表达了人类对和平自由的追求及对新世界的期望

    D. 说明联合国比国际联盟在维护和平方面更有效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21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下院的一次演说中表示:“日本是英国的旧友,在20年的同盟中,双方甚有所益。当今英美关系极为和谐,我认为首先应该增强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其次也要维持同日本的亲善与合作。”这表明英国的主要意图是

    A. 维持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B. 调和美日之间的矛盾

    C. 极力维护英日同盟   D. 加强与美日的友好合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的世界,一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局面,二战前形成了轴心国同盟,二战后又出现北约和华约的对峙格局。这些现象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 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   B.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C. 大国结盟威胁世界和平   D. “冷战”局面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关于美国是否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就得知了这一计划,一直是战后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美军有先进监听机关“魔术”,而且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布置了大量的监听站和情报机构,对日军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不可能毫无察觉。而我国史学界则普遍认为,日本重心在中国战场,不可能将进攻的矛头首先对准强大的美国,更不可能直接袭击远在数千公里之外且有重兵防守的珍珠港。这说明

    A. 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但历史真相却不易还原

    B. 由于研究者立场的差异,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 两种观点均存疑待解,须找到最有力证据求证

    D. 历史学术问题应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A.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B. 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

    C. 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 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 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 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 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 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徐国琦在《中国与大战》中说:“如果我们放宽历史的视野……我们则认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非同凡响。即使只是出席巴黎和会本身,中国已经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形象。”作者强调当时的中国

    A. 拒绝对日本让步和不签署《凡尔赛和约》

    B. 表达了参与创建世界新秩序的强烈愿望

    C. 开始竭力要求加入西方自由体系的活动

    D. 认识到俄国革命是国家建构的唯一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又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A. 罗斯福时任世界反法西斯盟军最高总司令

    B. 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C. 中国抗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中美两国在抗战时期一直合作抗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正如德国梅涅克的思想变化一样,民国国父孙中山的思想也经历了从改良派逐渐到革命派的转变,当时的社会需求与救亡图存的需要促进了孙中山思想的转变。这说明

    A. 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时代局势息息相关

    B. 个人思想的变化主要通过暴力革命来体现

    C. 当时社会的发展主流是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D. 近代中国人们的思想变化是与主观愿望成正比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混战局面,颁布巩固统一的措施,利于国家巩固、人民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焚书坑儒”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有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但也钳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残了文化,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破坏和阻碍作用。上述材料对历史人物评价体现的史学方法是

    A. 用全面的观点进行评价

    B. 将人物活动分成若干阶段进行评价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D. 坚持历史评价优先,辅以道德评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45年9月27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将法币与汪伪政权货币的兑换率定为1:200。历史学家黄仁宇曾回忆说,他从昆明飞上海前领取了薪俸,一下飞机就发现手中的法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重庆只能购买2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这说明

    A. 沦陷区国民财富迅速缩水

    B. 政府抑制全国法币发行

    C. 上海法币大量回流到重庆

    D. 官僚资本遭受沉重打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签约各国都保证用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这揭示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 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B.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同作战

    C. 美、苏等世界大国积极参战

    D. 美、苏、中、英四国的共同努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作者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材料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是

    A. 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B. 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

    C.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D. 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曾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闻见录》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以及最好的衣着,棉、丝和皮毛。既有这些大宗物产以及无数的土制副产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别的地方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纪录可以用来印证

    A. 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

    B. 闭关锁国的合理性

    C. 对华走私鸦片的影响

    D. 重农抑商的积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天朝的崩溃》记载:“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调兵速度为临省约30-40天,隔一、二省约50天,隔三省约70天,隔四省约90天以上。英国军舰从南非的开普敦驶至香港,需60天;从印度开过来,需30至40天;从英国本土开过来,也就是4个月。”材料表明

    A. 清朝调兵速度优于英国

    B. 英国交通通讯方便快捷

    C. 清朝交通运输缓慢落后

    D. 英国战略战术使用得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世纪60年代,王韬批评:“华尊夷卑”观是“大谬不然”,“苟有礼也,夷可进为华;苟无礼也,华则变为夷。岂可沾沾自大,厚己以薄人哉”。这段话表明作者

    A. 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关系

    B. 要求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C. 完全拥有世界意识和观念

    D. 国家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A. 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 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C. 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D.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吴玉章回忆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这说明五四运动

    A. 思想和组织较为混乱

    B.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具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D. 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齐民要术》卷一《耕田》对耕耱技术有详细要求。首先,要求“犁廉耕细”,即要求所耕犁条不能太宽,宽了就耕不深,耕不细。其次,要求根据墒情(土壤湿度情况)确定耕作时间。再次,耕地的深度,要求因时而定。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农业

    A. 因时耕作,集体劳动

    B. 分工细致,技术先进

    C. 重视农时,精耕细作

    D.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者的本质共同点是

    A.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 坚持独立自主的群众路线

    C. 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明太祖时,宦官不得干预朝政,与官吏交通,并立下祖训:“内臣不许读书识字。”永乐元年,内宫监李兴奉敕往劳暹罗国王。《明史·宦官传》载,宣宗设立内书院,以提高宦官的文化素质。上述变化

    A. 体现了明朝政治清明

    B. 原因是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C. 根源于皇权的高度集权

    D. 反映了内阁权势逐渐缩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特别喜欢咖啡、老是泡咖啡馆的巴尔扎克曾这样描写18世纪的巴黎:“咖啡馆的柜台就是民众的议会厅”。这说明当时的巴黎咖啡馆是

    A. 巴尔扎克创作的灵感来源

    B. 启蒙思想重要的传播平台

    C. 法式生活习俗的基本象征

    D. 最为重要的民主政治机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约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结合相关史实指出,“美国的帮助”是指

    A. 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

    B. 战争期间向协约国提供大量物资

    C. 通过新的《中立法》为英国购买军火打开方便之门

    D. 美国掌控了欧洲战场的主导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图所示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亮相。早期使用过程中经常陷入泥泞或陷入战壕,或者因为移动缓慢而被炮兵瞄准。该武器的首次运用

    A. 极大消耗了敌方的有生力量

    B. 加速了索姆河战役的胜负分晓

    C. 标志着“闪电战”开始出现

    D. 使敌方在心理上产生极大恐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如果对下列两幕场景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其主题应当是

    A. 纵容侵略,危害和平

    B. 遏制战争,共谋发展

    C. 伸张正义,惩治邪恶

    D. 铸剑为犁,稳定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宣告以上内容的会议在下图中的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杜鲁门向台湾承诺:“鉴于共产党军队之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到太平洋区域的安全……本人已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这表明美国

    A. 扩大了朝鲜战争的范围

    B. 欲实现战略重心的转移

    C. 准备发动对中国的战争

    D. 加强对台湾地区的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对下面图示所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①以美苏两国为主导的两大阵营对峙

    ②“冷战”的重点在欧洲

    ③“冷战”的重点在亚洲

    ④美苏在亚洲的对抗超出了“冷战”的范畴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表是1750—1850年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工业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B. 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C. 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D. 19世纪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面是德、法两国宪法内容的比较表(部分)。据此可知德法两国

    A. 国家元首都拥有较大权力

    B. 专制主义色彩非常浓厚

    C. 政府首脑是国家权力中心

    D. 行政权远远大于立法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英国是原发型工业化国家,中国则是后发型工业化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政府已颁布《专利法》,保护技术发明创新。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通过《航海条例》,鼓励扩展海外贸易和市场。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资产阶级在殖民地大肆掠夺:有人统计,1757~1857年间,英国仅从印度就攫取了价值10亿英镑的财富不仅如此,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圈地运动带来大批的雇佣劳动力,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有资料记载,当时的手工工场造一根针就要分成十八道工序,每个工人完成其中的一道工序,这样分工协作,一个工人每天能生产4800枚针工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劳动工具专门化,这就为发明和使用机器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比之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进行的产业革命,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但因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不论是官府出资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英国率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产业革命相比,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可借鉴哪些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周瑜,子公瑾,庐江舒地人。他的太叔祖周荣以明经入仕,曾祖周兴更是才高八斗,少有名誉,这使周瑜自添了几分儒雅。他的叔叔丹杨太守周尚深知其侄乃人中龙凤,于是让周瑜来到丹杨,早晚对其有所教诲。兴平二年,周瑜的至交孙坚之子孙策途经历阳时,驰书周瑜,邀其共创天下,周尚把周氏一门之部曲家丁连同粮草船只悉数相赠,周瑜完成了他此生第一次军戎历程。孙策死后,作为淮泗集团首领的周瑜对孙权“独先尽敬,便执臣节”。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等许多能臣贤士。为维系东吴本土人心,周瑜一方面主持对山越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留意提拔和任用东吴一代本土将领。

    ——摘编自崔兰海《论周瑜的谋略和胆识》

    (1)根据材料,指出周瑜成为一代“人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瑜在巩固东吴政权中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首先决定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将中国而不是朝鲜摆在了对立的一面。美国这一行动直接导致毛泽东完成国家统一的计划功败垂成。本来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从保持政权稳定及良好的国际环境出发,并没有针对美国采取过激的外交方针。但这一次,毛泽东本性中的革命热情再次被激发出来。1950年9月15日,美军成功地在仁川登陆,朝鲜的局势发生了逆转,美国迅速转入进攻逼近三八线。如果听任美军继续北进,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安全和领土的完整将面临美国的严重威胁。在苏联没有做好与美国开战的准备之前,斯大林想通过中苏之间的同盟条约的约定,希望中国在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革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毛泽东认为如果朝鲜在战争中失败,整个亚洲中西方力量的平衡就会打破,美国将会主导亚太地区。

    中国出兵朝鲜后,斯大林曾多次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勇气和决心的“敬佩”。中国领导人也注意到了,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几年中,苏联改变了对中国援助的谨慎态度,向中国提供156个大型工业企业的项目。中国在朝鲜战争胜利的经验,为亚洲地区随后发生的几次革命战争提供了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摘编自孟涛《朝鲜战争若干问题再研究—以美国档案文献资料为基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兵朝鲜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选自《伟大胜利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杭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主题展览简介》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一条信息,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史实清楚,逻辑性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