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选择题 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3 题
  1.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 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C. 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 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治国思想方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而荀子则认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材料主要反映了

    A. 荀子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 从德治角度完整论述君民关系

    C. 体现以德治国、以礼育民思想

    D. 儒家思想法治充实礼治的转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

    A. 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

    B. 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

    C. 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

    D. 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 民贵君轻的主张

    B. 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 克己复礼的思想

    D.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题文)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 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 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 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 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 市民阶层壮大

    B. 农民娱乐的需求

    C. 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 宫廷贵族的消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最能体现此“二元性”的分别是

    A. 风俗画和文人画

    B. 话本和小说

    C. 汉赋和唐诗

    D. 元曲和傩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题文)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

    A. 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B. 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C. 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

    D. 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认为:“要理解朱子学的特征,就必须广泛关注北宋时代的各种潮流。我们一定得把朱子学看作宋代思想文化史的最终到达点。”此学者“把朱子学看作宋代思想文化史的最终到达点”,主要是基于朱熹

    A. 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B. 将儒家伦理提升到了天理高度

    C. 建立了系统而独特的心学理论

    D. 完成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西方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曾说:“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脚注而已。”怀特海这句话强调的是

    A. 古希腊哲学对西方哲学影响深远

    B. 古希腊哲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C. 西方哲学思想的原创性相对薄弱

    D. 西方哲学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

    A. 百家争鸣   B. 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三教合归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

    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 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的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 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 引发外族入侵和奴役

    C. 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 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古希腊公民:

    A. 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

    B. 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 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 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伏尔泰在一封信中说:“启蒙运动已普遍展开,一有机会马上就会爆发,而那一爆发将非同小可。”这里的“非同小可”主要表现为

    A. 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B. 启蒙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C. 启蒙运动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

    D. 人文主义思潮迅速发展为理性主义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古希腊文明影响下产生的古希腊的服装是一块布的艺术。布一般都不裁剪,而是通过披挂或缠绕把一块布穿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如多利亚式希顿(图1)和爱奥尼亚式希顿(图2),公元前200—150年前后,由于黄金分制法的广泛应用,腰带位置上移,希顿变成高腰的设计(图3)希顿的设计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 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B. 追求自由精神

    C. 开放包容的政治文明

    D. 崇尚理性之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柏拉图说:“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各做各的事情。”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中的“三种人”不包括

    A. 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

    B. 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

    C. 负责生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D. 保卫国家的武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 经济文化交流需要

    C. 书法艺术不断发展   D. 文字书写工具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屈原以其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备受后人怀念和爱戴,同时他又给中国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其文学作品开创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其传世佳句

    C. 其作品奠定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

    D. 《离骚》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列历史情况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

    ①词的兴起和流行

    ②唐朝诗歌的兴盛

    ③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

    ④元杂剧的繁荣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王冕的《墨梅》,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含笑盈枝的姿态。这种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技法精益求精的绘画属于

    A. 原始岩画 B. 山水画 C. 文人画 D. 风俗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这反映出理学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 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

    C.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

    D. 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学家连横说“夫无火药则不足以整军开矿,无罗经则不足以航海略地,而无印版则思想闭塞,学术停滞,不能人人读书。故欧洲今日之文明,其受福于此者不少。”从文明史的角度,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火药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战胜封建贵族

    B. 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

    C. 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D. 三大发明推动了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的殖民征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

    材料二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地事天也,尤下之事上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做程朱理学。

    ——张君励《新儒家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孟子对于“忠君”的看法。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思想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为了适应何种政治需要?

    (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所述理学在“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分析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最大的抱负虽在政治,他最大的成就却在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他是好几方面的开创者。第一,孔子首先提倡“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一律施教。第二,孔子以个人在野的力量,造就或召聚一大帮的人才。他的门下成了至少鲁国人才的总汇。他的大弟子名氏可考的已有七十七人。第三,孔子首先把技艺教育和人格教育打成一片。他以系统的道德学说和缜密的人生理想教训生徒。其中《礼》和《诗》是孔子所常讲,弟子所必修的。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宋朝)南渡以来,学校之教日衰,讲学之风日盛。此种往来走动的参究请谒,愈来愈多,于是又从此中酝酿出新的讲堂制度来。在此情形下,产生讲学家的朱陆两大派。象山教法,在于因人设教,直指本心。而朱子则想选定几部最重要的书本,先为此数书下明白确切的训注,好让学者各自研读,补讲堂教育之缺陷。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教育方面作为“开创者”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陆两派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賜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薄伽丘《十日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指出这一观点在当时产生的积极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0-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0-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0-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