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8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1909年,革命气氛至为消沉,梁启超曾欣慰地说:“数年前革命之说遍天下,自预备立宪之诏既颁,乃如汤沃雪。夫一诏安能有此奇效?希望心有所寄,则民气不期靖而自靖。”材料表明

    A. 辛亥革命缺乏应有的群众基础   B. 维新改良再一次成为社会主流

    C. 梁启超始终坚持走改良的道路   D. 部分仁人志士热衷于立宪改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 “华人间亦往食焉”…… 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 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这表明(    )

    A. 中国饮食文化在碰撞中渐变

    B. 西式餐饮渗入中国普通百姓家

    C. 西餐经营由洋人变为中国人

    D. 中国餐饮行业营销手段西方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8 题
  1. 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这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A. 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

    B.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 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

    D. 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赦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 分封制受到冲击

    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09福建文综)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粹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19年6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记者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鲁迅日记》记载当日:“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两者对当日天气说法不尽相同,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 前者是记者的亲历见证,晨报叙述应为准确

    B. 后者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记述应为真实可信

    C. 时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存在夸张描述可能

    D. 日记具有个人主观色彩,鲁迅记载不能采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 周   B. 秦   C. 汉   D. 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 君主无为而治   B. 强化血缘等级

    C. 推行礼乐仁政   D. 实行严刑峻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唐代女人喜欢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宋代妇女却只能站在重重帏帘之后,掀起一角向外悄悄张望一下。唐代妇女可以和男人一样,大呼大叫地参加集体体育运动,宋代妇女却裹起了三寸金莲,讲究起行不动裙,笑不露齿。这一转变合理的解释是

    A. 宋代人观念趋于保守   B. 程朱理学开始盛行

    C.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D. 男女社会地位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

    A. 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

    B.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 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

    D. 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耳,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 贵族可能有酗酒之风

    B. 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C. 青铜礼器逐渐生活化

    D. 青铜艺术性形象传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记载:“夏市居列者及官府之更,择行使、布(法定货币):择行钱、布者,列伍长弗告,吏循之不谨,皆有罪,”这说明秦

    A. 商业发展较为迅速

    B. 重视规范市场秩序

    C. 坚持实行轻罪重罚

    D. 严密控制民间买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曰:“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这一学说

    A. 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 重视探求自然规律

    C. 旨在维护封建君主统治

    D. 蕴涵朴素的唯物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16至20岁为中男,不服兵役,21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60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等人提议把当年征兵扩大到18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遭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并严词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最终提案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兵部

    D. 门下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 朱熹

    B. 李贽

    C. 陆九渊

    D. 黄宗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为“吴门四家”之一仇英(?-1552年)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当时苏州的社会生活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

    A. 看到当时摔跤运动的发展

    B. 了解明朝的风俗与服饰

    C. 发现四轮驱动车的原型

    D. 认识宋代风俗画的特点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A. 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 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C. 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 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和英法美俄四国代表就《天津条约》的条款进行了谈判。四国代表认为容易达成一致的“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条款遭到清政府的极力反对,而四国代表认为可能需要进行艰苦谈判的“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条款清政府很快就同意了。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 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仍有“天朝上国”思想

    B. 四国代表和清政府在谈判中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致

    C. 清政府认为“华夷有别”,拒决外国公使进驻“天子脚下”

    D. 清政府认清了列强侵略本质,防范可能发生的侵略行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美国人马士对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战事的评价为:从那一天起,海上的优势就一直被日本占去了。”此事发生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兴办汉阳铁厂时,张之洞向英国梯赛特机器厂购买机炉。当该厂提出先化验铁石、煤焦质地而后始可配置与之相应的机炉的要求时,张却说:“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国所用者购办一分可耳。”英国厂方为之愕然,胡乱搭配了两座钢炉给中国。这表明洋务运动

    A. 漠视学习西方技术

    B. 强调清朝政府的领导

    C. 存在盲目决策现象

    D. 注重维护民族气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免子是胡适,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有误的是

    A. 大兔子:担任北大校长,采取”兼容井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

    B. 中兔子: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C. 小兔子:提倡以文言文代替白话文,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D. 三只兔子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引领了五四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题文)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 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 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 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47年某日毛泽东曾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及陈赓:“延安准备暂时让敌占去,但陈先瑞、韩东山所率五师部队三千余人有被敌歼灭之危险。故无论如何应派队救援。”“以一个旅渡(黄)河接护五师,主力四个旅即刻占领同浦线。”此时战争的主要态势是:

    A. 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

    B. 国民党军展开重点进攻

    C.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即将打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1979年10月,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改为“中国台北奥委会”,不得使用它目前使用的歌、旗、徽,对此史实解读最准确的是

    A. 政府在统一中开始发挥独特作用

    B. 中美建交推动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 外交突破促进国际活动空间扩大

    D. 国际奥委会积极支持一个中国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图为20世纪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身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它反映了

    A. 大跃进运动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三大改造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图是某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当时邮电部通知:“决定破例在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另在邮件封面上空白处加盖收寄日期”。这枚邮票最有可能发行于下列哪一时期?

    A. 延安时期

    B. 过渡时期

    C. 十年探索时期

    D. 十年动乱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毛泽东在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演讲中,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并指出:“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以上主张体现在下列哪一著作中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十大关系》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的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主要长官,御史中丞为副职,“掌持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政朝廷”。御史台之下辖有台院、殿院、察院。台院的御史官位仅为从六品,但其职掌是纠举百官,参与审判,对官员弹劾不必经御史台长官同意,有权直接向皇帝奏参,“…殿院殿中御史,从七品下,“掌殿廷供奉之仪,京殿诸州兵皆隶焉”。此外,还负责推按狱讼,监察、巡视京城仓库和驻屯京师的诸卫及禁军,察院监察御史,正八品下,主管分察巡按州县,“知朝堂左右及百司纲目”。出巡时的声势相当显赫。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元朝至元五年(1268年),制定了《定台纲三十六条》。随后,《行台(行御史台)体察条例》等法陆续规出台并录入《元典幸》。这些法规改变了历朝率行的“以卑察尊”传统,第一次使监察制度得到国家法律保障,元在中央设御史台,在地方置行台和廉访司,对御史台负责,《定台纲三十六条》规定御史台与中书省、密院地位等同,并有权弹劾这些部门,《定台纲三十六条》规定行台具有“弹劾行中书省、宣慰司及以下诸司官吏、好邪“的权力,行省行政体系与行台监察体系各自平行,互不统属。廉访司负责监察行省以下路、府、州、县。元代监察体系覆盖全国,为明清监察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是现代中央、省、市(县)三级監察体系的最早模型。

    ——摘编自李晓春《从制度改革看元代监察体制的历史贡献》

    材料三1914年3月,(中华民国)大总统以教令39号颁布《平政院编制令》,设立平政院,直隶于大总统,察理行政官吏之违法不正行为,以平政院评事5人组织之庭行使审理权,置院长一人:…平政院内设肃政厅(负责对官吏进行的纠察弹劾),置肃政史:置都肃政史——人,指挥监督全厅事务:平政院庭长由平政院院长从平政院评事中提名,呈请大总统任命:平政院评事及肃政史由大总统选择任命;“…然平政院与肃政厅存在的时间较短,发挥作用有限,但却具有积极的意义。

    ——搞自赵颖《明末初监察制度初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监察体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元代监察体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与民国初年监察体制的异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山东枣庄诞生的中兴公司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4000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期血腥政策之下。

    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

    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如今,企业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

    ——据梁志旺《“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枣庄“百年中兴”》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兴公司在三次战略调整过程中性质的变化。

    (2)运用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兴公司在历次战略调整中是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