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3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 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

    C. 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 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借”。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 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 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 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 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 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 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 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 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秦到宋的中国帝制社会中,官僚体制运作中存在宰相制度、封驳制度、谏官制度等,这些制度设计的目的是

    A.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 预防专制皇权出现错误

    C. 制约专制主义皇权

    D. 保障皇权体制正常运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A. 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 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 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 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 君主制和议会制

    B. 君主制和共和制

    C. 立宪制和共和制

    D. 立宪制和议会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史学家在评价太平天国时说:“洪杨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洪秀全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史上“换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 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D. 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43年7月和10月,中英先后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一是规定了极低的“值百抽五”的关税税率;二是规定英国人在中国犯法,须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来裁决;三是规定今后中国“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上述规定中英国人所取得的特权有

    ①协定关税

    ②领事裁判权

    ③传教士传教权

    ④片面最惠国待遇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 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使清政府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 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亚里士多德说:“个体只有在属于雅典时,其存在才有意义。不属于雅典的个体非鬼即兽。”据此判断,亚里士多德

    A. 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B. 认为城邦集体利益高于一切

    C. 反对神学对人理性的严重束缚

    D. 主张社会精英统治雅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②元朝设置行省制   ③明朝设置内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某项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队伍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

    A. 创立郡县制

    B. 确立三省六部制

    C. 开创科举制

    D. 确立王位世袭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

    A. 汉武帝设立中朝

    B. 唐朝实行三省制

    C. 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

    D. 秦朝三公九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强化了君主专制

    C. 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 扩大了统治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治国理念是

    A. 内重外轻

    B. 强干弱枝

    C. 外儒内法

    D. 重文轻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钱穆评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据此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选官依据是

    A. 门第高低

    B. 军功大小

    C. 道德和学问

    D. 财产多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面是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 《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 《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十二铜表法》规定的诉讼制度是法律诉讼,其特点是整个诉讼过程全用言词,不作记录;且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比如:某人因葡萄蔓被毁而起诉,诉讼过程中在陈述时把“葡萄蔓”说成了“树木”,他将败诉。这一规定说明当时的罗马法

    A. 重视财产所有权的保护

    B. 具有实用性和灵活性

    C. 注重形式且受传统习惯法的影响

    D. 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面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一组列表,其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料论据

    结论

    A

    查阅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

    B

    找到“非经所有人同意,不得在离其房屋六十尺以内进行火葬或挖造坟墓”的法律条款

    罗马法保护财产所有权

    C

    伯利克里时期,创制了雅典公民参加公民大会的“津贴制度”

    说明财产上实现了公民的平等

    D

    “陶片放逐法”是雅典公民大会在终结对城邦造成威胁的公民之政治生涯的惩办方法

    最大限度的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伊丽莎白在位时期(1558~1603年),有一个流行说法:“议会下院中的每个议员都比勋爵或主教有着更强的发言权,只需国王与其平民就可以维持议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议会下院成为英国的权力中心

    B. 议会上院的立法权明显衰落

    C. 贵族阶层已无法干预立法创议

    D. 英国社会的等级意识已淡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美国宪法之父、第四任总统麦迪逊曾说,《联邦宪法》一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些具有“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特征的“制度性要素”包括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②总统行政权与军事权的分权制衡

    ③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

    ④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据法国1875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选出,议会两院共同拥有立法倡议权;总统在参议院同意下有权解散众议院。此规定说明该宪法

    A. 确立了总统共和制

    B. 指明了总统对议会负责

    C. 照搬了美国的政体体制

    D. 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一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的研讨课上,四位同学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小了阻力”的共识,并指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 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 丙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扫荡王朝秩序,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D. 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反封建的最高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它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推行的“同光新政”的实质,打破了国民妄自尊大的心理,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强烈危机感和民族觉醒。材料中的“它”

    A. 促发洋务运动的兴起

    B. 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C. 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历程

    D. 导致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伴随时代进步不断地走向完善和成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之后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

    (1)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材料二:“18世纪后期以来的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美国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联邦政府中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当年设计的政治制度的名称?并分析美国政治制度是如何从两个层面(即权力之间和利益之间)体现“有衡”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中国军民奋起反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乙丙日记》1856

    (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并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下表是关于“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社会概况”,按下列要求完成问题

    两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总理衙门

    近代化

    《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师夷长技以制夷

    《南京条约》

    先从表中任选出三或四个关键词,自拟一个主题,再运用所选的几个关键词对自拟的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答题时要列出自己所选的准确关键词;所拟主题立意明确,围绕所选关键词信息;阐述时要能理清关键词与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