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诗刊》1967年1月发表了毛泽东于1965年作的一首词:“……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该词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下列哪一理论的实践

    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论十大关系

    C. 旧民主主义论

    D. 城市革命中心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目的在于

    A. 把人从外在的善功和圣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B. 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 使天主教会及其神职人员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D. 与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上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书肇于画,象形之书,书即是画也……楷、真、草、行之变,书离于画也。昆虫、草木、山水、人物、黼黻藻绘、博采饰色,画异于书矣。”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 书画同源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

    B. 书法和绘画在本质上具有很大不同

    C. 书法艺术自由多样的线条具有特殊美感

    D. 绘画艺术注重景物的逼真摹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

    A. 《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B. 《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C. 《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 《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解说了“国家”和“朝廷”两个概念的差异。梁启超说:“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原意为吃禾苗的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 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B. 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C. 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

    D. 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

    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

    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主张

    A.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

    B. 灵魂得救是上帝预先的安排

    C. 灵魂得救必须靠个人的行事修为

    D. 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A. 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危机

    B. 王阳明主张“经世致用”

    C. 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 阳明心学对后世影响巨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是1795年出版的法国作家孔多塞所写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的书目录摘要:……第四个时代人类精神在希腊的进步下迄亚历山大世纪各种科学分类的时期……第七个时代科学在西方的复兴一从科学最初的进步下迄印刷术的发明第八个时代从印刷术的发明下迄科学与哲学挣脱了权威的束缚的时期……。这表明作者认为

    A. 历史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

    B. 科学技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C. 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不断融合

    D. 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自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最突出的共同点是

    A. 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

    B. 反对掠夺战争

    C. 主张实行“法治”

    D. 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唐朝时期的人不可能做到的是

    A. 借助罗盘针进行航海活动

    B. 阅读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诗歌

    C. 火药用于战争

    D. 在长安城里逛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甲骨文中“年”字的写法,上面为“禾”,下面为“人”。而中国人也习惯地称“过春节”为“过年”。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人们祈求五谷丰登

    B. 为纪念神农氏的杰出贡献

    C.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

    D. 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范仲淹(989—1052)在《四民诗·商》中写道:“尝闻商者云,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周官(即周礼)有常籍,岂云逐末人。”该诗反映了

    A. 宋朝商品经济繁荣

    B. 宋朝工商业阶层兴起

    C. 诗人重本抑末的主张

    D. 诗人重视商业发展的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倡导以古典为师,中国的维新派则提出“托古改制”。其相同目的是

    A.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B. 弘扬传统文化

    C. 为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服务

    D. 主张政治变革,建立“理想王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毛泽东说:“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之所以唤醒了中国人,其原因有

    ①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②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

    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④与中国国情相似的近邻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21年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距今(2019年)恰恰五十年……巴黎人民起来反抗一个卖国的政府,并且宣告了市府的独立、自由、自主。……巴黎的人民在‘巴黎康妙恩’(The Commune of Paris)名义之下开始了一个自由的新时代。“康妙恩”就是劳动者的共和国。材料中的“新时代”是

    A. 争取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时代

    B. 无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的时代

    C. 无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的时代

    D. 无产阶级取得完全胜利的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辛亥革命的影响

    B. 工农运动发展的推动

    C.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 中国共产党纲领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康有为打出“孔圣人”的招牌宣传维新变法,其目的在于

    A. 利用传统思想作武器

    B. 动员士大夫阶层参加变法

    C. 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

    D. 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仔细阅读下列言论,用发展的观点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②“立国之道当以礼仪人心为本……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也无损。”

    ③“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④“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图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的一幅图画,从正面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下面头后挽个发髻的是老子。三教共存一碑,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

    A. 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

    B. 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

    C. 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

    D. 体现三教合归佛的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 “格物致知”

    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 “存天理,灭人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里说:“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下列哪些著作反映了毛泽东作出了“自觉选择”?

    ①《论人民民主专政》

    ②《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③《井冈山的斗争》

    ④《新民主主义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中认为,“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值也。……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由此说明孙中山

    A. 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

    B. 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

    C. 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

    D. 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2000多年前,东起长安(今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贸易通道。当年高僧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A. 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 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 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 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

    材料一  汉并天下……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儒生)叔孙通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与臣第子共起朝仪。”上曰:“可试为之…….”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以尊卑次起上寿……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司马迁《史记·叔孙通传》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朱子文集》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中的三则材料,概括汉代儒学地位上升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关于“理”的内涵,说说宋明理学为什么是“两汉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材料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材料三  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形势相呼应,中国文化亦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化……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材料四  宋文化细腻丰满,但在气魄上远不及汉唐文化气势雄壮。唐太宗李世民以“天可汗”的尊称威慑周边民族,而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契丹、党项、羌、女真等游牧民族从汉文化吸取到丰富营养。在辽朝,孔子受到朝野上下的尊崇。《贞观政要》《史记》《汉书》等汉文化名著被译成契丹文字,广泛流行……(西夏)已是任用中国贤人,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马,行中国法令了。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材料二中的文学体裁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唐宋文化各自的特点,并从唐宋各自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三方面分析唐宋文化形成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产生了号称“百家”的众多理论类型,还产生了《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综合百家的理论文本及一批髙度抽象的理论成果。这必然导致“立君为天下”理论具备完整的思路和丰富的内涵。立君为天下、天下为公、天下一统、政由君出、君臣合道、无为而治、广开言路、平均天下、孝治天下、法理天下等一系列重大政治命题形成相互论证的内在逻辑,道义高于君主成为影响极其广泛的政治理念及政治价值。——引自《中国学术界一个集体性的重大历史事实误判》(张分田《史学月刊》2016.9)

    材料二  运行良好的政府必须像哲学体系一样有个一以贯之的系统,这样,财政、治安、和军队才会协调一致地朝着同一目标努力,这个目标就是国家的巩固和国力的强盛。这样的系统只能源自同一个大脑,那就是君主。君主如果愚昧无知,总是无所事事,寻欢作乐,他就无法完成为人民谋福利的神圣使命。君主是国家的第一公仆。……天主教徒、路德教徒、改革教派、犹太人和其他基督教派别生活在这个国家,并和平地生在一起……必须充分了解要尊重民众不去触犯他们的信仰,不管所信奉的是何种宗教

    ——腓特烈大帝的《政治遗嘱》(1722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立君为天下”理念形成的原因,这一理念对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带来哪些影响?

    (2)材料二中的“政治遗嘱”体现了哪些治国思想?结合近代世界历史,谈谈你对这些思想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思想?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2)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一、二,陈独秀的思想有何进步之处?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材料四的思想有什么重大影响?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