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非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2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周灭商后,“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以藩屏周”:众“藩国”定期向周王纳贡,并奉命征伐。西周分封

    A. 为中央集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 促进了周人诸侯平等观念的萌发

    C. 有利宗族亲疏关系的逐步加强

    D. 使天子与诸侯政治隶属关系疏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宋人徐天麟《西汉会要·食货六》记载:“西汉前后共赈济灾荒计三十七次,其前期仅有八次,而此后则多达二十九次。”这反映了西汉

    A. 前期黄老思想影响了国家治理成效

    B. 自然灾害的频繁

    C.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统治思想的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西汉时,皇帝多次下令在郡国广建皇室宗庙。东汉初年,庙制逐步简化,除在长安和洛阳立高祖庙,合祭两汉诸帝,此外别无他庙。这一变化反映出

    A. 佛教东传日渐兴盛   B. 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C. 皇帝制度逐步稳固   D. 外戚宦官轮流专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

    B. 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

    C. 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

    D. 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表:

    周幽王宠褒姒,为博一笑,烽火戏诸侯,后来又废黜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似之子伯服为太子。申侯大怒,与西夷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举烽火,诸侯未至,幽王被杀,诸侯立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

    据传世文献《史记》编译

    周幽王娶西申女为妻,生平王,又娶褒姒,生伯盘。幽王与伯盘追赶平王,平王投奔西申。幽王起兵围攻西申。西申联合西戎灭幽王与伯盘,周亡。诸侯立幽王之弟余臣为王,是娱乐携惠王。晋文侯立平王,迁都洛阳,后又杀携惠王。

    据出土战国竹简《系年》编译

    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述,由此可认定

    A. 西申、犬戎联合攻够西周

    B. 周幽王因失信于诸侯致亡

    C. 周幽王主动兴兵自取灭亡

    D. 携惠王是西周最后一位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这反映了当时

    A. 大一统王朝的权威不断加强

    B. 政治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

    C. 中央王朝对边疆实施直接管理

    D. 陆上丝绸之路仍然保持通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育”甲骨文写作(人,指女人),(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字的小篆为,由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这说明

    A. 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

    B. 汉字构造是形、义、音紧密结合

    C. 汉字书法艺术独具特色

    D. 汉字演变充满神秘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一年)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反映了儒者

    A. 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 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

    C. 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

    D. 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圣人)

    上中(仁人)

    上下(智人)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愚人)

    尧、舜周文王孔子

    孟子屈原荀子

    子贡范蠡廉颇

    老子商鞅韩非

    齐恒公吕不韦荆轲

    秦始皇李斯陈胜

    宋襄公

    夏桀

    商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周王室丧失了対诸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換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桓公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恒王十三年(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天子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贡使王室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求赙”(要财物助丧)“求车”、“求金”。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做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