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0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46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27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中国人应该尽快发展自己的工业、商业、航运业、金融业。还刻意介绍了英美等国民主制度,以为英美联邦制、选举制、分权制衡的司法制度,值得中国人注意借鉴。这表明魏源

    A. 倡导“开眼看世界”

    B. 主张进行变法维新

    C.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D. 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这主要是因为

    A. 社会审美观的影响

    B. 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

    C. 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D. 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46 题
  1. 1917年,国学大师钱玄同为重印的《新学伪经考》一书作序,称:“一千九百多年以来学术史上一个大骗局,至此乃完全破案。‘铁案如山摇不动,万牛回首丘山重’,此书实在当得起这两句话,汉古文经之为伪造已成不易之定论。”他作此序的宗旨是

    A. 古史辨析,科学求真

    B. 托古改制,宣传变法

    C. 动摇正统,解放思想

    D. 倡导革命,维护民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

    A.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

    B.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

    C.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

    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代杂剧

    A. 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 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

    C. 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 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 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 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 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京剧脸谱在中国戏剧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曹操是建安时期的文学家,曾统一北方,可谓文武双全。由于与“正统”有背离之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京剧曹操脸谱是个“白脸”奸臣。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对历史人物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艺术成就的评价

    C. 文学艺术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完全是虚构的

    D. 中国传统社会评判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A. 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B. 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

    C. 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

    D. 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的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清初,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在北京“百花争艳”。道光年间,在吸收这些剧种优点和特长的基础上,京剧正式产生。京剧的形成过程反映出

    A. 北京城戏剧创作水平全国领先

    B. 专制统治抑制了文化的多元性

    C. 政治中心对文艺的集聚与融合

    D. 地域特色文化不适应时代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社会现实

    C. 人与社会的和谐

    D. 人的生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 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 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 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D. 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

    A. 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 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C. 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 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寓言《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人不遵从自然,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此寓言反映的思想应属于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战国时期,孟子猛烈地批判墨家的“兼爱”思想,把它看作败坏先圣之道的“淫辞”、阻塞仁义的“邪说”。这是因为孟子认为“兼爱”思想

    A. 代表平民百姓利益

    B. 违背宗法等级观念

    C. 宣扬积极救世情怀

    D. 过于追求实用功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思想言论的资料汇编。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此书的是

    A.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B.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C.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D. “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纯纯则易使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 对君主专制暴政有抑制作用

    C. 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哲理性

    D. 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唐代贡士如果通过科举考试,仅取得进士及第或者明经及第出身,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再通过吏部铨试,才能释褐除官。出现了“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的现象。据此可知唐代科举

    A. 摒除门第间的差距

    B. 促进社会阶级流动

    C. 世族权门仍占优势

    D. 选拔标准客观公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

    B. 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

    A. 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

    B. 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

    C. 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D. 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清代的戴震指出:“凡事为皆有于欲,无欲则无为矣。有欲而后有为,有为而归于至当不可易之谓理。无欲无为,又焉有理?”这里戴震抨击了

    A. 道家的无为而治

    B.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

    C. 程朱理学的理欲观

    D. 佛教徒的禁欲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中国古代晚期思想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如黄宗羲的“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这一观点体现了

    A. 工商皆本

    B. 主张治天下皆决于学校

    C. 平等思想

    D. 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B. 明末清初距李贽所处时代最近,其评价更具可信性

    C. 综合多人评价即可还原历史人物

    D.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西方科学的传入,使“明清之际的知识分子从一种传统封闭的状态中摆脱出来,突破陈旧保守的思维模式,为中国的知识和文化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刺激”。材料中的“新刺激”

    A. 促进实用思潮兴起

    B. 宣扬了民主政治

    C. 否定了君主体制

    D. 批判了孔孟儒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判断下列四个选项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A. 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 “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重大贡献

    C. 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D. 《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说:“《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似乎认为: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事,不讨论抽象的数学理论无害为‘算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这一言论表明中国古代数学

    A.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B. 涉及领域狭窄

    C. 注重实用性

    D. 服务于农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

    ②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

    ③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熟的汉字

    ④小篆笔画圆匀,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出现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中国宋代绘画中常常追求“中和”之美,所谓“中和”就是适中与和谐,主张对象的折中与统一,要求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和谐。这反映出宋代绘画

    A. 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B. 注重写实与写意的结合

    C. 审美观与审美标准发生巨变

    D. 注重抒发自己的主观情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北方文学则与南方文学形成了鲜明对比。下列能够体现先秦时期北方文学特点的是

    A. 《离骚》

    B. 《庄子》

    C. 《诗经》

    D. 《二京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韦庄的《洛阳吟》写道:“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西去竟升仙。”这首唐诗

    A. 反映了长安流行的胡化和异域风尚

    B. 真实再现当时下层百姓的生活

    C. 提供了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资料

    D. 真实地再现了唐朝文化的繁荣景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表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作品中的部分章节,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

    A. 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

    B. 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C. 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D. 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

    A. 勤劳勇敢的精神

    B. 家国情怀

    C. 耕读情怀

    D. 艰苦奋斗的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下表是《筹办夷务始末》中,1842—1858年清朝皇帝和官员使用的与西方国家有关的词汇分类,这反映了当时清朝

    A. 遵循近代国际外交惯例

    B. 外交带有中国传统特色

    C. 面临外来侵略妥协退让

    D. 政治上依附于西方国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中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是魏源开其端,李鸿章为达其盛,张之洞奠其终。该学者意在说明他们

    A. 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

    B. 都是近代保守势力的代表

    C. 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D. 对近代化的探索最终失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异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意在

    A. 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B. 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 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 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说:“晚上总是睡不着觉,„„(前几天有)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该材料

    A. 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

    B. 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

    C. 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D. 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当代学者余英时在评述民国时期某一运动时说:“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即以为中国文化传统是现代化的主要障碍;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这段材料所反映的运动,其特点不包括

    A. 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作用突出

    B. 把中国近代反儒学运动发展到新阶段

    C. 其现代化旗帜即“民主”与“科学”

    D. 对西方文化有了彻底而全面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1923年.邓中夏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一文中指出:“新文化运动者后来也分了家,一个叫‘科学方法派’,一个叫‘唯物史观派’。唯物史观派,他们亦根据科学,亦应用科学方法,所不同者,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老实说,经济变动)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

    A. 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

    B. 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

    C.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D. 应与科学方法进行严格区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思想状况

    A. 得益于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围

    B. 反映了观念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C. 体现了国人自卑的病态文化心理

    D. 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主义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推翻专制政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尤要在建设共和政体。”根据材料判断,当时主要实现了

    A. 三民主义

    B. 创立民国

    C. 平均地权

    D. 驱除鞑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说:“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下列表述能体现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精神有

    ①从宣传三民主义到宣传社会主义

    ②从倡导“学习欧美”到决定“以俄为师,联俄联共”

    ③从只提“平均地权”到增补“节制资本”

    ④从突出强调“反清”到明确提出“反帝”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新希望。”孙中山的“这个办法”

    A. 改变了国民党的阶级属性

    B. 确立了民主法治政治基础

    C.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D. 强化了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A.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C. 实行全民族抗战

    D. 宣传新三民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以下言论出自抗战时期的是

    A.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C.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1923年,毛泽东认为商人和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更直接地遭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他们受压迫最重,所以最能够在民主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而在1926年他却写道,“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这一变化表明毛泽东

    A. 关注点从城市到农村

    B. 提出了正确革命道路

    C. 认为农民是革命领导力量

    D. 已摆脱了城市中心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1930年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有文章批评“农村包围城市”的观点,违反了“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者”这个马克思主义原理,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 党和红军中存在教条主义倾向

    B. 共产国际破坏中国革命

    C. 中国还未探索出正确革命道路

    D. 马克思主义无法本土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从到达陕北后至1948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新民主义革命思想和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这说明在这一时期

    A.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正式确立

    B. “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正式形成

    C.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国情结合

    D. 毛泽东思想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主张,并指出其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四  日本科学史学家薮内清认为:北宋时……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2)根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宋新儒学的兴起对宋代文学艺术产生的重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惯以文化为优先认同单位的古代士大夫,对明清之际天崩地陷式的巨变实在难以接受。在他们看来,王朝的覆灭便等同于文明的灭绝。在这种痛苦感情的刺激下,以“华夷之分”提炼出来的民族主义,在清初不合作的士人群体中颇具号召力,可当亡国的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当满清皇权依靠文化的普世主义确立自己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时候,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也随之瓦解。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和彼此制约的辩证过程中逐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

    ——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格局及主导价值》等

    (1)明清之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各自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区别。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特点。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民主革命与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