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是

    A. 都使国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B. 都有利于本国经济恢复和发展

    C. 都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巩固

    D. 都为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时同盟奠定了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4—16世纪,世界发生剧变,西欧进入了“人被发现”“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对这个时代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剧变是指封建社会渐趋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②达·芬奇和哥伦布都生活在世界发生剧变的时期

    ③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于“世界被发现”的时候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习近平曾在俄罗斯发表演说:“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二战中能体现这一精神的历史事件有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莫斯科保卫战役

    ③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④召开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不想新其心”。其中握旧物”和“新其心”中的“握”与“新”的对象分别指的是

    A.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C.旧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D.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

    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荀子》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是对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的描述(   )。

    A.尧舜时禅让制 B.夏朝的世袭制 C.西周的分封制 D.商朝的盘庚迁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14年是农历马年,仰天长啸的骏马寓意美好。下面关于“马”字的几种书体,在秦朝时被确定为全国规范文字的是那一种?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B.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C.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D.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能反映淸朝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 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 隋唐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我们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依据是

    A.两次战争的性质和目的相同

    B.英国都是发动战争的元凶

    C.都从进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开始

    D.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习近平在3月10日考察武汉抗疫工作讲话中说“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武汉是人民军队的诞生地 B.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城市

    C.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 D.武汉是抗日战争的起源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有制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胜利

    C.土地改革完成、

    D.三大改造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通过抓关键词和制作学科思维导图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概括出下面导图的时代主题(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 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 D. 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民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孙中山曾说“民生问题是历代政治的中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提倡节俭,他在位期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都无增加。他曾经想做一个露台,预算报上来,需要百金,他便放弃了这一想法。他说:“百金相当中产人家十家的财产总和了,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常觉得羞耻,怎么能花百金建露台。”

    汉文帝前二年(前178年)和前十二年,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前十三年还全部免去田租。自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文帝时,算赋也由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

    文帝诏令重新制定法律,根据犯罪情节轻重,规定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满,免为庶人。文帝明令废止秦代法律关于连坐的规定,废除秦代黥,劓、刖等肉刑,改用笞刑代替。汉景帝在法律上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其一,继续减轻刑罚,对文帝废肉刑改革中一些不当之处的修正。其二,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其三,对特殊罪犯给予某些照顾。

    (1)归纳材料一中汉文帝、汉景帝是如何“与民休息”的?他们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材料二  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太宗在经济上特别关注农业生产,实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奖励垦荒,尤其力役征发,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赈恤。太宗崇尚节俭,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曾遣散宫女三千多人,并下令免去四方珍贡。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

    (2)阅读材料二归纳唐太宗统治措施主要有哪些?结合所学指出这些措施实行的结果。

    材料三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苦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四

    (3)据材料三、四回答,为了让中国人民不再过穷苦生活,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实施了哪一建设计划?举出其中取得的两项重要成就;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结果如何?

    材料五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

    (4)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依据材料五指出我国“新时代”解决民生问题的宏伟目标是什么?今年是哪一个目标的收官之年?今天的中学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主力军,你应该怎么做?

    材料六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月6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5)据材料六指出当前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一位外交官说:“欣慰的是,和约的签订,我们将获得巨大的权益,……毫无疑问对诸列强而言,新局面的取得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成果的继续和完善”。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马士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你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和约”指什么?“我们”最有可能指哪国侵略者?

    (3)为什么说甲午战争后的局面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成果的继续和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改变生活)

    材料一

    (科技改变社会)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后,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主要的对立阶级……《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摘自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科技改变世界)

    材料三  工业生产量排名变化表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3

    4

    1

    2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历史教师用书

    (1)请按顺序写出材料一中图①中的火车和图②中的飞机分别是谁发明的?请分别写出A、B两个时代的名称。图③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科技是怎样改变社会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哪一科学理论的诞生?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人类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权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中的表格和柱状图,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据此推断,这次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4)材料四中经济全球化最早开始于哪一事件?列举两例当今我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