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null 1 题,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3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1 题
  1. 1978~2007年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该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②“三个面向”方针的推动

    ③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开始确立

    ④《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 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 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 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旧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

    A. 革命   B. 尊孔   C. 帝制   D. 亡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地理环境

    A. 容易形成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B. 孕育了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C. 面积较大但人口稀少,农业经济发达

    D. 国土面积小,导致全体国民直接参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查理一世戴着王冠的头被砍下来的那一瞬间,英国学者描述道:“当时围观人群的反应不是欢呼,而是低低地沉沉地叹息。”这些“叹息”折射出英国民众的复杂心态是

    A. 反对国王专制与维护公民自由之间的矛盾

    B. 国王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展带来的矛盾

    C. 废除王权专制与国王作为精神领袖之间的矛盾

    D. 信仰国王与崇拜克伦威尔之间的矛盾冲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传统社会,孝敬父母就是忠顺君主,忠顺君主就是效忠国家,忠孝同义。中华民族有许多英雄以忠顺君主为初衷,以效忠国家为结果。这表明在传统社会

    A. 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B. 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C. 家国一体观念突出

    D. 尊卑观念根深蒂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25年苏联确定工业化的方针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粮食供应越来越困难,工业资金也愈发紧张。为了保障战略的实施,苏联采取的主要政策是

    A. 实行农业集体化   B. 提高出口创汇额度

    C. 大力发展轻工业   D. 追求提高农业产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新政初期,美国州长协商会对罗斯福是大力支持的。l935年,州长们对新政的态度出现明显分化,他们反复宣传的是维护州权和加强州际合作的重要性。据此判断,下列新政举措中,可能遭到州长们反对的是

    A. 贬值美元以刺激出口

    B. 设定统一的工资标准

    C. 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

    D. 调整企业和劳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但只需一个世纪便能达到第二个10亿人口,只需30年便能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世界人口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时中国人口出现

    A. 大幅度增长

    B. 负增长

    C. 增长乏力

    D. 适度增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己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

    A. 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

    C. 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D. 中国一边倒和美国扶持日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十二铜表法》规定: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以充任。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点是

    A. 条文清晰,实用性强

    B. 尊重传统,灵活性强

    C. 保护贵族,阶级性强

    D. 承认契约,原则性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这一转变

    A. 体现了革命性、内向性的特点

    B. 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

    C. 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D. 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是

    A. 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

    B. 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 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启

    A. 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B. 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

    C. 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 D. 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宗法制

    D. 宗法制和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美国宪法原理》中指出,“立法机关越权之危险性乃与行政机关越权,流于专制政治之严重性,实不相上下”。据此可知

    A. 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衡

    B. 立法与行政机关的矛盾重重

    C. 三权分立能有效防止专制

    D. 权力机关依法行事的重要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廷责任内阁电:“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孙宝琦此电文的背景是

    A. 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

    B. 洋务运动在各省陆续展开

    C. 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开展

    D. 武昌起义后各省反清独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54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段话的背景是

    A. 新中国成立

    B. “八字方针”提出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清朝梁廷枏《粤海关志》记载:“凡外洋夷船到粤海关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这反映出

    A. 清政府妄自尊大,愚昧无知

    B. 十三行由此专门经营对外贸易

    C.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清政府严格管理对外贸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据联合国公布的资料,1650~1850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由于人口锐减,用地荒芜,城镇、村落成为废墟,贝宁、安哥拉及刚果地区都面目全非了。出现上述的主要原因是

    A.奴隶贸易的开展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非洲生产力落后,疫病流行             D.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应主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信赖的制度变得必要。”这里“基本变化”不包括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B.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某同学在学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后,对主干知识进行了整理,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B. 关贸总协定消除了贸易壁垒,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

    C. 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不同之处在于欧盟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D. 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除了障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汉武帝罢黜其他“诸子学说”,太学只设儒家五经博士。东汉时,皇帝曾发布诏令,要求根据太学生通经多少,并经过考试,量才录用。这反映出汉代

    A. 禁止在社会中传播非儒家思想

    B. 官僚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已消除

    C. 知识分子的构成发生新的变化

    D. 文化传播因思想控制而出现倒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

    A. 认可教皇搜刮财富   B. 天主教徒应该忠于信仰

    C. 赞同教会建造教堂   D. 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据记载,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靑年以信仰“主义”为时髦,“任凭他是什么主义,只要有主义,就比没主义好”。这说明当时

    A. 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

    B. 新三民主义已被普遍接受

    C. 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显现

    D. 传统封建思想得到了清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通常的理解,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按照此定义,迄今为止的西方出现过两种民主的形式,即:古典民主(古代希腊城邦的公民民主)和现代民主(在现代民族国家范围内,以代议制形式存在的民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巴达的制度比较精英化,只有贵族出身的人才能直接执行公务,其行政机构元老院只有30人,军事指挥员即国王只有两个。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期间,伯利克里曾发表过著名的演讲;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多数人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但战争的结局,雅典被打败,斯巴达却胜利了。

    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建社会。西方崛起的第一步,就是依靠专制王权消除分裂、统一国家,它是一种新的国家形态,是你们所知道的“民族国家”,是民族国家的第一个阶段。

    材料三  13世纪末以来,英国议会的角色不断变化。在封建时代,议会是等级君主制的议事场所。在专制时代,议会是专制王权的统治工具。议会反抗王朝的统治是在斯图亚特时期,那个时候,议会是革命的领导核心。

    材料四  现代民主不是从古典民主发展出来的,它的源头在中世纪。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但民主制度并没有到来。光荣革命解决了一个人统治国家的问题,但创造的是“少数人的统治”,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这个制度在英国历史上叫“旧制度”。从1832年到1928年,总共5次议会改革,英国实现了不分性别、不分财富、不分职业、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的平等选举权,现代民主制度也在英国最终确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与现实》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希腊的两种基本政治形式,并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对材料四所说的“现代民主不是从古典民主发展出来的,它的源头在中世纪”的理解。

    (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旧制度”的基本内涵,并分析推动该制度走向“现代民主制度”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京大学罗荣渠先生在厘清后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错误认识并融合其他历史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一元”是指“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经济力的变革”。“多线”是指“在同一生产力状态下的不同社会的发展,受复杂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千差万别,但可以归纳成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模式和不同的发展道路;任何一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都不是单向度的、静态的,而是多向度的、动态的”。

    ——摘编自朱能《高中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和历史教师的责任》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不同的发展模式和不同的发展道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