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27 题,选择题 3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7 题
  1. 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 揭露历史真相

    B. 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维新变法

    D. 颠覆孔孟学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段话:“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而又有一二天才出于其间,充其才力,而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 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 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C. 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 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 发展外向型经济

    B.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回答了中国革命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许多问题

    ②第一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④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近代历史纵横谈》中提到,“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是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付诸实施的却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A. 同情广大农民的生活疾苦

    B. 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 抑制长期出现的贫富不均

    D. 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 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 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D. 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人称:北宋时期,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北宋时期“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程朱理学

    ②文人画

    ③《清明上河图》

    ④宋词

    ⑤京剧

    A. ①③⑤

    B. ②③

    C. ①②⑤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阿尔及利亚《人民报》曾这样评论我国的一项科技成就:“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从1949年就开始向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这项科技成就是

    A.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C.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 “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

    A. 程颢

    B. 王阳明

    C. 董仲舒

    D. 黄宗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以人为神的形象,以人的精神承认为神”。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古希腊

    A. 民主政治发达

    B. 商品经济发达

    C. 受东方文化影响

    D. 人文主义思想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董仲舒提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观点()

    A. 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

    B. 对君主行为有一定程度的约束

    C.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 确立了儒学思想的独尊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 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

    B. 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

    C. 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

    D. 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科技成就

    基础研究年代

    应用研究年代

    生产推广年代

    A—B年差

    B—C年差

    A—C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A. 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B.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 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

    D. 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蔡元培曾评价:“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他强调中国画

    A. 与诗、书相融

    B. 追求神韵与意趣

    C. 体现文学之美

    D. 与书法同生共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 反映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B. 突破了洋务思想的局限

    C. 实质是呼唤新一轮的政治革命

    D. 对西方社会缺乏全面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 《石氏星表》

    B. 《九章算术》

    C. 《齐民要术》

    D. 《黄帝内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人类社会的第三大定律是指

    A. 三权分立 B. 社会契约论 C. 天赋人权 D. 人民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认为与自然界一样,政治活动中最强者是得胜者,好战的程度决定了谁将在国际‘生存竞争'中获胜。”材料表明生物进化论

    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B.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创说

    C.成为强者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

    D.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21年9月1日,《新青年》刊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指示新思潮的趋向,测定潮势的迟速,一面为信仰不坚者祛除根本上的疑惑,一面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材料反映中共办社的目的是

    A. 主张摒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病

    B. 指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方向

    C. 为推动革命发展需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D. 寻求国际上的进步力量以援助中国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陈旭麓认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中国20世纪第二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个过程从探索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开始,最终成为近代第二次民族反思。这一“波潮”

    A. 表明先进分子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

    B. 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第一次挑战

    C. 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

    D. 成为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总结历次革命失败的教训之后,深感:“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孙中山在这里强调中国革命必须:

    A. 扩大中国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

    B. 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C. 效法俄国走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D. 反抗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相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最主要的理论是

    A.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 新民主主义理论

    C.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D.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 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D.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住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

    A. 教育受国家经济方针的影响

    B. 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C. 科教兴国战略取得巨大成效

    D.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尚未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本意在于

    A. 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

    B. 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

    C. 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

    D. 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据此可知,马丁·路德主张

    A. 教随国定原则

    B. 强化教会权威

    C. 信仰即可得救

    D. 简化宗教礼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最深刻的科学革命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建立。这两个理论的共同之处有

    ①突破了经典物理理论

    ②否定了传统狭隘观念

    ③论证了质能转换关系

    ④扩大了人类认识领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 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2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4分)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古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非尝有是非耳。……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儒、法政治主张各是什么?两种主张在目的上有何相似?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以上材料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演变、沉浮。北洋军阀时期,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其真实用意何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有何积极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回答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阐述的核心观点,为此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

    (3)材料三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按不同阶级派别)“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过程及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