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8 题,其中:
单选题 29 题,判断题 5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24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9 题
  1.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这反映出

    A. 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

    B. 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

    C. 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

    D. 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举措

    A. 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矛盾   B. 使得君主专制走向顶峰

    C. 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   D. 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董仲舒曾对汉武帝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又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寄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上述观点

    A. 迎合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需要   B. 体现社会大变革时期的时代需要

    C. 融合佛道思想形成儒学新体系   D. 完全背离民本思想走向消极反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

    A. 墨家

    B. 道家

    C. 儒家

    D. 法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B. 农民的购买力低下

    C.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 长途贩运呈现萎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这说明当时

    A. 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

    B. 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

    C. 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

    D. 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内丘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上述诗文所描绘瓷器的成熟烧制始于

    A. 东汉时期

    B. 北朝时期

    C. 唐朝时期

    D. 北宋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

    A. 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

    B. 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

    C. 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

    D. 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A. 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B. 思想内容的辩证性

    C. 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 人物评价的特殊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清代军机大臣每日清晨五、六时之际便要晋见皇帝,依次长跪,陈述和商讨军国大事,对呈文进行复核、审定,撰拟谕旨下达。谕旨分两类:一类是明发“上谕”或“明谕”,交内阁抄发给有关衙门和官员办理;一类是或“密谕”,不经过内阁,直送某省某官开拆。由此推断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 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

    B. “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

    C. 确保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

    D. 增强保密性并提高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材料中描述的“它”出现在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

    A. 宣扬复古守礼

    B. 肯定汤武革命

    C. 追求仁政德治

    D. 主张重构秩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

    A. 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

    B. 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

    C.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D. 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韩国客轮“岁月”号发生事故下沉,船长李俊锡却抛下乘客率先逃离。甲同学说:“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乙同学说:“丧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强烈谴责”。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最接近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

    A. 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

    B.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C. 开始打破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束缚

    D. 直接推动德意志地区的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诗经·我将》:“我(周武王自称)将我享(上供、献祭品),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享用祭品)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材料反映出西周时期

    A. 大兴礼乐加强集权

    B.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 家国一体局面形成

    D. 宗法观念不断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为“许”姓图腾,“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于许国,称为许文叔。与许姓起源有关的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行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学者指出: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富,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观点实质上

    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论证了商周时分封制的混乱

    C. 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 抨击了一夫多妻制度的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西方某学者说:“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国家元素,在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业已到位。其在欧洲的浮现,则晚了整整一千八百年。”该学者评论的是

    A. 周代的分封制

    B. 秦朝的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元朝的行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哈佛中国史》:“蒙古人将原来的金、宋两朝的领土分为九个行政单位,元朝统治的核心区域是北京及其周边……其余的领土被分为八个区域……”对这“八个区域”进行管辖的是

    A. 侯国

    B. 郡县

    C. 中书省

    D. 行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 废分封,置郡县

    B. 设立九品中正制

    C. 确立三省六部制

    D. 实行科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结束了贵族体制

    B. 科举制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了成热

    D. 察举制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 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C. 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 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 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

    B. 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

    C. 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

    D. 王室衰微,礼乐制崩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的农具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 是西汉的播种工具耧车

    B. 属于唐朝的水力灌溉工具

    C. 在东汉时期广泛使用

    D. 表明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唐代商贸繁荣,商人生活就成为文人笔下常用的题材:“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诗中反映出当时

    ①商帮的活动范围很广

    ②市场设置不再受地点限制

    ③民族间贸易往来频繁

    ④长安城是重要的商业城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从中可以得出

    A. 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市的管理制度已经废除

    C. 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

    D. 城市功能开始发生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材料反映清政府

    A. 断绝中外经济交流

    B.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D. 严格限制外商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5 题
  1. 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其他学派的思想就销声匿迹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产品大多精美,产品面向市场,因此,在明中叶以前,长期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由此可见,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采取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形成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西方人文主义起源于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其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古代某学者说:“我今说个□□□□,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材料中“□□□□”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A. 天人感应   B. 格物致知   C. 知行合一   D. 经世致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为了统治的需要,历代统治者设计出各种政治制度。请阅读下列史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前代国柞(Zhà,国柞指国运)所以长久者,莫不封建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世而亡;……封建之法,实可遵行。

    ——《唐会要·封建杂录上》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主张施行哪种政治制度,并概括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行省制的实施能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在管理地方少数民族时,还有哪些机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意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又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材料三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四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五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这一模式产生于什么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四说明明清时期商品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有哪些?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从而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文化教育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同时期的西方教育家苏格拉底又有哪些主张?

    (2)西汉的教育举措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规定的教科书是什么?其灌输的主流思想是什么?

    (3)南宋以后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是什么?此后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是什么?

    (4)14世纪的西方社会一些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希腊学院”,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等,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中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谁,此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