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4 题
  1. 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这说明了

    A. 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B. 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C. 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 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自边徼犬牙万里之远,皆上所自制命。一郡之内,兵一官也,财一官也(兵权和财权分别有专官掌控),彼监此临,互无统属。”材料描述的局面应当是

    A. 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 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

    C. 北宋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D. 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民国初期,史学界对近代史开端的说法,有“明清之际”与“鸦片战争”两种观点。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则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起点,鸦片战争开端说成为史学界主流观点。这一变化说明

    A. 史学研究以近代史为主

    B. 政府重视发展学术研究

    C. 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罗马帝国征服的亚洲行省的叙利亚、小亚细亚,北非行省的埃及经济都很繁荣,罗马向行省输出陶器、橄榄油、葡萄酒等产品,从行省输入粮食、纺织品、金属制品和奢侈品。面对这种情况,罗马当局和法学家制定了

    ①规范商品交易活动的法律

    ②适用于帝国各民族的法律

    ③调整平民贵族关系的法律

    ④强化维护奴隶制度的法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从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重新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一变化

    A. 表明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

    B. 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C. 开始以意识形态来处理外交

    D. 受到了战后国际形势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专家认为:“苏联经济增长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是靠出口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国际价格上涨(1973年中东战争以后石油价格提高了15倍)维持的,如果只靠企业内部积累,恐怕3%的增长率也难以保障。材料反映了苏联

    A. 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B. 逐渐转变为外向型的经济

    C. 仍然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   D. 经济发展取决于外部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53年我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

    A. 体现了“一五”计划的主旨

    B. 平衡了轻重工业比例

    C. 优化了工业的整体布局

    D. 加快了公私合营步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柏拉图曾经说,“如果你否认比例规则,把过分大的帆装到小船上,给一个小个子吃太多的食物,把太大的权威交给一个够不上这一权威的人,那么后果是灾难性的。”该评述可以用来指正雅典民主在哪一方面的缺陷

    A. 其公民权利建立在对奴隶专制的基础上

    B. 其民主方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C. 野心家蛊惑群众左右政局导致政坛动荡

    D.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 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

    C. 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D. 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孙中山说:“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这一做法意在

    A. 限制私人的垄断资本

    B. 促进中小民营资本发展

    C. 调动人民革命积极性

    D. 维护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二十年间约有3000吨白银流入中国。这一历史事件

    A. 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 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 促使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表明中国生产力有巨大飞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也遵循商品经济操作层面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这说明明朝

    A. 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商人的价值取向

    B. 传统观念对商品经济发展有负面作用

    C. 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政治权力对商品经济发展有压制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

    A. 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B. 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 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这表明当时

    A. 民主共和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

    B. 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C. 苏维埃政权有着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

    D. 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

    A. 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B. 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C. 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D. 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 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

    B. 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

    C. 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

    D. 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

    A. 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B. 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

    C. 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D. 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鸦片战争前,烟叶已经成为商品性的农作物,1844年,烟叶的出口数量为2.4443万担,1894年为11.3886万担。导致烟叶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是

    A. 鸦片战争使国内战乱不断

    B. 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

    A.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

    B.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

    C. 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

    D. 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该会议

    A. 标志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B. 说明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C. 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 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周恩来曾指出说:“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这一公报的发表

    A. 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

    B. 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 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表为晚清政府1849年和1885年的财政收入情况统计(数额单位:万两),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1885

    3071

    40%

    3923

    51%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为420万辆:1887年约为2054万两)

    A. 中国半殖民地程度逐渐加深

    B.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C.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图为《共产党宣言》两个时期的不同版本。《宣言》修正观点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A.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德国立宪政体的确立

    C. 英国议会制度的完善

    D. 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漫长的20世纪》指出: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

    A. 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 建立“福利国家”

    C. 建立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

    D. 发展“混合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 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庄园是英国中世纪的基层组织。12世纪,随着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的创建和复兴活动,不少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农奴还常利用领主法庭及国王法庭等进行合法斗争。1200年英国王室法令明确规定,如果农奴在城里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身份。“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成为当时流行谚语。但对于大多数村民而言,他们的生计是与耕地、牧场联系在一起的,很难一走了之。13世纪末兴起的货币地租是关键性变革。此后劳役折算为货币,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什么区别。1348—1354年发生的黑死病,英国人口下降之一,越来越多的农奴要求摆脱庄园,发起了群众抵抗,14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全面崩溃,英国社会逐渐形成一个富裕农民阶层。此后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英国逐渐确立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模式。到1750年英国被誉为“欧洲的粮仓”。

    ——摘编自候建新《资本主义起源新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当中国农民家庭棉手工业开始受到洋布洋纱的冲击时,即引起人们的注意。1846年,包世臣就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削减大半”。从非产棉区到产棉区,洋纱洋布的市场逐渐扩大。随着自然经济解体,大量失业人口只能涌向本已紧张的土地之上:失去副业的农民无力支付高额地租,乡村的租佃关系变得异常紧张。部分人口流入城市,推动城市畸形繁荣,但作为消费型城市,工业产业并不发达,其结果是大部分人只能过着寄生虫般的闲人生活,或者沉迷于追逐权力;传统士人讲究叶落归根,而现代大学学到的东西常常是来自西方的知识,当学生毕业回到乡村后无人与他讲话,没有人理解他,也就不再回乡。乡村流失的不仅是金钱,更是人才。

    ——摘编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费孝通《中国士绅》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过程的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中英两国自然经济解体带来的不同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初与边境各民族发生战争时,通常派遣大将充任某道行军大总管,统率调自各地的战士远征,战争结束后,往往留兵屯守要地成为军镇,行军大总管随即撤销。随着军事形势的发展,为了避免远道征调,明确防御责任,在较大地区有统一指挥,临时性统率远征的行军大总管逐渐演变为大军区的常任最高长官。大致在开元中,所有军事长官一律称为节度使。天宝来年共有十个节度使,亦即十大军区。每一节度使有若干军、镇、城,配备定额兵士,发生战争时,各节度诸军或联合相邻诸军就足以防御来侵之敌,不需要中央临时调发军力。“边州置重兵,中原乃包其戈甲”,边兵强盛,节度使权重巩固了边防,保证了内地的农业生产。但外重内轻的形势既已形成,最终导致安史之乱。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代大军区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的大军区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甲:18世纪初期世界主要城市劳动力价格与能源价格比值(劳动力价格/能源价格)示意图,其中阿姆斯特丹为荷兰的城市。斯特拉斯堡为法国城市,纽卡斯尔为英国城市。

    图乙,世界各国有代表性的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 单位:克(白银)

    围绕上述材料,从图甲和图乙相关联角度,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提取观点,并就所持观点进行阐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