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大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天文学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掌握天文知识的目的是

    A. 神话统治阶级

    B. 服务于小农经济

    C. 服务于祭祀活动

    D. 战胜自然灾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代某理学家说:“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由此可知该理学家

    A. 强调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

    B. 主张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C. 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

    D. 吸收了道家的治国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A. 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 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

    C. 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

    D. 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

    A. 适应皇权的需要

    B. 倡导重德修身

    C. 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D. 维护纲常名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题文)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才,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 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 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 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美德即知识”这种变化反映了

    A. 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

    B. 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

    C. 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

    D. 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伏尔泰与卢梭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两人的一些主张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 是否主张天赋人权

    B. 是否反对财产私有

    C. 是否反对君主制度

    D. 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路德认为,教士的布道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神圣所在。最高的权威是《圣经》本身。世俗之人完全可以通过直接阅读《圣经》而同上帝沟通。路德的观点

    A. 打破了教会的权威

    B. 揭穿了赎罪券的谎言

    C.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 促进民族国家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这部著作应是

    A. 《诗经》

    B. 《离骚》

    C. 《逍遥游》

    D. 《庄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提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这反映出当时

    A. 国家出现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向

    B. 封建土地所有制因井田制的崩溃而确立

    C. 人们渴望重建因诸侯割据而被破坏的社会秩序

    D. 思想家希望建立“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 )

    A. 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B. 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

    C. 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 D. 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了黄宗羲

    A.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 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 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 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是有限的。”以下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 智者学派

    B. 苏格拉底学派

    C. 启蒙思想家

    D. 自然哲学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美术界但丁式的人物乔托,尽管他的绘画还带有近似中世纪蛮族美术的稚气,却潜藏着与宗教文化相对独立的世俗精神和与蛮族美术相对独立的客观精神。据此可以判断乔托应是

    A. 文艺复兴时期人物

    B. 宗教改革人物

    C. 启蒙运动时期人物

    D. 近代科学人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恺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率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否定恺撒等人的历史作用

    ②渗透着人文主义精神

    ③体现了启蒙思想

    ④肯定了科学的力量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说到人们生活经历的艰辛和悲壮,我们也许会想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名句。这三句所反映的文学体裁分别是

    A. 骚体、词、赋

    B. 骚体、词、诗

    C. 词、骚体、诗

    D. 词、赋、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B. 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 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D. 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①一束纸张

    ②一部杂剧剧本

    ③印刷精美的《金刚经》

    ④王羲之的《丧乱帖》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材料一 

    材料二  经过朱熹的构建,一个庞大的以人的伦常秩序为本体的儒学体系得以建立。佛、道两教关于个体修炼与宇宙论、认识论的思想精粹被广为摄取入内。

    ——何国松《中国文化简史》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

    (1)依据两组材料,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

    (2)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按历史事件角度进行归纳)

    (3)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影响。(从中外的角度进行总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亡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材料三  “或曰:臣不与子孙并称呼?曰:非也。父子一气,分父之身而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孝子之子分身而后,日远日疏,久之而气不相似。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实际上是什么关系?作者具有什么政治倾向?

    (2)材料二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是怎样阐述这一思想的?

    (3)材料三指出君臣与父子关系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与传统的“民本”思想有何不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卢梭认为专制制度带给人民的是一种灾难。他指出“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编自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还有,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