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27 题,选择题 1 题,非选择题 1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7 题
  1. 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

    B. 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

    C. 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

    D. 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黄宗羲认为,为臣者,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番话表明黄宗羲主张()

    A. 夭下为主君为客

    B. 臣子要帮助国君管理人民

    C. 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

    D. 君臣关系应是完全平等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观察下表,对表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古代中国科技

    思想

    传统科技思想

    君为臣纲

    臣子研究天文历法是尽“忠”

    父为子纲

    子女从事医学等活动是尽“孝”

    夫为妻纲

    专心学习纺织技术,不好言笑是守“节”

    A. 体现了实用性这一特点

    B. 缓和了社会矛盾

    C. 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D. 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 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C. 等级森严的宗法秩序已经遭到破坏

    D. 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清时期流传的小说戏曲基本上都是包装很精美的插图本,有人认为,书中特别添加的这些插图正是出版商们销售出奇制胜的法宝。这反映出当时

    A. 中国区域文化色彩浓厚

    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 文学作品的商业化倾向

    D. 商人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朝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一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A. 以“异端”而自居,倡导唯物思想

    B. 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 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

    D.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罢黜百家的结果

    B. 宋明理学的影响

    C. 科举制度的繁荣

    D. 民间书院的兴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代私家藏书目录突破以往范围,收录了官修藏书目录中较少涉及的小说曲艺类典籍。由此可知

    A. 小说戏曲适应各阶层欣赏要求

    B. 官修编目冲破了传统思想的影响

    C. 小说戏曲的价值受到部分肯定

    D. 官修藏书目录全面反映社会需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可考作者1430多人。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宋词的繁荣

    A. 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B. 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

    C. 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

    D. 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据此可知

    A.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

    B. 阳明心学张以行代知

    C. 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

    D. 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史书记载:关羽兵微将寡屡战强大的曹军而不克,于是改用水攻而淹曹七军,一战成名;盛名之下,关羽渐骄,最后败走麦城。关羽的一生,暗合了先秦时期某思想家的观点。该思想是(   )

    A. 老子辩证法思想   B. 孔子仁的思想

    C. 墨子非攻思想   D. 韩非子法治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说明当时

    A. 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B. 文化观念的多元化

    C. 道家思想占据主流

    D. 儒释道三教已合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孔子创办私学;论性,主张“性相近”;论政,把“举贤才”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这表明孔子

    A. 具有改革社会现实的思想诉求

    B. 否定职官世袭制度

    C. 将“仁”作为理想的道德标准

    D. 反对贵族等级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顾炎武既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又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乾隆、嘉庆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A. 学者重视近代科学技术

    B. 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C. 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 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 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

    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题文)122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据此可知,当时

    A. 理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

    B. 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

    C. 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

    D. 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普遍观念是: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如果被认为是“卖国”,那他根本就不能称作人。材料主要说明

    A. 儒学观念的世俗化

    B. 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C. 程朱理学的系统化

    D. 外儒内法的社会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D.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C.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D.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通过研究经典“本文”,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本义”,发掘经典中所蕴含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反映出宋儒

    A. 否定传统经学

    B. 重申儒家义利观

    C. 强调主体意识

    D. 批判周孔之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

    A. 大一统

    B. 强化中央集权

    C. 皇权至上

    D. 君权神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面是宋代至清代中国书院性质状况表,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3

    0.33

    21.28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淸代

    56.67

    24.11

    0.56

    18.39

    A. 学而优则仕观念渐趋淡化

    B. 书院的办学主体渐趋单一

    C. 书院的办学体制渐趋僵化

    D. 思想文化的专制渐趋强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 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C. 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D. 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

    A. 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 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

    C. 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

    D. 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 缺乏理性精神

    B. 求善而不存真

    C. 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 落后于西方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明代徐渭在其晚年《菊竹图》(下图)中题道: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夜。刻画了菊花不肯从俗、傲霜绝俗,表现自己现实生活的悲惨与凄凉。据此可知,该画作

    A. 注重以形传神

    B. 讲究借物抒情

    C. 追求得意忘形

    D. 体现神形兼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 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 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C. 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 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伦理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等道德规范。董仲舒按阳尊阴卑理论,提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主从关系,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朱熹进一步阐释“君为臣纲”就是臣下对君主尽心竭力,臣下做好“忠”的角色是天下太平的关键;“父为子纲”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对父母的行孝延伸出弟对兄的“悌”,孝悌是子、弟的责任和使命。“夫为妻纲”的关键是“节”,它用于规范夫妻构成的家庭式人伦关系,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极力贬斥夫丧改嫁的做法。“三纲”是“天理”在人伦道德中的表现。

    ——据徐广东《三纲五常的形成和确立》等整编

    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自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忠、孝、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三纲之说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共和立宪制,不彻底除“三纲”之说,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摘编自陈独秀《青年杂志》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三纲”之说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三纲”之说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谈谈你对“三纲”之说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有学者认为,战国时养士之风盛行,但属“私养”、“家养”,直到科举制确立,才真正实现“国养”。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因为科举制

    A. 有益于重学风气的形成

    B. 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 扩大了政权的开放程度

    D.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庙的历史沿革

    产生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三间旧居改作庙堂,这是中国第一座曲阜孔庙,当时是集“家庙”与祭孔合一的建筑。

    初建

    汉初,汉高祖亲临曲阜孔庙祭孔,首开帝王祭孔先河;东汉汉桓帝任命由国家管理孔庙的行政长官,使孔庙成为“国庙”。

    发展

    唐初,唐高祖下诏国学立孔庙,“四时致祭”,显示出“庙学合一”的功能;贞观年间唐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全国。

    我国现存孔庙中始建于宋的占70%,如苏州的文庙、南京的夫子庙等。

    鼎盛

    明太祖下诏全国的孔庙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至清初孔庙成为享有皇家宫殿形制的建筑。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达1560多处。

    日本江户时代,各地建立了很多孔子庙,至今还保留了30多座仿中国式样的孔庙;按照中国的庙学模式,朝鲜普遍兴建了孔庙,历史上,朝鲜曾有362座孔庙。

    ——摘编自彭蓉《中国孔庙研究初探》

    回答:

    上表为孔庙的历史沿革简表。从表中提取有关古代孔庙历史沿革特点的一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项目

    中国与西方的比较

    时钟

    近代科学革命的关键仪器就是时钟,而其灵魂是擒纵装置,过去认为是十四世纪欧洲人的发明。中国在723年僧一行已制出这种装置

    铸铁

    1380年前,欧洲人还无法制造出一小块铸铁,而中国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已在工业规模上生产铸铁了

    天花种痘法

    葛洪于公元300年最早记载了天花这种疾病,中国在1000年已经发明天花预防接种。十九世纪初,欧洲人才发现牛痘苗可安全预防天花

    ——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有掌医之政令的医师,《周礼春官宗伯》中有掌握历法工作的冯相氏,有掌握观测天象和占星术的保章氏……后世的历朝历代,都在国家机构中设立有类似的科学技术机构和职能部门。……官办科技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算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其掌握者多是与之有关的衙门。……李时珍不恋富贵,曾辞去太医院院判一职,……临终之时,还嘱咐后人将其刚刚完成的巨作《本草纲目》献给朝廷。

    ——摘编自丁海斌陈凡《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4期《李约瑟现象的“官科技”解读》

    材料三  乾隆末年,浙东学者章学诚就对烦琐考据提出中肯批评:“近日学者风气,徵实太多,发挥太少,有如蚕食桑叶而不能抽丝。”他认为“君子之学术”应当能“持世而救偏”……所谓“学业,将以经世也”。

    ——陈国庆《晚清社会与文化》

    材料四  梁启超认为,国人对于科学抱有不正确的态度,除了受传统的“道器”观影响而轻视科学外,便是“把科学看得太呆太窄了”,……梁认为:“科学所要给我们的,就争一个‘真’字,中国文化正因缺乏此种科学精神。”

    ——郑师渠《梁启超的科学观》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据材料二说明其主要原因。

    (2)材料三、四反映了我国“科学”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些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