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

    A. 五代十国

    B. 南朝

    C. 北朝

    D. 十六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同学在学习“东汉的兴亡”时,做了如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A. 开始建立——刘秀公元25年称帝

    B. 兴盛局面——光武中兴促进发展

    C. 走向衰亡——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 沉重打击——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少数民族的胡床、椅子、方凳传到了中原地区,成为汉族人民所喜欢的家具;部分游牧民族吸收中原先进农耕文明,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仿效汉族的文字。上述现象体现了

    A. 文化昌盛

    B. 中外交往

    C. 国家统一

    D. 民族交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该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北方战乱不断

    B.妇女地位提高

    C.儒家思想盛行

    D.北方经济衰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内容纳入同一个学习主题,则该主题最准确的表述是(  )

    A.中华文明探源

    B.大变革的时代

    C.大一统的时代

    D.大分裂的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小红同学在网络学习《夏商周的更替》时,看到这些弹幕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夏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B.商纣王奢侈享乐,荒淫无道,最终导致商朝灭亡

    C.周武王重用吕尚、周公等人,周部族日益强盛

    D.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西周灭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统治者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殷商后代徽子于宋……。上述材料中的现象出现于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周平王东迁时,尚有百余数量的诸侯国,到战国末期却只剩下齐、楚、秦、燕、赵、魏、韩、卫、中山九个诸侯国。这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逐步走向统一

    B.兼并战争不断

    C.秦国实力最强

    D.人民深受灾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该诗描述的社会现象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商鞅变法的措施是(  )

    A.奖励耕战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改革户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这些学说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四位同学对这一时期各家学派的观点发表了不同看法,正确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人说:“秦始皇既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又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汉武帝则开创了一个巩固的新时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秦始皇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C.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D.汉武帝从思想、政治到经济、军事方面的措施完全照搬秦朝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A. 文帝和景帝重视“以德化民” B. 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 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 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  )

    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内蒙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古代名人与其成就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司马迁——创作《史记》

    C.华佗——写成《伤寒杂病论》

    D.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西晋时期,中原人口逃往南方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与此紧密相关的事件是(  )

    A.黄巾起义 B.八王之乱 C.三国鼎立 D.淝水之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4世纪后期,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西晋 B.前秦 C.东晋 D.北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北魏孝文帝迁都是史上次颇具智慧的著名事件。面动重重阻力,孝文帝以进为退收放自如终于如愿以偿,把以“汉化”为中心的改革事业推进到新的阶段。这次迁都的地点是

    A.建康

    B.长安

    C.洛阳

    D.咸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唐代诗人杜甫的《江南春》中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反映出

    A. 佛教文化的影响

    B.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 北方人口的南迁

    D. 南朝建筑技术高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材料一  原始工具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生产工具分别是由哪个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材料二  先民的食物

    (2)请分别写出最早种植图三、图四农作物的原始居民;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能说明什么?

    材料三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经》

    (3)请列举两例远古居民的住所。

    材料四  2019年8月7日,炎帝祭祀大典在宝鸡炎帝陵隆重举行。宝鸡市炎帝文化研究会会长霍彦儒恭读祭文,追思炎帝的丰功伟绩。

    (4)材料四中“追思炎帝的丰功伟绩”,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炎帝的两例主要贡献。

    材料五  传说中尧、舜、禹曾活动在山西南部一带,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留下许多关于他们的传说和名胜古迹。

    (5)材料五涉及的人物,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有关,这种制度叫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让我们一起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思想文化篇)

    (1)图一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图二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经济发展篇)

    (2)图一中铁制农具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图二最终统一的货币名称是什么?除了图三汉武帝统一铸造的五铢钱,他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制度变革篇)

    材料一  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

    ——贾谊《过秦论》

    (3)材料一中“始皇”“废先王之道”后在地方上创立了什么制度?导致“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武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材料二中“汉武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对外交流篇)

    (5)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上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总之,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杰里·齐榕勒《新全球史》

    (6)结合材料,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兰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割据,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江南得到开发。此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文化灿烂。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政治形势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如下图)

    (1)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到了奠定基础的战役是什么?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

    (民族关系篇)

    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皆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2)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正音”,“魏主”采取了什么措施?请说出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经济状况篇)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译自《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江南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译自《宋书》

    (3)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改编自教科书

    (4)材料三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第三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北方民众的南下对江南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科学技术篇)

    (5)图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的作者,这本书是什么?图二书法作品是哪一位书法家的代表作?由于他在书法上杰出的艺术成就,被后人誉为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