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2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

    A.兰亭书法 B.阎立本画作 C.龙门石窟 D.赵州石拱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某班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概括出的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其中概括准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言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

    A.消灭袁绍 B.称雄北方

    C.废汉建魏 D.统一全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哪项措施直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成为维系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北筑长城,抗击匈奴

    D.推广统一文字小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淮南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塞翁,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那里。人们都来宽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塞翁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不久,他的儿子因骑马摔断了大腿。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和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一致(  )

    A. 孔子 B. 孙武 C. 老子 D. 孟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人们可以根据化石了解地层的年龄及研究人类的起源。下列化石可以用来证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直立人遗址的是

    A.北京人遗址中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北京人遗址中的3枚牙齿、4个头盖骨及大量的动物化石

    C.北京人遗址中出土的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

    D.北京人使用的10万件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如下示意图。此如图反映的内容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察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一位导游给外国朋友介绍夏商周历史,他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标准应该是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并改革内政 D.他们都导致王朝的火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周顷王继位后,王室财政拮据,竟至于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寻求援助,鲁国国君提供资助后才安葬了襄王。这个故事说明(   )

    A.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

    C.周天子注重节俭 D.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为胜利一中“魅力历史”社团在研究性学习中选用的一张历史图片。据下图,你认为其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可能的是

    A.墨子论节

    B.韩非论法

    C.老子论道

    D.孔子论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又被封为内史,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措施?(   )

    A.奖励耕织 B.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C.改革户籍制度 D.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为改变这一境况,汉高祖采取的措施是

    A.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 B.大量征兵、催缴赋税

    C.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D.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追溯历史,中原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是在

    A.秦朝 B.汉朝 C.晋朝 D.北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观察东汉皇帝即位年龄表,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导致“休养生息”政策的出台

    B.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创造了条件

    C.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D.根源于黄巾起义的打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时间 B.组织

    C.口号 D.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是建于河南南阳的张仲景“医圣祠”,人们纪念他的主要原因是(   )

    A.他编写了《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B.他发明了“麻沸散”在世界上首开麻醉手术之先河

    C.他编写了《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D.他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东汉末年,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示意图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  )

    A.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 B.曹操军队与孙权、刘备联军

    C.孙权军队与刘备军队 D.曹操军队与刘备军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西晋是我国继秦汉以后的大一统王朝,但存在时间短暂。导致西晋成为一个短命王朝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B.阶级矛盾的尖锐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通过历史图片挖掘背后的历史信息是每一个学生必备的历史学科能力,通过以下图片,你可以了解到哪一场战役的过程(   )

    A. 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 淝水之战

    D. 巨鹿之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句话:“湿耕泽锄,不如归去。”意思是在太潮湿的地方耕作,肯定会劳而无功。这段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  )

    A.因地种植 B.适时耕作 C.注重兴修水利 D.讲究耕作方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某持亲人持有如图所示名画,经专家组鉴定,这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依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而作的真迹局部图。它是

    A.《女史箴图》 B.《帝后礼佛图》

    C.《洛神赋图》 D.《敕勒川狩猎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主题。阅读材料提示,探究问题。

    (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

    《老子》(即《道德经》)中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在给《老子》作注时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法:效法,学习)

    (1)上述言论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

    (巧夺天工的古代工程)

    为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今都江堰市,兴修了以防洪为主兼具灌溉、运输功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整个系统自流灌溉,配套严密,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

    (2)都江堰修建体现了什么理念?再举一例中国古代兴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

    (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却悄然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而那当中有我们民族的血脉,有我们每个人的根。在这些悄然消逝的文化印记里,有老方言、老职业、老服饰、老工艺、老建筑、老山水、老村镇、老地名、老游戏、老美食、老童谣、老剧种、老用品、老年画……

    (3)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在哪两方面?

    (遗产保护的现实思考)

    面对日益消逝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学校历史学习小组准备组织一次“我身边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实践调查,并要求组员完成调查后,撰写调查报告,择优刊登在校报上。

    (4)请你围绕法治、和谐这两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之一,为自己即将进行的调査和后续调査报告的撰写设计一个标题。(要求:先写出所选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设计标题;标切合所选关键词,主题鲜明,准确凝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潍坊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编排的课本剧《秦始皇PK汉武帝》。请你依据同学们搜集的图片资料,结合秦始皇与汉武帝的PK内容问答问题。

    材料一  开创盛世

    (1)据材料一如图和所学知识,写出秦朝在中央负责监察事务的官职。

    (2)据材料一如图和所学知识,汉武帝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创造了一代盛世?(至少答出3点)

    材料二  巅峰对决

    (3)据材料一、二回答,对决中“朕建立第一个国家”指的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是我创立新制度”的“新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4)材料二中,“你的国家14年就亡了”,据材料分析该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一位同学认为,就其措施的实质或作用来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材料二  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

    (1)材料一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建立了北魏政权并努力学习和接收汉族先进文化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

    (2)据材料一、二,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主要有哪两种类型?

    材料三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中“北方人口南迁”就导致了材料三中“时和年丰,百姓乐业”的结果?

    材料四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引入内地(见如图)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于中华民族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