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选择题 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这表明李贽

    A. 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B. 反对理学空谈和功利主义

    C. 反对封建礼教,崇尚宗教自由

    D. 崇尚“至道无为”政治理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 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B. 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

    C. 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D. 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这种理论是

    A. 水是万物的本原 B. 感觉即知识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知识即美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 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 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

    C. 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 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清之际,出现了重视公论、众论的思想,“一人之心有邪正,故其 言不足凭,若亿离人之心,则公而无私矣。”又如“重论未必皆是,而是不出于众论之 外。”这些说法

    A. 是西方启蒙思想传入的结果

    B. 未脱离士人“公天下”的传统政治理想

    C. 说明近代民主观念正在形成

    D. 反映出当时舆论环境比较宽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伦理观上孟子认为“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此,他们提出的最重要的主张分别是实行

    A. 仁政和道德教育

    B. 王道和民主政治

    C. 兼爱和自我节制

    D. 人治和法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A. 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B. 有相互融合的特点

    C. 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D. 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 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 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 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 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

    D. 《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是2007年祭孔大典推荐的五句奥运会迎宾语,这五句迎宾语体现的人文奥运理念包括

    ①团结友爱

    ②崇尚道德

    ③和睦相处

    ④和平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社会和谐是民众的希望。下列观点包含我国古代“和谐”理念的有

    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兼爱”“非攻”

    ③“仁政”“民贵君轻”

    ④“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元代士人杨维桢认为,元朝是华夏正统,而辽和金不是。他的理由是,儒家的传承,在朱熹之后一度中断,直到元代大儒许衡才再度延续儒家的 “道统”。因为元朝有许衡这样承前启后的大儒,而辽、金却没有,所以尽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正统而辽、金不是。对杨维桢的这段  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杨维桢认为“正统”与否取决于文化而不是血统

    B.杨维桢把是否传承儒家文化看作政权合法性的标准

    C.杨维桢的看法是儒家“夷夏”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D.杨维桢的看法接近于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一观点

    A. 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 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 否定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

    D. 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七十余年后,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这种变化反映了

    A. 汉朝统治者吸取亡秦教训

    B.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发展

    C. 汉承秦制,沿袭其统治思想

    D. 从汉初到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

    ①带有神秘色彩,打上了“天”的印记  ②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其他学派思想  ③强调仁政,反对暴政④思想保守,主张“法先王”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宋代心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学家指责其“诋毁先儒”“传习邪说”,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阶层却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心学

    A.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 打破孔孟学说的权威

    C. 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

    D. 是对理学的彻底否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 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 有所为有所不为

    C. 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D. 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成为圣贤的重要性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

    D.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进行道德修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是指

    A. 强化三纲五常的教化作用

    B. 从神权政治转向伦理道德

    C. 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

    D. 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室语》中随:“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犰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王夫之指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家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上述两人的思想主张从根本上反映了

    A. 社会治安恶化导致民不聊生

    B.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C. 民本思想代替君主专制观念

    D.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诉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苏格拉底认为,对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为此他提出了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认识你自己

    C. 生活需要考察

    D. 美德即知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理性”贯穿于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始终。下列符合苏格拉底“理性”思想的是

    ①“知识就是感觉”

    ②“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③“幸福在人间”

    ④“无知愚昧是罪恶之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不穿任何衣服;此外,希腊亦有很多裸体雕像。这反映了

    A. 希腊人肯定人的生命价值

    B. 希腊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C. 希腊人享受生活的人生观

    D. 希腊社会对神灵的无比虔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

    A. 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   B. 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

    C. 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   D. 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作安排。该思想

    A. 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 批判了诸子百家思想

    C. 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

    D. 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

    A. 把儒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 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

    C. 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D. 儒家思想在思想争鸣中取得统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王阳明认为:“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材料表明

    A. 将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B. 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

    C. 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D. 为进步思潮产生奠定了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了儒学的核心范畴。“人要‘立于礼一,“‘克己复礼’、‘齐之以礼’,会使整个社会达到和谐与稳定。”“仁者爱人”、“以礼的准则行仁,以仁的自觉复礼,二者便会相得益彰。”如何使二者有机结合,他认为,“用中为常道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齐涛《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董仲舒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又糅合其他学说,建立起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齐涛《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三汉代以后,在魏晋玄学(以《老》《庄》解儒,探讨有无本体,“自然即名教”,儒道渗透)和隋唐佛学彰显的背景下,儒学经过本未有无、自然说及佛教哲学等命题的深入探讨实现了由宇宙论到本体论的哲学升华。到了宋代,儒学开始以兼综释道,讲求义理的(新的)形式得到复兴,并重新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陈江风《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盖自秦以来,屠杀两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懦君蓄乱,辟君生乱,暗君召乱,暴君激乱.(唐甄)“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黄宗羲)“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有圣人起,必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顾炎武)“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富商大贾,乃国之司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范畴。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为儒学增添了哪些内容?

    (2)指出宋代儒学新的形式是什么?并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这一新的形式产生的原因。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经济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崩地解”的时代总富有“别开生面”的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所谓非法之法也。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认为理想的君、臣、民关系是什么?

    (2)为实现以上政治理想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方案?

    (3)结合古代主流思想演变和时代特色分析黄宗羲思想的进步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