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国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皆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 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 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 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 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 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 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 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D.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A. 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 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

    C. 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 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代统治者在选择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对于汉代统治者来说,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汉代以忠孝治天下

    A. 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B. 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C. 遏制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D. 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

    A. 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

    B. 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

    C.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 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

    A. 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

    B. 赞美罗马共和制的诸多优点

    C. 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

    D. 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

    A. 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

    B. 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

    C. 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

    D. 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 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B. 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 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

    A. 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B. 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C. 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D. 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 反对奴隶制度

    B. 主张权利平等

    C. 抨击贫富差别

    D. 具有人文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 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 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 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 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A. 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 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C. 用伦理纲常

    D. 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

    A. 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B. 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 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D. 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题文)苏格拉底曾说:“安提丰(注: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你好像认为,幸福就在于奢华宴乐;而我则认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像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于神仙……也就是愈接近于完善。”在苏格拉底看来,幸福的真谛是

    A. 立足现实,追求完美

    B. 物质富足,精神自由

    C. 人欲有度,服从神性

    D. 清心寡欲,讲究道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题文)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 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 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 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 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万历年间,白话小说的出版达到鼎盛。据学者统计,明中后期,《三国演义》有28种刻本,《水浒传》有14种刻本,《西游记》有9种刻本。该现象的出现源于

    A. 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

    B. 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C. 白话小说的通俗易懂

    D. 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东汉时期,人们尊儒尚儒,高门世族累世习经学,士人讲求儒家学问更是靡然成风,然而魏晋时却是“公卿士大夫罕通经业”,甚至连一国之君的曹髦也对儒家经义发出毫不客气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

    A.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B. 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

    C. 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

    D. 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

    A. 意图复辟西周贵族政治

    B. 努力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 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

    D. 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宋代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的积贫积弱

    B. 理学思想的影响

    C. 民族融合的加强

    D. 战乱的频繁发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明代《崔氏族谱》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族谱的规定体现了

    A. 僵硬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

    B.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 要求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

    D. 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 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 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 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 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下图所示画作相符的是

    A. 讲究布局,画面气势雄浑

    B. “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C. 注重描摹,力图再现实景

    D. “钩勒工细”,“尽其精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题文)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成功失败,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种宗教观

    A. 在当时具有积极作用

    B. 成为宗教改革的先声

    C. 有利于树立教皇权威

    D. 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宋元时期尤其是两宋,在中国文化趋于精细内省的同时,不仅孕育了新的思想体系——理学,而且在科学技术方面达到一个高峰。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高雅文化”在宋元时期“市民化”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思想和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对世界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之所以能进行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就已开始。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关于这三大革命,需特别提到的一个特点是,他们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三大革命之间的互相联系”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