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语言应用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7 题
  1.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胚胎(pēi)   创痕(chuāng) 强颜(qiáng)   长歌当哭(dàng)

    B. 龟裂(jūn)   筵席(yán)    骄横(héng)   更相为命(gēng)

    C. 粗犷(guǎng)  纤维(xiān)   挨打(ái)     殒身不恤(yǔn)

    D. 菲薄(fēi)   汲取(jí)     坳堂(ào)     恰如其分(fè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我极报歉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是有些不相识的。

    B. 我国幅原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特产。适应风土,因地制宜,努力发展传统生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

    C. 母亲骄傲,腹部的妊娠纹象征孕育和新生;遇害者脖颈上可疑的道道抓痕、身体上深浅不一的刀伤,组成罪孽的恐怖条痕。

    D. 在这充满“装修”、“装饰”的年代,一种振撼自脚踵而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梅花鹿群走过,就像一座漂移的花园; 而鹿群的远方,虎已步出月光下的营地,树影婆娑,冈峦低沉,它站住,凝眸星宿——那晚风中开放的天上花园。

    B. 所选野生植物包括:水生的荷花、茭白、菖蒲、旱伞草、慈姑等,湿生和中生植物包括芦苇、象草、白茅和其他茅草、苦苡等。

    C. 而本设计所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

    D. 生物学家第一次从整个基因组的规模去认识、研究一个物种或者多个物种(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全部基因,而不是大家分头一个一个去发现、研究自己“喜欢”的基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者之间有时也相互模仿,比如无毒昆虫狐假虎威地模仿起有毒昆虫的黄黑斑纹,这是自然界中最危险的警戒符号--弱者的抵抗外强中干,必须模仿恶才得以自卫。

    B. 三个人用美声、民族、原生态三种唱法共同演绎一曲观众耳濡目染的老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会是什么效果?震撼!

    C. 人生在世,俯仰之间,能追求卓越,获得一番非凡成就可谓不枉一生,然而能做到尽其所能亦是人生一大幸事。

    D. 生活中常见"隐居"类的老人,退休后过不了几年,就变得苍老、憔悴、易怒、脆弱,呈日薄西山之相,被人们称为"老小",凡事总要"让"着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使蛇反而可以深入别的动物无法涉足的领域。

    B. 没有观众,没有证人,没有期待,也没有援军,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肯让自己倒下所驱使的。

    C. 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却并不一定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D. 结果表明,试验是卓有成效的,建成不到三个月的栈桥式护岸,基本实现了在湖水变化很大的状态下,仍然保持亲水性和生态性的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或课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长亭送别》写张生进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的离愁别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重爱情,轻功名”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反封建反礼教的主题。

    B. 《渔父》一文以简练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而屈原则是一个始终坚守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的形象。

    C. 《逍遥游》一文通过对鲲鹏飞离北海时壮观气势的描绘,以及它与多种小动物的对比,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追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精神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

    D. 《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序言,文章先写景叙事,后抒情和议论,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永的感伤中,表露了作者得过且过的人生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请为下面这段话补写一个结尾,以揭示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40字以内)(5分)

    维奥斯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一次,有人问抱最难忘的是什么,她说:“是我的21岁生日。”接着,维奥斯特很有感触地叙述了那天的情形:父亲带我到纽约去玩,我穿上盛装,自觉漂亮极了。途中,我进了洗手间,在洗手间里照镜子,得意得不能自已。当我从洗手间出来下.楼时,人人都在看着我,难道我如此引人注目吗?随后我听到身后有响声,回头一着,原来我的鞋跟上沾着草纸,一卷草纸正跟着我滚下楼。我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在看我。“从那天起,”维奥斯特说,“每当我觉得不可一世时,总回头看看。”

    回头看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微”是一种平等的力量

    微博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不超过140个字符的片断式言说,是一种无时无地不在的即时通讯,还是一种人际交流的崭新模式?

    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微博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征。一条信息随着微博用户“滚雪球”式转发,一传十,十传百,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获得千万次的阅读,这是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

    然而,微博的意义远不止于“快速”。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中“传”者与“受”者的显著分野,微博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方式。传统互联网时代,有这样一句名言:“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在Web2.0时代,我们借用这句话说:“在微博上,没有人在乎你是机构还是个人。”在微博上,无论你是机构,还是名人,都同普通用户拥有完全平等的发言权,“人人都有麦克风”,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平等也意味着选择的空间。在微博上,一条留言被阅读的次数,决定于发言者被关注的程度。微博允许用户自由选择发言者予以关注,“听”与“不听”,“听”谁说的权利,全在于每位网民自己手中。诚然,作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有着吸引更多“粉丝”的天然资本,然而,从长远来看,能否取得更多公众的稳定关注,本质上取决于政府的发言质量,是否坦诚,是否贴近,是否有用。

    “微”是一种琐碎的表达。140个字的容量限制,意味着寥寥数语即可成篇。这使不善言者增添自信,也决定了这个平台拒绝宏大叙事,拒绝长篇大论,拒绝高高在上。对于政府和机构而言,要在这个平台上更有效地发言,更有效地影响公众,就必须抛弃“公文式语言”,适应这种平实的、人性化的交流,精思慎言,依靠有效的信息、坦诚的交流来吸引关注,留住“粉丝”。

    “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这是国内某微博的广告语。对于普通网民而言,当原本需要“仰望”而略显“遥远”的政府机关化身为自己关注的列表中的一个普通的ID,“政府机关”便也具备了如同面对面朋友般的亲近与亲和感。政府微博上,一条条柴米油盐的信息可能显得细微甚至平淡,但在这种细微和平淡的交流背后,正是执政理念的不断进步,政治文明的点滴彰显。

    1.下列对“微博的本质”的理解,符合作者所要强调的意思的一项是

    A. 微博是一种琐碎的表达,是有140个字符容量限制的片段式言说。

    B. 微博是一种无时无地不在的即时通讯,具有及时性和互动性特征。

    C. 微博是一种人际交流新模式,以平等的交流方式区别于传统媒体。

    D. 微博是一种为人津津乐道的全新的媒体形态,传统媒体难以比拟。

    2.下列对文中四句引文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是说传统互联网具有匿名性特点。

    B. “在微博上,没有人在乎你是机构还是个人”,是说在微博上人人平等。

    C. “人人都有麦克风”,是说在机构、名人之后,普通用户才拥有发言权。

    D. “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点明微博具有平等交流的实质。

    3.下列对“‘微’是一种平等的力量”的理解,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微博上,每个人、每个机构或组织都拥有完全平等的发言权。

    B. 每位网民都有选择的空间,有自由选择发言者并予以关注的权利。

    C. 政府机关与普通网民细微和平淡的交流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D. 政府和机构能在微博平台上更有效地发言,更有效地影响公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择死与择生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抑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襻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是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临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1.请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2.仔细阅读第4段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请结合每句话的内容与表达特点具体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

    3.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

    (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4.有条理陈述“屈原择死”与“司马迁择生”“他们择死与择生”的崇高意义。

    (1)屈原择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择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择死与择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二)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未有知其修者        修,长

    B. 且适南冥也         适,到,往

    C. 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勉,勉励

    D. 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痛恨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B.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C. 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D.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B.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C. 恨私心有所不尽   D.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A.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B. 衣赭衣,关三木

    C.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D.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5.下列句子在句式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彼且奚适也

    A. 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B. 之二虫又何知

    C.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 《齐谐》者,志怪者也

    6.翻译下面句子

    (1)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送沈下贤谪尉南康     张祜

    秋风江上草,先是客心摧。万里故人去,一行新雁来。

    山高云绪断,浦迥日波颓。莫怪南康远,相思不可裁。

    (注)沈下贤:吴兴人,张祜好友。南康:今属江西赣州市。

    1.白居易评此诗云“从头便是断肠声”,请分析张诗首联的这一特色。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3)____________,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____________?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4)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

    (5)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以游于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几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没有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论述,把文化对国家社会的影响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②新课程改革实施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越来越多的学校结合地方和本校的文化特色,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课程。

    ③ 沈从文的《边城》、汪曾祺的《胡同文化》、阿来的《尘埃落定》、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等作品,都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的烙印。在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审美享受之余,也让我们感受到地域文化对作家,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的巨大影响力。

    你所在的地域、所在的学校,甚至是所在的班级,应该也会有很多独特的文化。请结合某一具体的文化现象谈一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写作要求:①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超出材料要求作文②字数800以上③体裁为议论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