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单选题 19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9 题
  1. 伏尔泰认为“当君主是一个哲学家时,对人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卢梭认为“专制君主永远都是暴君”;狄德罗指出“公正、温和、开明然而专制的统治者连续几朝的统治,对人民来说也许是最大的不幸”。由此可见他们

    A. 对君主专制态度迥异

    B. 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 都主张人民权力至上

    D. 都宣传天赋人权学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在“第二次结合”时期,毛泽东为吸取苏联建设的教训强调

    A. 突破“城市中心论”,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B.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 依据国情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

    D. 必须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A. “双百”文艺方针

    B. “科教兴国”战略

    C. “三个面向”方针

    D. “载人航天工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人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批评先秦某一思想流派“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这一流派是

    A. 法家   B. 墨家   C. 儒家   D. 道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人类自古便喜欢仰望天空。每逢日食,现代人不分阵营,不论信仰,纷纷驻足观看这宇宙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大一统

    C. 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A. 司南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术   D. 活字印刷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一种字体对后世书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其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该字体是

    A. 篆书   B. 隶书   C. 行书   D. 草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下列诗句中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是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中后期我国翻译西方书籍新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 魏源等人的倡导

    B. “中体西用”思想付诸实践

    C. 新式学堂的开设

    D. 早期维新派的宣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指出:严复最初在中国介绍、传播进化论,“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当头棒喝”表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开始兴起

    B. “绝大的刺激”反映了“中体西用”观念得到广泛认可

    C. “思想像野火一样”反映了民主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D. 进化伦思想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 民族危机的困境 B. 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D. 文学革命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15年,时值新文化运动百年,著名学者秦晖重溯传统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的若干问题,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真正令人反思的,是在不该彻底否定的方面否定得太过了,但在应该彻底否定的地方,却又没有否定掉,或者说没有注意。”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西学缺乏一种批判精神

    B.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 对新旧文化应接续和融合

    D. 应大力的宣传马克思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 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 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 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 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这里的“新的高度”是指提出了

    A.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B.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

    A. 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 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 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 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擦肩而过,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积极抓住机遇,参与新科技革命。除去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外,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有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神舟”号系列飞船成功发射

    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智者学派作为职业教师向雅典公民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他们竭力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苏格拉底喜欢在大街上以提问和交谈的方式讨论各类问题,他针对当时民主泛滥、道德沦丧的现象,认为公民应该具备美德。”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最主要区别是

    A. 智者学派以传授知识作为谋生手段,苏格拉底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

    B. 智者学派注重辩论演说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注重提问交谈的教学方法

    C. 智者学派关注个人的自由,苏格拉底关注个人的道德

    D. 智者学派赞成民主制,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判断,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

    C. 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

    材料二  (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今非古者族……”书者弃市;以今非古者族……

    ——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  (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对策》

    材料四  言论一:“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言论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当时是怎样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的?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家)的态度各是什么?当代史学家冯天瑜称董仲舒为当时的“群儒之首”董仲舒对儒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3)指出材料四中言论一、二各是谁的观点,并概括各自的核心思想。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写出一位与黄宗羲属于同一时期、观点相近的知识分子,并概括其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魏源针对“不能再称西方文明之国为蛮夷”,而提出了什么重要主张?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与康有为同为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梁启超,其代表作是哪一部?

    (4)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陈独秀掀起的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这场运动在当时起到的最主要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从黄宗羲到陈独秀,中国思想界经历的巨大变化呈现怎样的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产生、衰落、复兴和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论真理》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节选自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即自由与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普罗泰戈拉属于什么运动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赎罪券”事件引发了什么运动?结合所学指出其中的主要改革思想。

    (3)概括材料三反映的主要思想,指出其在历史上产生的重要影响。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