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9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null 1 题,单选题 33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说一说来道一道,成由勤俭败由奢,紧紧手年年有,一粥一饭精细算,旧物易主贵如宝,不摆谱来不比阔,勤俭兴家福绵长。”这是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宣传词。下列哪一位先贤的主张与之吻合

    A. 老子

    B. 庄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始皇“坑儒”运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帝“尊儒”则采用隐蔽的手段,实质上都表明统治者

    A. 打击或扶植儒家思想

    B. 为选拔知识分子扫清障碍

    C. 打击思想领域内的敌对势力

    D. 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

    A. 勤劳勇敢的精神   B. 艰苦奋斗的精神   C. 耕读情怀   D. 家国情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古代某学者说:“我今说个□□□□,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该学者和填入材料中“□□□□”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A. 董仲舒:天人感应

    B. 朱熹:格物致知

    C. 王阳明:知行合一

    D. 顾炎武:经世致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3 题
  1. “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黄宗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解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

    A. 四书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

    B. 魏晋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

    C. 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

    D. 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

    A.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

    B.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

    C.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

    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寓言《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人不遵从自然,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此寓言反映的思想应属于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A. 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 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 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 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这表明李贽

    A. 提倡独立思考

    B. 痛斥儒家的虚伪

    C. 喜欢标新立异

    D. 反对尊敬孔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 “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

    B. 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

    C. “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D. “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A.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C. 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 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指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宋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李约瑟高度评价朱熹主要是侧重于

    A. 理学集大成的历史地位

    B. 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 促成海外朱子学派建立

    D. 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题文)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①百家争鸣,指的是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

    ②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

    ③儒家和法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

    ④这些学派的思想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曰:“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由此可知,三者都

    A. 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

    B. 认为自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

    D.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 “天人感应”

    B. “工、商皆民生之本”

    C. “存天理,灭人欲”

    D.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耳矣”。

    A. 朱熹、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 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文化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这一主张的根本意图是

    A. 以礼约束人们的言行以达到仁

    B. 重建周礼的权威以纠正时弊

    C. 以礼为工具打击诸侯

    D. 利用礼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的这一说法(   )

    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

    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

    C.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是

    A. 强调制度与秩序

    B. 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 重视道德与人伦

    D. 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A. 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B. 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

    C. 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

    D. 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的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韩愈依据《公羊春秋》的“尊王攘夷”斥佛教为“夷狄之教”,提出拆毁寺观为民居并让僧尼还俗的主张,但皇帝并未采纳。后韩愈因反对“迎佛骨”而被贬谪。据此推断,当时

    A. 崇佛抑儒成为国策

    B. 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C. 儒释交融不断增强

    D. 佛教世俗化的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在百度搜索框里,用以下几个关键词来搜索信息:“明末清初”“武装抗清”“孤秦陋宋”“唯物主义”,那么他最有可能找到的人物是

    A. 李贽

    B. 王夫之

    C. 顾炎武

    D. 黄宗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中国古代晚期思想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如黄宗羲的“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这一观点体现了

    A. 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制

    B. 主张治天下皆决于学校

    C. 人人平等

    D. 工商皆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这一说法

    A. 肯定了蔡伦是中国造纸术唯一发明者

    B. 可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

    C. 旨在说明蔡伦在古代造纸术改进中的作用

    D. 属于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西晋傅咸作《纸赋》肯定纸的意义  

    B.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

    C.蔡伦因造纸有功被汉和帝册封为侯  

    D.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造纸工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术

    B. 纸、火药、活字印刷术、司南

    C. 火药、活字印刷术、司南、纸

    D. 活字印刷术、司南、纸、火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弓、火箭、火炮、干柴等物望山下势放。”这说明

    A.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 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 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 明朝时期在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65年在浙江温州市市郊白象塔内发现了《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印本残页。经专家考证定为1103年前后的活字印刷本,美国芝加哥大学钱存训博士称此为“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该残页证明

    A.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B. 温州具有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的客观条件

    C. 北宋时期曾经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佛经

    D. 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印刷佛经的唯一方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形的演变

    ②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

    ③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

    ④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右图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黄甲图》(局部),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

    A. 讲究工笔重彩   B. 强调个性表现

    C. 重视气势雄壮   D. 追求摹写逼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明清时期,宫廷舞蹈开始趋于衰落,而民间舞蹈却十分兴盛,造成这种差别的关键因素是

    A. 是否为帝王歌功颂德

    B. 是否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技巧性

    C. 是否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D. 是否在表演形式上丰富多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清初,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在北京“百花争艳”。道光年间,在吸收这些剧种优点和特长的基础上,京剧正式产生。京剧的形成过程反映出

    A. 北京城戏剧创作水平全国领先

    B. 专制统治抑制了文化的多元性

    C. 政治中心对文艺的集聚与融合

    D. 地域特色文化不适应时代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评价唐代时认为:“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莫不如此。”下列各项可以说明唐代“文化学术者莫不如此”的有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雕版印刷技术兴起

    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楷书形成欧体、颜体和柳体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题文)《汉书》中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下列文艺成就体现出“大一统”气度的是

    A. 汉赋

    B. 楚辞

    C. 辛弃疾的词

    D. 白居易的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有学者指出,唐诗对于唐代史事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做法,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A. 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可以用于历史研究

    B. 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

    C. 唐诗是原始的直接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

    D. 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夸张想象,不能用作历史研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文化高度繁荣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时期的科技和艺术图片(下图)

    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及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下图反映宋元时期科技、艺术在服务对象方面的共同特点,分析此特点对科技和艺术发展的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证材料三中陈寅恪先生的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漆绣球》

    材料二  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共九百卷。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还有传唱、题壁等多种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明清小说)对人情世俗的津津玩味,对荣华富贵的钦羡渴望,对性的解放的企望欲求,对“公案”、神怪的广泛兴趣……尽管这里充满了小市民种种庸俗、低级、浅薄无聊,尽管这远不及上层文人士大夫趣味那么高级、纯粹和优雅,但它们倒是有生命活力的新生意识,是对长期封建王国和儒学正统的侵袭破坏,它们有如《十日谈》之类的作品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一样。

    ——李泽厚《美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分析该体裁的特点。这种文学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顶峰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