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15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5 题
  1. 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中的“他”

    A. 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反对埋首书册

    B. 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C. 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

    D. 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对该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A. 朱熹认为穷理应该格物致知

    B. 二陆认为穷理要发明本心

    C. 双方在世界本原立场上根本对立

    D. 双方思想都属于新儒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小周同学在学习了孟德斯鸠的思想后认为,“三权分立”的主张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有一致之处。这是因为它们

    A. 都主张权力制约

    B. 都强调权力集中

    C. 都主张分权制衡

    D. 都认可君权无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 孔子编写《春秋》来维护君主专制

    B. 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能

    C. 《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

    D. “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对下列材料理解合理的是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古有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史记·孔子世家》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旨守、尉杂烧之

    汉武帝时《诗》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成为《五经》之一

    A. 西周以诗为考查官员政绩的依据

    B.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 孔子整理《诗》的目的是为“复礼”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B. 民为贵,君为轻

    C.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D.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近代学者钻研《墨经》,发现其涵盖了哲学、逻辑、心理、政治、伦理等多个学科内容。胡适说:“看《墨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正是科学的精神。”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这说明

    A. 传统学派蕴含着近现代价值

    B. 战国学者普遍主张求真务实

    C.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领先世界

    D. 唯物与形而下成为文化主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

    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

    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

    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
    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孔子韩非子老子

    B. 墨子孔子老子

    C. 老子孔子韩非子

    D. 孔子韩非子墨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西汉末年,一些方士儒生宣扬“汉运将终,应更受命”。汉哀帝决定“再受命”改年号为“太初元将”,以应天命。这反映了

    A. 方士儒生宣传理学

    B. 道教神仙观念渗透

    C. 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D. 儒学神学化的影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C.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周朝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 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 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 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 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王夫之认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了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是

    A.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 工商业经济迅速发展

    C. 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D. 知识分子关怀现实的情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据材料可知

    A. 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B. 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

    C. “东学西渐”历程开启

    D. 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的不同 说明什么问题?

    (3)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