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选择题 8 题,材料作文 1 题,诗歌鉴赏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情景默写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木鱼

    周海亮

    冬子小时候,家里穷。不仅他家穷,全村都穷。不是吃不到米闻不到肉的那种穷,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那种穷。贫穷与饥饿贯穿了冬子的童年,即使现在想起,冬子的记忆深处,仍然是望不到尽头的饥饿。

    冬子九岁那年,村里有亲戚嫁女,娘带冬子去吃喜宴。临行前娘嘱咐冬子说,饭桌上一定要放开了吃,吃慢了,东西就没了。又说,千万别动桌上那条鱼,否则会被别人笑话。冬子问为什么,娘说那是条假鱼。鱼是木头雕刻而成,上面浇了汤汁,撒了葱花,盛在盘子里,端上桌,与真鱼别无二致。娘还说木鱼是栓叔的手艺,栓叔一晚上就能将一截木疙瘩变成一条活灵活现的鲤鱼。娘带冬子来到亲戚家门口,再次嘱咐冬子不仅要吃得快,还要尽量多吃。吃饱了,咱家晚上那顿就省了。她说。

    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普通的蔬菜,加几片肉,味道就完全变了。冬子听了娘的,快吃,使劲吃,却总是吃不饱。那条鱼摆在桌子中间,假如娘事先不说,冬子绝不会当它是一条木鱼。鱼浇了汤汁,撒了葱花和香菜,那是一条红烧口味的木头雕塑鱼。亲戚家虽穷,但厨艺高超,据说能把一条鱼烹成七八种不同的味道。木鱼也能。不过仅仅是味道的样子。满桌人心照不宣。他们的筷子和汤匙伸向不同的盘子和汤碗,却绝没人去碰那条鱼。桌上很快只剩残羹冷炙,唯有那条鱼,仍然闪烁出诱人的光泽,散发出美妙的酱香。满桌人仍不散去,他们蘸着盘子里剩下的汤汤水水,啃着手里的黑面馒头,那也是平常时日难得的吃食。

    冬子有将筷子伸向木鱼的冲动。冲动那样强烈,有那么几个瞬间,他几乎无法自控。他强迫自己不去看那条鱼,可是鱼却顽强地游进他的眼睛,挠着他的喉咙。终于冬子做出令他和他的家人从此蒙羞的举动——他动了那条鱼。他甚至夹起撒在木鱼上的葱花,他甚至将那些葱花,直接填进嘴巴。

    他挨了娘的一顿巴掌。他受到村人的说笑。以后很多年,他在村里都抬不起头。他不仅仅是动了一条木鱼,更是动了乡村的规矩,动了主人的尊严。一条木鱼,没有人动,它便是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便是富足和希望;动了,它便成为一个木头疙瘩,成为欺骗,成为乡间岁月的败落与贫穷。

    那条木鱼挂在冬子的胸前,顶在冬子的头上,刻在冬子的脑门上,挤在冬子的心里,很多年挥之不去。

    后来冬子进城,吃了很多苦,终于成为一家水产公司的老总。这些年他几乎吃遍世界上所有的鱼,但童年里的那条木鱼,仍然时常游进他的心里,即使在梦里,也香气四溢,令人垂诞。然后让他在醒来以后,充满羞愧。

    常跟娘说起这件事,娘说,是那时太穷了。冬子说,或许是。娘说,是你太无礼了。冬子说,或许是。不过一个孩子动了一条木鱼,有什么大不了呢?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

    去民俗博物馆,突然觉得那里面似乎缺少一条可以摆上餐桌的木鱼。他想为博物馆捐赠一条,馆长当然乐意。为这事冬子专程回了一趟乡下,他找到亲戚,问那条木鱼还在不在,亲戚找了很久,终从一堆破钢烂铁里翻出来。木鱼上布满虫眼,却依然活灵活现。木头雕刻而成的鱼比一条河水里的真正的鱼,有着更为长久和顽强的生命。

    冬子带木鱼返回城里,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找一位匠人雕刻了一条鱼。他把新雕的木鱼送到博物馆,将真正的老木鱼拿回家,刷干净,加了底座,摆上桌子。他想或许一件老物件能让他与乡村之间、与逝去的乡间岁月之间多出一点点联系,而之前,他一直试图远离乡村、试图彻底抹去那些贫穷并且羞愧的童年记忆。他想这一切或许是因他这么多年终又回到乡下,终又再一次见到那条多年不见却一直留在脑海、压在心头的木鱼。生日那天,冬子调好汤汁,切好葱花,然后将那条木鱼,恭恭敬敬地端上餐桌。

    冬子对儿子说,吃鱼。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1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一段写到了一个望不到尽头的饥饿的年代,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又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 满桌的人都知道桌上的那条鱼是假鱼,但是都不愿说破,这反映了村里人虽然贫穷但都好面子的老好人性格特征。

    C. 一条木鱼竟能“顽强地游进他的眼睛,挠着他的喉咙”,略带夸张的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出美食对饥饿的冬子的诱惑。

    D. 一条木鱼,影响了冬子的一生,冬子曾经感到羞愧、困惑,而当他决定把长满虫眼的木鱼带回家的时候,或许已得到了解脱。

    2.文章说“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这里的“沉重”是指什么?

    3.小说以冬子在生日那天将木鱼烹调好,端上桌让儿子吃鱼作为结尾,请说说这样安排的用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7月下旬,习访问非洲,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

    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影响可见一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B.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C.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D.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B.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C.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D.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

    B. 远见卓识   大展拳脚   初露雏形   星罗棋布

    C. 高瞻远瞩   大展拳脚   崭露头角   雨后春笋

    D. 远见卓识   摩拳擦掌   崭露头角   星罗棋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明星畸高片酬谁之过

    ①近段时间,影视明星高片酬的话题引发了舆论热议。其实,明星超高片酬对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危害早已被广泛论及:占投资成本过半甚至更高比例的演员片酬,挤占了制作其他环节的成本投入,严重影响了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对明星片酬的无节制哄抬,对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随之而来的影视演员一夜暴富、拜金炫富等现象所传达的价值观偏差,也给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带来很大冲击。

    ②在影视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制片、发行、放映的全产业链都进入了急剧扩张期。仅就制片领域来说,各种热钱汹涌而至。而在放映播映平台方面,也猛增许多。这些新出现的影视投资、制片、发行、放映主体为中国影视业创造的“世界奇迹”贡献巨大。然而,当其他环节都在急剧扩张的时候,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却难在短时间内出现数量的快速增长。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当市场需求急剧扩张而供给相对不足时,作为“稀缺资源”的明星价格上涨似乎就成了必然。

    ③近两年来,各影视公司不仅给明星开出超高片酬,还纷纷高价收购明星们的公司以期绑定与明星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许多刚刚进入影视制片领域的新军,为了在激烈的明星资源争夺战中占得先机,往往打破既有的行业规则,为明星开出难以拒绝的超高片酬。

    ④事实上,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对于明星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强,创意和制作才是最为重要的。以好莱坞为例,一些风靡全球的影视作品,启用的大多是小演员甚至是名不见经传的新演员。这些作品的成功并不依赖明星的光环,而是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创意、生动精湛的演技,以及令人瞠目结舌的制作水平。反倒是这些作品成就和培养了一批演员,让他们走上明星之路。而在稳定的影视工业体系当中,影视公司、演员、经纪公司之间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谈判议价的行业规则,明星片酬固然会因走红程度而起伏,但并没有出现类似中国这样片酬大面积坐地飙升的反常情况。所以,当前中国影视业中明星片酬反常飙升、过度依赖明星的畸形现象,恰恰折射出了当前中国影视产业在创意能力、制作水准、工业化水平等方面均未发展成熟的现实。“唯票房论”使中国影视产业处于前所未有的浮躁时期,那些蜂拥而入的热钱更是以赚快钱为目标,导致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弥漫整个影视业,IP热追IP,“鲜肉”热追“鲜肉”,明星似乎成了赢利的保证,而故事创意、表演艺术、精良制作这些对于影视生产至关重要的环节,反倒成了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疯狂之后,电影市场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包括暑期档的低迷现象,已经给那些故事拙劣、面瘫表演、制作粗糙、批量出炉的影片以冷酷的回应。虚火上升的市场终将面临现实的惩罚。

    ⑤可以说,反常的规模化高片酬现象,固然有基于供需关系失衡的市场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处于粗放式增长模式中的中国影视产业结出的病态畸形的恶果,是狂飙突进背景下的产业“热症”,与远不成熟的产业“幼稚病”双症并发的典型症候。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对于反常高片酬、追捧明星的现象,我们应该以倡导行业自律,加强行业规范,对于节目形态和导向进行宏观引导,在产品购播与营销环节加强政策指导和舆论管控来治标,再以加快中国影视产业的整体升级,建立成熟规范的现代影视工业体系来治本。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明星超高片酬的危害非常大,对此人们普遍已有深刻的认识,可是制作方只关注明星耀眼的光环。

    B. 中国影视明星的数量少不是绝对的,这只是相对于影视产业其他环节的快速发展而言的。

    C. 当下,只有为明星提供超高片酬,影视公司才能在影视明星争夺战中占得先机,从而获得成功。

    D. 中国影视业就是因为明星高片酬挤占了其他环节的成本投入,所以影视作品质量下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引出话题,指出了明星超高片酬对影视行业和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危害。

    B. 文章第二三段从经济规律与产业现状等方面,分析了明星超高片酬现象产生的原因。

    C. 文章第四段将美国的影视业和中国的影视业做了比较,指出中国影视业的弊病所在。

    D. 文章第五段对上文的论述做了总结,并提出改变中国影视业现状的具体细致的办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星并没有那么重要,好的创意、精湛的演技和制作才是影片成功的关键。

    B. 当下中国影视业的低迷现状已经告诉我们,过度依赖明星并不是影视业的出路。

    C. 影视公司、演员、经纪公司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业规则,影视业就能稳定健康发展。

    D. 改变中国影视业的现状还需多方面努力,以建立成熟规范的现代影视工业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8 题
  1. 下列交际语言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

    A. 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 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 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乐意。

    D.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作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与“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A.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加点字注音正确的是(   )

    A. 精髓(suí)    付梓(zǐ)       酩酊大醉(míng)     马嵬(wéi)

    B. 凝脂(zhī)    蓬蒿(hāo)     玉扃(jiōng)       沅水(ruǎn)

    C. 巨擘(bó)     霓裳(cháng)    凝睇(dì)         粗犷(guǎng)

    D. 临邛(qióng)   迤逦(yǐlǐ)      熨帖(yù)        仙袂(ju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吞声踯躅不敢言                      踯躅:徘徊不前

    乃中《经首》之会                       会:恰巧

    B. 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济:扶助

    C. 族秦着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族

    合百草兮实庭                         实:确实

    D.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辛苦:劳苦

    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衡量人物差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没有词性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洞庭波兮木叶下

    B. 项王瞋目而叱之

    C. 良疱岁更刀,族疱月更刀

    D.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几项在句式上不同的一项是(   )

    A.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B. 视为止,行为迟,吾见其难为

    C. 而刘夙婴疾病

    D.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①依据职称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习焉不察。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后,就更难自觉作出反思和批判。

    ②他非常热爱园艺,业余时间里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各种奇花异草,说到园艺植物,它一目了然,令我们很多园艺同行汗颜

    ③学习总得靠个人努力,如果自己不长进,即使别人在旁边耳提面命,恐怕也无济于事。

    ④家风对子女性格的养成和整个社会风俗的形成,都具有耳濡目染的影响。

    ⑤那些善于侃侃而谈的人最常见的一个毛病便是开出空头支票,许下不能起到任何作用的诺言。真正能使人们佩服,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是能够用心倾听他人心声之人,是少说空话,多办实事之人。

    ⑥迄今还不知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也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做成天衣无缝的拱券。

    A. ①②⑥   B. ③④⑥   C. ④⑤⑥   D. ①③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文学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两类地位显贵者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B. 锱铢,古代的质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十二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C. 麾下,原意为将帅指挥士兵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之意,或者是将帅自己的谦称。

    D.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艺术上形成了独特的“骚体”风格,与《诗经》并称为“风骚”,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主要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的辞赋,由西汉刘向编辑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今,电视娱乐节目大众化,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上电视做真人秀,明星、偶像也走下神坛与普通人互动娱乐。有人担忧这类娱乐节目会流于低俗,带来负面影响。也有人认为这类娱乐节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处在这个时代的普遍焦虑,满足了不同人的梦想。

    对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套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对下列诗句中“空 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空字让景物有了浓情,在景语中蕴含了令人寻味的“情语”:尽管鸟鸣草绿,但却无人欣赏.

    B.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写出了山的空旷、静谧、寂寞、冷清,渲染了悲怆凄凉的意境。

    C.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空字写出了年华已逝,报国无门,一切成空,又衬托出衰鬓已斑的无奈之情。

    D.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空字写尽了今之萧条,在写景的同时写出了“城”之变迁.也就写出了感叹之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①梦得:刘禹锡。二人同龄,交情深厚,开成二年(837),两人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以“少时”与“老后”相对。“不忧生计”使人想见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豪气;老后不“惜酒钱”是一脉相承的豪情,而无丝毫的世事艰难之感。

    B. 领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共把十千”暗示了两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相看”句写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

    C. 颈联写“闲饮”的细节。两位老友行酒令、引经史、边饮酒边听音乐,不知不觉就喝多了。这一联也展现了两人高雅芳洁的情怀与满腹经纶的才学。

    D. 尾联虚写,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共君一醉一陶然”,使人看到挚友的深情厚谊。

    2.本诗以“闲饮”为题,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吕景初,字冲之,开封酸枣人。以父荫试秘书省校书郎,举进士,历汝州推官,改著作佐郎、知夏阳县,佥书河南府判官,通判并州。

    张贵妃薨,有司请依荆王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增日。听上裁,乃增至七日。景初言:“妃一品,当辍朝三日,礼官希旨,使恩礼过荆王,不可以示天下。”不报。妃既追册为皇后,又诏立忌,景初力争,乃罢。

    嘉祐初,大雨水,景初曰:“此阴盛阳微之诫也。”乃上疏称:“商、周之盛,并建同姓;两汉皇子,多封大国;有唐宗室,出为刺史;国朝二宗,相继尹京。是欲本支盛强,有磐石之安,则奸雄不敢内窥,而天下有所倚望矣。愿择宗子之贤者,使得问安侍膳于宫中,以消奸萌,或尹京典郡,为夹辅之势。”

    时狄青为枢密使,得士卒心,议者忧其为变。景初奏疏曰:“天象谪见,妖人讹言,权臣有虚声,为兵众所附,中外为之恂恂。此机会之际,间不容发,盖以未立皇子,社稷有此大忧。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数诣中书白执政,请出青。文彦博以青忠谨有素,外言皆小人为之,不足置意。景初曰:“青虽忠,如众心何?盖为小人无识,则或以致变。大臣宜为朝廷虑,毋牵闾里恩也。”知制诰刘敞亦论之甚力,卒出青知陈州。

    李仲昌以河事败,内遣中人置狱。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还,奏比部员外郎郑平占籍真定,有田七百余顷,因请均其徭役,著限田令。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判都水监,改度支副使,迁吏部员外郎,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以病,未入谢而卒。

    (选自《宋史》,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

    B. 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

    C. 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

    D. 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荫,庇荫,古时指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也有此意。

    B.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 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地神。古时君主祭祀社稷,祈求丰收,后来就用社稷来代指国家。

    D.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吕景初谨守礼制。对于张贵妃丧事辍朝天数的问题,他不像其他官员那样迎合皇帝,而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进言争辩,最终阻止了皇帝有违礼法的命令。

    B. 吕景初思虑长远。他认为历史上许多朝代,有任命同姓或宗室担任要职的先例,这样能使国家安如磐石,因此他希望皇帝能学习古人的做法。

    C. 吕景初顾全大局。狄青为士兵所拥戴,人们又有狄青兵变的议论,吕景初认为国家尚未立皇子,情势危急,为了国家安全,应将狄青调离京城。

    D. 吕景初抑制豪强。针对比部员外郎郑平在真定广占农田的现象,他奏请皇帝,要求郑平承担徭役,并著限田令,用来限制权贵之人的田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请依荆王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增日。

    (2)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翻译以下文言文句子。

    (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过小孤山大孤山》

    (2)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3)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湘夫人》

    (4)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之死》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阿房宫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楼梦》中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决起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6)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