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最终消除了对王权的制约,还消除了人们对跨国的天主教会的忠诚。它使各个国家都陷入内战和动乱,从而迫使世俗政府来维持秩序和决定信仰的条件。据此推知,宗教改革

    A. 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基本原则

    B. 实现了西欧世俗王权的至高无上

    C. 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

    D. 削弱了欧洲民众对基督教的信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朱熹等人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A.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

    B.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D.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孔子坦言“吾从周”,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实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周道”。但是他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推动了学术下移。这一现象

    A. 是战国儒学发展的产物

    B. 体现了孔子毕生对社会平等的追求

    C. 是当时社会转型的反映

    D. 体现了崛起中的士阶层的政治诉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春秋初期齐桓公首开礼贤下士之风,战国时期诸侯招贤已蔚然成风。《史记・秦本纪》载,秦孝公元年(前361年)向天下士人广发求贤令,开出了“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的丰厚条件。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宗法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B.法家思想已取得了独尊地位

    C.私学出现动摇了王室的统治基础

    D.士阶层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先秦道家对法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早期道家认为“法烦刑峻即民生诈”,后期道家则把法上升到“天下之准绳,人主之度量”的高度。这一变化表明

    A.“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

    B.道家未形成统一的核心思想

    C.“法治”思想顺应时代要求

    D.道家和法家的主张日益趋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后汉书·何敞传》记载,东汉章帝时的何敞,“及举冤狱,以《春秋》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这表明(  )

    A.儒学开始成为统治思想 B.地方政府治理方法得当

    C.基层司法审判较为公正 D.儒学具有社会政治效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董仲舒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思想,构建了国家与家族之间的纵向顺从关系,同时将忠孝引入政治领域,使君臣关系披上了天地之道的外衣。”材料观点意在说明董仲舒

    A.继承了儒家原始的民本思想

    B.完善了儒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C.将儒家学说提升为统治思想

    D.强化了家国同构的封建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西汉初年“布衣将相”状况不同,东汉初年创业集团大都出自“士族大姓”。以光武帝君臣而论,基本都是南阳、河北地区的士族大姓,往往同时具有“士人”和“大姓”的双重身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衰落

    B. 东汉政治重心向东转移

    C. 儒学独尊后的社会变化

    D. 贵族等级制的不断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宋明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周敦颐认为,“万物”是从水、火木、金、土五种特殊实物变化而来的,五种特殊实物是从阴阳二气变化而来的,阴阳二气又是从“一”变化而来的。这表明宋明理学

    A. 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

    B.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 根植于久远的文化传统

    D. 彻底冲破了传统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内容多为《二十四孝图》《状元及第》《包公打龙袍》《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A.程朱理学的传播

    B.地域性商帮的形成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清学者戴震撰《孟子字义疏证》,小采取传统“疏证”(阐释考证)体例,而遵循先下定义,次列公理,然后解题、推论的顺序展开,批评宋明理学家的“理”只是意见,并非真理。这反映了

    A.经学考据开始讲求实验实证

    B.理学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

    C.经世致用思想有了新的发展

    D.西学东渐影响传统学术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表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年)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1613—1682年)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张

    王夫之(1619—1692年)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据如表分析,他们都

    A. 倡导“经世致用”

    B.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C. 主张“工商皆本”

    D. 宣传西方民权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王意如在《中国历史上的传说与谎言》中写道:率先指出中国有“四大发明”的是英国人李约瑟。1937年,37岁的李约瑟开始学习中文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1942年,急需提高军民士气的蒋介石把李约瑟以及与他一起搞研究的中国留学生鲁桂珍接到重庆,让他们到中国来实地研究中国科技史一年后(1943年在重庆搞出了“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轰动了世界。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四大发明”这一概念的提法来自于西方的学者

    B.李约瑟在“四大发明”的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

    C.搞“四大发明”的研究是为了提高军民的士气

    D.“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历史上的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的时代是做了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在清代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

    A. 为迎合读者修改了历史

    B. 情节与人物是作者虚构的。

    C. 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

    D. 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说:“若要求由法律来统治,即是说要求由神衹和理智来统治;若要求由一个个人来统治,便无异于引狼入室。”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A. 法律本质是人性的体现

    B. 法律应以神性为出发点

    C. 法律应当具有最高权威

    D. 法律需服从民众的诉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古希腊传统文化中,凡人是与众神同宗同源的,人与神的生活一直被相提并论。自荷马之后,希腊人把凡人的生活作为众神生活的参照,众神甚至被想象成是“具有凡人萌芽形式的生命”。这种观念

    A. 促成了近代人文主义在希腊诞生

    B. 弘扬了神与人之间的平等精神

    C. 反映出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进步性

    D. 推动了人文精神在西方的觉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当意大利人摆脱了中世纪的文化枷锁以后,他们需要一个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他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导师,这就是他们热爱古典文化的原因。这说明

    A.商品经济催生了人文思想的复兴

    B.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人文主义

    C.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核心内容

    D.古典文化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和法国皇帝路易十六(1774-1792年在位)在公开演讲常引用“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应当平等”“君主应当为其人民服务”等口号,统治者此举意在

    A. 倡议建立“理性王国”

    B. 缓和矛盾维护统治

    C. 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D. 反对天主教会权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说:“谁的自然权利遭到侵犯,谁就有报复、惩罚与反抗的权利。” 这说明洛克主张

    A.公民权利不可侵犯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D.暴力革命天然合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卢梭指出“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和他人”;康德认为“幸福与道德的区别是道徳存在的基本前提,因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上述材料表明两者

    A. 主张用法治手段维护统治

    B. 认为理性是可以被枏互转让的

    C. 崇尚符合理性的社会生活

    D. 强调自由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学者研究发现:莱布尼茨于1672—1676年前后发明二进制。1701年传教士白晋将中国的易经图送给了莱布尼茨。莱布尼茨阅后发现中国古老的易经图可以解释二进制数表(见下图)由此可见

    A.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B.中国古代科学成果在西方广泛传播

    C.《易经》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

    D.文化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新启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7世纪一场深刻的科学革命的最后阶段带来了一种新的、完全具有说服力的事物的“连贯性”。伏尔泰就曾说:“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里,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伏尔泰的论述旨在强调

    A.近代科技促成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B.牛顿定理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

    C.牛顿精神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D.经典力学奠定了狭义相对论理论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上述评论的科学理论

    A. 是对经典力学的彻底否定

    B. 冲击了封建神学统治

    C. 拓宽了研究世界的视角

    D. 从微观视角研究世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时期,门阀大族颇重家风、家训,强调“雅有家风,政事规为”。唐代士人阶层编撰家训的风气日盛,如王方庆《王氏训诫》,柳玭《戒子孙》,唐太宗作《帝范》也可视为帝王之家的家训。家训内容多以“忠孝”教育为主,“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之”。唐代家训开启中国古代“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富贵、财产不再恒久,“读书便是随身宝,高官卿相在朝廷”成为人们的最高追求。

    ——金滢坤《中国童蒙文化研究》

    材料二:明清时期许多家境殷实的民间大家庭,因“累世同居…‘孝义持家’”而受到最高统治者的旌表。如浙江浦江郑氏,在官方倡导下,经过多次修订、增删,最终完成《郑氏规范》,凡168条,在全国发行,成为明代社会教化的重要教本。《郑氏规范》内容庞杂,除倡导忠孝、积善、行德等传统伦理,还有《劝惩簿》,按月记录族人功过,规定“荒废学业、赌博无赖,鞭二十”,“既仕,赃墨枉法,死后不入祖宗祠堂”。

    ——施克灿《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家训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家训相比,《郑氏规范》有哪些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成就之一的进化论,对生物学、哲学及社会学影响巨大。阅读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1831年,22岁的达尔文自费登上了英国皇家海军“贝格尔”号探测船,随船进行了为期5年的环球科考。这5年的见识,让达尔文从一名正统的基督徒变成了无神论者,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思考生物的起源问题。“贝格尔旅行是我平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它决定了我今后的整个事业。

    ——摘自ParickTort《达尔文——进化论之父》

    第一章: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第二章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

    第六章:自然选择学说的难点与异议第九章关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性第十章关于生物的地质演替

    ……第十二章:具有亲缘关系的物种的分类

    材料二: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年)依据它解释强与弱的区别;成功的个人和种族已经在自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进化到比其他适应性较差的人种更高的状态,在这一推理的基础上,斯宾塞等人证明了帝国主义列强主宰世界是自然科学法则不可避免的结果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整个事业”的代表性著作及书中的主要观点。为求“救亡图存”,19地纪末维新派主动引进进化论,简述代表性人物严复所作的贡献。  

    (2)综合以上所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的进化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人认为士农工商“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出现了“贱稼墙,贵游食,皆欲货未耗而买舟车,弃南亩而趋九市”。手工业者和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有些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官府还召集商人到政事堂征询意见。城市中出现娱乐兼商贸场所——瓦子,酒肆茶楼“十室之邑必有”,小酒肆更是“不能遍数”。商品经济的兴盛是书院文化迅速传播的天然动力,在两宋三百余年的历史中,“书院达到了720所之多,在数量上超过了唐五代书院总和的十倍以上”,“而海内文质彬彬矣”。文学艺术开始通过商品化的形式走向平民大众,成为士庶雅俗、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共享的娱乐品。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在宋代普遍盛行,昔日受人冷落和鄙视的商人阶层,可以与宗室贵戚联姻、向官府进纳钱粮而跻身仕宦,成为世人倾慕和追逐的对象。

    ——摘编自郭山云《浅析宋代商品经济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