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基础知识综合 1 题,语言应用 1 题,句子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名著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课外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基础知识综合 共 1 题
  1. 小太同学读《苏州日报》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苏州配上月亮,才更像苏州,就像美女配项链,英雄配弓箭。苏州与月,天生就是绝配。

    小学两三年级的时候,从被窝里爬出来,天静静的黑。从学校集中出发,来到虎丘山门,守门人睡眼惺忪地打开大门,万(lài)     俱寂的夜就此被打破。老师布置完活动规则,一群小黑点就消失在黑魆魆的树丛里。虎丘塔倾斜身子,月亮徘于它的头顶,笑盈盈地将银光窸窸窣窣地洒在人身上,阴阴凉凉水水润润的。石湖能串月,但月亮似乎故意在躲藏,我们绕着行春、越城桥一带兜兜转转,也未能串成一颗月亮,粼粼的波浪狡黠地将月影幻化成一湖碎银。这是幼时的印象。

    苏州发展日新月异,早已不再是灵巧雅致的小家碧玉了,但悬一轮月亮依旧让城市平添风采。作为新时代新门户的东方之门每晚总是第一个恭候着月亮。月亮冉冉,如晶(yíng)     剔透的明珠,照亮苏州的夜空。东方之门像遮掩在星云下的巨人,迈开大步,奔向灿烂的明天。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一读音。

    ①万(lài)______俱寂           ②晶(yíng)______剔透

    ③徘徊______(A.huí  B.huái)      ④狡黠______(A.xiá  B.xié)

    (2)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哪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两句不同?(_______)

    A.月亮徘徊于它的头顶,笑盈盈地将银光窸窸窣窣地洒在人身上,阴阴凉凉水水润润的。

    B.苏州发展日新月异,早已不再是灵巧雅致的小家碧玉了。

    C.东方之门像遮掩在星云下的巨人,迈开大步,奔向灿烂的明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小太在报纸“教育苑”栏目读到下面的文字,即将初只毕业的他很有感触。

    日常的学习是平淡无奇的,但回顾三年的初中生活,还是充满了不少的诗意。音乐课上,我们用心领略艺术的美感①    ;演讲赛中,我们纵情放飞美好的梦想;……三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然而三年的初中生活,是我们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三年的同窗情谊,是我们一生最珍贵的回忆。

    读罢,小太想起了自己的课任老师们,心潮起伏。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对老师们的感谢:

    我可爱的领路人啊

    或许我曾经因不交作业而让你生气

    或许我曾经因②     而让你忧心

    或许我曾经因贪恋网络而让你失望

    但您一声细心的叮咛,让我如沐春风

    您一个温情的微笑,让我勇气倍增

    您一次有力的搀扶,让我奋起前行

    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教诲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攀登

    感谢您,我最敬爱的老师们

    (1)小太读着读着,思绪万千,想在空格①处写一句话,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帮他把这句话写下来。

    (2)小太写诗时,对于空格②处使用下列哪个短语犹豫不决,请你帮他选择一个并从短语类型的角度告诉他选择的理由。

    A.不守纪律         B.贪玩好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根据要求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刘禹锡《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5)《诸葛亮集》中的“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一致。

    (6)“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死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告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面关于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

    A.《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他设计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在海底旅行时他们曾在印度洋肉搏鳖鱼,在红海追捕儒艮,在大西洋遭遇巨型章鱼。

    B.《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小说塑造了许多鲜活的红军领袖、红军将领形象,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C.《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受魏晋士风影响,蔑视礼法。他反对八股科举,辞却征辟,拒绝入仕;他携妻游园、支持逃婚抗婚、反对纳妾、挑战朱熹。他是作者称赞的人物。

    D.《艾青诗选》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母亲和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太阳”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追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2 题
  1. 请为下面气位同学的读后感标题选择合适的书名(填写字母)。

    标题

    ①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读_______有感

    ②人生是永不休止的奋斗——读______有感

    ③见字如面  墨短情长——读______有感

    书名

    A.《昆虫记》B.《傅雷家书》C.《平凡的世界》D.《简·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分类比较是阅读散文集的一种有效方法。下面从《朝花夕拾》的十篇文章中抽出几篇文章形成专题研究。请任选一个一专题,仿照示例,为专题设计一个研究主题。

    A.《五猖会》《父亲的病》

    B.《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

    示例:《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以“孝道”为研究主题,探究鲁迅对于“孝与不孝”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②。火冷灯稀霜露下。昏香雪意云垂野。

    (注释)①上元,即元宵节;此时诗人刚由杭州调任密州知州;词中“山城”即密州。②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旱,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1.词中两处写“霜”,但表达作用却不同。上片的“霜”突出了__________,下片的“霜”突出了______________。

    2.本词题为“密州上元”,上片却写的都是钱塘上元之景,这样写有何意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外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知伯①索地于魏桓子②,魏桓子弗予。任章③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知伯必憍④,憍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⑤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遂亡。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知伯:春秋末期在晋国执掌政权。②魏桓子:又称宣子,春秋时期晋国魏氏的领袖。③任章:魏桓子的大臣。④憍(jiāo):骄傲,骄纵。⑤释:舍弃。

    1.解释下而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无故索地(________)

    (2)重欲无厌(________)

    (3)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________)

    (4)韩、魏反于外(________)

    2.下列哪一项中加点字与“以相亲之兵”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

    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C.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 D.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

    (2)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

    4.请简要分析知氏灭亡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因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冠状病毒与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有关,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如人类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此次疫情防控中,从武汉市初发的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但新型冠状病毒究竟通过何种动物媒介传染给人,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 MERS—CoV)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持续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节选自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手册》)

    (材料二)

    埃博拉虽说尚未在人类中引发无法逆转的决定性大爆发,但这一天似乎越来越近了。多年来它频频在非洲各处引起微爆发。科学家担心某次微爆发会酿成无法阻止的滔天巨浪。一种病毒能杀死九成感染者,疫苗和治疗手段都不存在,你可以想象会有什么后果。后果就是全球大爆发。埃博拉的行为不可预测。假如出现了以空气传播的埃博拉毒株,它会像流感一样在六周内席卷全世界,杀死无数人口。当然,它也可能永远悄然游走于边缘地带,每次只夺去少量的性命。

    埃博拉病毒粒子只有七种蛋白质:七种不同的大分子排列成状如长辫的结构,组成埃博拉病毒粒子的长丝。我们大致了解其中的三种蛋白质,另外四种则完全未知:结构和功能都是谜团。无论这些埃博拉蛋白质是什么,它们似乎都能瞄准免疫系统进行特定攻击。这一点上它又有点像同样摧毁免疫系统的HIV,但和HIV的悄然袭击不同,埃博拉的攻击是爆炸性的。它在人体内肆虐的时候,整个免疫系统都会失灵,你会像是丧失了应对病毒袭击的能力。人体像是被围困的城市,城门大开,敌军拥入,在公共广场上安营扎寨,放火焚烧所有一切;就在埃博拉病毒进入血液系统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几乎肯定难逃一死。你无法像击退感冒那样击退埃博拉,埃博拉十天内就能完成艾滋病花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

    (节选自[美]理查德·普雷斯顿著《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材料三)

    2003年的SARS,死亡率是10%。为什么很多人病得严重?因为当一个新的病毒攻击人类,你对它没有抵抗力,只能靠我们的免疫力。而我们的免疫力不会很快有反应,因为我们所有的细胞对这个新的东西没有记忆,所以先跟它产生严重的斗争,这个斗争是天然免疫,就是我们所有的白细胞开始攻击,在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就把一些炸弹扔进去,炸得到处都是。于是肺里就产生了炎症。但是,如果是有过一次病毒性感染或者打过一次疫苗,我们就认识它了,下一次这个病毒再来到你身上,体内有记忆的细胞会一下子扔出来很多炸弹把它干掉。所以对于一个未知的病毒,就像一百年前流行性感冒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死掉五千万人,首先因为全世界对它没有任何的抵抗力。另外,也不知道怎么隔离。

    所以为什么2003年SARS最后好了?因为我们采用了非常好的隔离态势把它控制住了。流感和感冒不同,流行性感冒有可能非常重,它是一个特殊的病毒,这个病毒有可能会引起极为严重的临床表现,比如肺炎,而重症肺炎是有可能会死人的。

    ……

    今天大家面对的是一个在生物界中进化的非常成功的病毒,这个成功的病毒,我们叫它季节性流感,而且它每年都要变。流感病毒时刻存在,这意味着在座各位的生活从来没有那么静好,之所以这样,一定有人在维护,比如说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在边疆,比如说还有我们。(掌声)其实病毒一直存在,当你看海底或抬头看天空,病毒都会和你一起看,因此感染的风险也就一直存在。

    (根据2020年1月18日张文宏教授CC-talk演讲整理。题目为《让流感不再肆虐,你必须知道的真相》,有删减)

    1.(1)根据材料中的描述,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冠状病毒可能是图片________,埃博拉病毒可能是图片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中目前的科学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__________传播。

    2.三则材料体裁不同,阅读对象也有所差异。请仿照以下示例,结合材料中的具体语句,选择材料二或材料三说明其语言风格和传播效果。

    示例:材料一选自政府部门印发的“健康教育手册”,主要面向的是想要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知识的普通大众。语言风格:平实简洁、科学严谨,比如“有可能导致”、“有待进一步研究”等,显示了关于新冠病毒的科学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传播效果:这段文字给出了具体消灭病毒的方式,有助于普通家庭及时预防,切实减少了读者的担忧焦虑。

    材料二选自美国纪实文学畅销书,阅读对象主要是对埃博拉病毒有兴趣的科普爱好者……

    材料三选自上海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的演讲,主要面向非医学专业的青年听众……

    3.《血疫:埃博拉的故事》一书中,作者这样写道:“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当今社会,与疫情作战的已不再是个人,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则材料是如何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女巫的面包

    欧·亨利

    玛莎小姐是街角上那家小面包店的女老板。她今年四十岁了,有两千元的银行存款,两枚假牙和一颗多情的心。很多结了婚的人都没有玛莎小姐这么优越的条件。

    有一个顾客每星期来两三次,玛莎小姐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他是个中年人,戴眼镜,棕色的胡子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衣服破旧,有几处补丁,而且宽松皱褶。但是,他外表整洁、很有礼貌。这个顾客老是买两个陈面包。新鲜面包五分钱一个,陈面包五分钱两个。他从来不要别的,只买陈面包。

    有一次,玛莎小姐注意到他手指上有一块红褐色的污迹。她立刻断定这位顾客是艺术家,并且非常穷困。玛莎小姐坐下来吃肉排、喝红茶的时候,常常会好端端地叹起气来,希望那个斯文的艺术家能够分享她的美味的饭菜,不必待在阁楼里啃硬面包。玛莎小姐的心,我早就告诉过你们了,是多情的。

    为了证实她对这个顾客的职业的猜测,她把以前从拍卖会拍得的一幅绘画从房间搬到外面。那是一幅威尼斯风景,一座壮丽的大理石宫殿矗立在前面的水景上,许多明暗烘托的笔触。艺术家是不可能不注意到的。

    两天后,那个顾客来了。

    “两个陈面包,劳驾。”

    “夫人,你这幅画不坏。”顾客说道。

    “是吗?”玛莎小姐说,她看到自己的计谋得逞了,便大为高兴。“我最爱好艺术和——”(不,这么早就说“艺术家”是不妥的)“和绘画。”她改口说。

    “你认为这幅画不坏吗?”

    “宫殿,”顾客说,“画得不太好。透视法用得不真实。再见,夫人。”他拿起面包,欠了欠身,匆匆走了。

    是啊,他准是一个艺术家。他眼镜后面的目光是多么温柔和善啊!他的前额有多么宽阔!一眼就可以判断透视法——却靠陈面包过活!假如天才有两千元银行存款、一家面包店和一颗多情的心作为后盾,艺术和透视法将能达到多么辉煌的成就啊……

    最近一段时间他来的时候往往隔着货柜聊一会儿,他还是一直买陈面包。她觉得他仿佛瘦了一点,精神也有点颓唐。她很想在他买的寒酸的食物里加上一些好吃的东西,只是鼓不起勇气来。她不敢冒失。她了解艺术家高傲的心理。

    玛莎小姐在店堂里的时候,也穿起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来了。她在后房熬了一种神秘的温棒子和硼砂的混合物。有许多人用这种汁水美容。

    一天,那个顾客又像平时那样来买他的陈面包。玛莎小姐去拿面包的当儿,外面响起一阵嘈杂的喇叭声和警钟声,一辆救火车隆隆驶过。顾客跑到门口去张望,玛莎小姐突然灵机一动,抓住了这个机会,往两个陈面包里各塞进一大片黄油,再把面包按紧。

    顾客再进来时,她已经把面包用纸包好了。顾客走了,玛莎小姐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可是心头不免有点着慌。

    她是不是太大胆了呢?他会不高兴吗?

    那天,她的心思老是在这件事上打转。她揣摩着他发现这场小骗局时的情景。

    他会放下画笔和画板。画架上会有一幅他正在画的油画。各部分比例匀称,无可非议。

    他会准备午餐——陈面包和水。他会切开面包——啊!

    玛莎小姐脸红了。当他吃的时候,他会想到往面包里放黄油的那只手吗?他会……

    想到这里,玛莎小姐的脸上泛起了红晕。

    前门上的铃铛恼人地响了。有人闹闹嚷嚷地走进来。玛莎小姐赶到店堂里去。那儿有两个男人。一个是叼着烟斗的年轻人,另一个就是她的艺术家。

    他的脸涨得通红,帽子推到后脑勺上,头发揉得乱蓬蓬的。他攥紧拳头,狠狠地朝玛莎小姐摇晃——竟然向玛莎小姐摇晃。

    “笨蛋!”他拉开嗓子嚷道,接着又喊了一声类似“一千美元”的话。

    年轻的那个竭力想把他拖开。

    “我不走,”他怒气冲冲地说,“我非跟她讲个明白不可。”

    他擂鼓似地敲着玛莎小姐的柜台。

    “你把我给毁啦。”他嚷道,他的蓝眼睛几乎要在镜片后面闪出火来。“我对你说吧,你是个讨厌的老猫!”

    玛莎小姐虚弱无力地倚在货架上,一手按着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

    年轻人抓住同伴的衣领。“走吧,”他说,“你也骂够啦。”他把那个暴跳如雷的人施到门外,自己又回来了。

    “夫人,我认为应当把这场吵闹的原因告诉你,”他说,“那个人是布卢姆伯格。他是建筑图样设计师。我和他在一个事务所里工作。他在绘制一份新市政厅的平面图,辛辛苦苦地干了三个月,准备参加有奖竞赛。他昨天刚上完墨。你明白,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打底稿的。上好墨之后,就用面包屑擦去铅笔印。陈面包比擦字橡皮好得多。布卢姆伯格一向在你这里买面包。嗯,今天——嗯,你明白,夫人,里面的黄油可不——嗯,布卢姆伯格的图样成了废纸,只能裁开来包三明治啦。”

    玛莎小姐走进后房。她脱下蓝点子的绸背心,换上那件穿旧了的棕色哔叽衣服。接着,她把温棒子和硼砂煎汁倒在窗外的垃圾箱里。

    (选自欧·亨利《女巫的面包》,有删改)

    1.小说中多次提到“玛莎小姐的心是多情的”,请仿照提示,简要概括她因多情而做出的举动。

    _____→穿起蓝点子的绸背心→_____→______

    2.文章两次写到玛莎小姐两千美元的银行存款,有何作用?

    3.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句子。

    4.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穿脱军大衣”两次,每次都展现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文也三次提到一件“蓝点子的绸背心”,此件衣服的出现又能展现玛莎小姐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5.故事的结局令人唏嘘,你觉得玛莎小姐和布卢姆伯格谁更值得同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