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基点。……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并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位的‘经济社会’,由此也就不能提供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土壤环境。”该材料主要论证的是

    A.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条件

    B. 明清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C. 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 经济社会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繁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 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 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 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B.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C.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

    A.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B.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C.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而提出的是

    A.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 “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

    A.官吏行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市,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该典故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 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B. 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C. 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D. 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思想的进步性

    C.批判了陆王心学的空谈流弊

    D.一定程度上是对孔孟儒学的回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他虔诚地研究人的良心,希望在良心里找到正义和行善的义务。他以为真理高于习俗,正义高于法律。他使道德脱离宗教。如果我们认识到那时雅典社会的宗教习俗,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不为民众所喜爱,为什么公民们对他如此的愤怒。他促使雅典社会正日益地远离古代的信仰和古代的制度。”文中的“他”应当是

    A.梭伦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马丁·路德认为:“凡国家社会合法的制度都是上帝美好的工作;基督徒从政、司法、照宪法及现行有效的法律治理政事、按律科罪、开正义之战、从军、订合法的契约合同、置产、官府吩咐起誓以及嫁娶等,均无不可行。”由此可见马丁·路德( )

    A.提出王权高于神权主张 B.具有近代法治意识

    C.强调教会经济管理职能 D.开启宗教改革大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认为:中国由于没有经历过欧洲历史上那样长时间、大规模的习俗改革运动,因此直至今日依赖思想、享乐主义、投机心理仍严重存在,日常生活中赌博打牌、大吃大喝、比阔斗富的不良现象比比皆是。材料中所说的“习俗改革运动”是指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工业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史料记载:崇祯二年五月乙酉朔日食,礼部侍郎徐光启依西法预推,顺天府见食二分有奇,琼州食既,大宁以北不食。《大统》、《回回》所推,顺天食分时刻,与光启奏异。已而光启法验,余皆疏。帝切贲监官。时有官员言:“《大统》乃国初所定,此即郭守敬《授时历》也,二百六十年毫未增损。自至元十八年造历,越十八年为大德三年八月,已当食不食,六年六月又食而失推。是时守敬方知院事,亦付之无可奈佑,况斤斤守法者哉?今若循旧,向后不能无差。”于是礼部奏开局修改。乃以光启督修历法。对此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西学传入始于明朝末年 B.古代历法已经不合时宜

    C.文化交流推动历法革新 D.明末官僚体制弊端丛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后人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

    A.元代城镇经济的繁荣

    B.元代政治清明

    C.元代戏曲创作者的文化水平不高

    D.元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伽利略认为木星有若干卫星,卫星像月亮围绕地球那样绕着木星转,天体也许具有和地球一样的实质,地球和天空之间的传统区分开始引起怀疑。约翰·多恩表达了17世纪初新天文学的影响,他写道:“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失调了。”这主要表明“新天文学”

    A. 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

    B. 引起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

    C. 打破了人们对封建神学的迷信

    D. 推动了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西方工人对工业资本主义的反应与殖民地民族对新帝国主义的反应有一个相似之处:两者都对自己的命运不满,而且,两者都支持旨在引起根本变革的运动。但是,又有一个基本差别:诸殖民地民族并不反对自己民族的雇主,而宁可反对外国统治者。”因此,殖民地工人的革命,至少在最初阶段的主要指导理论是( )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自由主义 D.社会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认为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的,最终达到“政府皆由民造”,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康有为标榜孔子和陈独秀批判孔子所运用的共同思想武器是

    A.民主共和说 B.社会进化论

    C.君主立宪论 D.经世致用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常樊然并屿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材料不能说明蔡元培

    A.全盘否定中国古代封建文化

    B.提倡“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C.鼓励和倡导资产阶级新文化

    D.诠释了自己对大学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

    A.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

    B.都提倡吸收外来文明

    C.都主张古典文明的复兴

    D.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民报》主要撰稿人朱执信(1885~1920年)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曾把“社会主义”译为“民生主义”。其主要目的是( )

    A.传播西方思潮 B.社会主义的中国化

    C.宣传社会革命 D.阐释新三民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国民党内的主要统治集团,坚持着独裁和内战的反动方针。有很多迹象表明,他们早已准备,尤其现在正在准备这样的行动:等候某一个同盟国的军队在中国大陆上驱逐日本侵略者到了某一程度时,他们就要发动内战。”由此可见,该报告应该是( )

    A.《论持久战》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联合政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与这一创作风格相符的文艺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老人与海》 D.《等待戈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位美学家指出:“绘画是从最单纯的事物中抽离出最简单的形式,让画布上出现的是符号般的造型,经由视觉慢慢被组合在一起以代表一个实物。他不是具象世界,而是画家心中的意象。”下列美术作品中,创作风格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日出·印象》

    C.《格尔尼卡》 D.《向日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吸收其他思想,以适应时代需要。

    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终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汉书董仲舒传》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南宋孝宗《佛祖统纪》卷48

    (1)汉代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依据材料,说明董仲舒发展儒学的表现;并分析董仲舒的观点仍然属于儒家学说的原因。

    (2)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并说明“臣今所作编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之。”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康有为编撰《孔子改制考》的目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

    ——《魏书·李安世传》

    材料二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均田制推行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2)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位史学家的观点?说明同意的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注:雇运之费),乃……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 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发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

    ——《宋会要辑稿·职官》

    (1)根据材料一、二,从背景与方式两个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