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王以禽作六挚(人们见面所执的礼物),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骛,工商执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

    A.分封制扩大了周疆域面积 B.政治隶属关系的强化

    C.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集中 D.官僚政治的作用凸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末纷乱时,“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而对于为汉王朝确立礼仪制度的大儒叔孙通,司马迁是这样评价的:他之所以成为“汉家儒宗”,是因为他“与时变化”。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说已成为主流思想 B.儒学实用化倾向日趋明显

    C.儒学己经偏离孔孟正统 D.非儒家各学派己逐渐消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代对于较为重要的中央机构,多重叠设置;在地方大区的路级建制则分立多个平级机构,互不统属,在州郡一级则特设通判一职,与知州并列等等。这说明宋代

    A.重视权力制衡 B.行政效率提高 C.中央集权加强 D.君相矛盾弱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田二主这一民间习惯在明清时期已遍及江南各地与我国台湾地区。一田二主制中的土地产出利益分配结构如图所示。这一现象

    A.有利于白银货币化的成型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C.推动了所有制形式的转型 D.强化了封建人身的依附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左宗棠把兴办民用企业视为“利民实政”,早期维新派人物之一冯桂芬针对“船坚炮利不如夷”,则“设局厂、制洋器”;针对“人无弃才不如夷”,则“改革科举,废除八股,设同文馆”;针对地无遗利不如夷”,则“大兴水利,广植农桑”。这表明

    A.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有相通之处

    B.早期维新派仍未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

    C.“天朝上国”观念抑制近代中国的发展

    D.洋务派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先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金冲及先生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人们常说辛亥革命将清朝政府改称“民国”无非只是换了一块招牌,但是不能小看这块招牌,换不换这块招牌区别很大。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今天中国的伟大辉煌。该学者肯定辛亥革命的视角是

    A.带来了现代的共和民主新制度

    B.掀起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

    C.提高了中国国民的民族认同感

    D.结束君主专制促进思想解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国民党在广州举办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讲习所课程分为四类:一是基础理论课,如帝国主义、社会向题与社会主义等;二是专业课,如中国农民问题等,三是革命文艺课,如革命歌、革命画等,四是军事课。此举有利于

    A.革命重心转向农村 B.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C.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D.推动土地革命开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53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号召全党、全国人民通过厉行节约,坚决削减军事、经济、文教、行政等一切可以推迟的事业拨款,精减军政机构,节约行政经费,节约粮食。这一做法旨在

    A.积累工业建设资金 B.进行国民经济恢复

    C.遏制铺张浪费现象 D.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指出“《十二铜表法》从未被废除过,实际上它的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对于受压迫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该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

    A.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B.代表了平民的意愿

    C.适应了罗马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要求 D.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马丁·路德在翻译《圣经》时将世俗的职守或工作解释为神圣的天职或蒙召,认为人是上帝的驯服工具,即使做奴仆也要把工作做好,以显示上帝的荣耀和恩宠。马丁·路德这一思想

    A.有利于德惫志民族国家形成 B.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理论

    C.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维护了世俗王权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面为英国南英格兰工资购买力指数(以1475年为100)情况表

    由此可见

    A.价格革命是导致购买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B.英国劳工实际工资水平持续下降

    C.农业和建筑劳工的收人差距在不断扩大

    D.英国政府积极保障工人最低收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为苏联时代反美宣传画,图中正义女神被美元蒙蔽了眼睛。此漫画意在说明

    A.美苏冷战产生的背景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

    C.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 D.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必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各级统治集团没有在保护产权和促进市场发育、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发挥政府的应有影响。在这样的制度规则和政治环境下,非人格化的、保护产权、平等竞争的经济交易规则难以建立起来,导致经济活动交易成本极高。扩张经济势力的主要是有政治、军事背景的国家垄断资本、官僚私人资本和外国在华经济势力,还有在农村享有统治权的地主。各类国营企业以及官僚私人资本较民间经济组织具有更优越的地位。官商不分、官商勾结的情形非常严重。以李鸿章的抢船招商局(1872年)为例,他作为官员却是企业的老板,以合股公司的形式从私商手中筹到资本,任命有捐纳的官员或半官方地位的人做经理。企业获得了更多的保护,但民间经济活动的环境则进一步恶化,健康的市场秩序不可能建立起来,民族资本很难得到有效的产权保护与充分地发展。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职能强而有效,市场、产权的作用却相对弱化。国家统一和职能重构带来的变化,长期限制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政治秩序的稳定和发展的预期带来的政治热情,在建国初期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也掩盖了产权、市场弱化的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计划经济时期,以国家代替产权、市场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冯涛,李英东《国家、市场、产权关系重构与经济增长》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步入到了一个全面的改革开放时代。经过40年的改革,政府逐步取消了计划机制时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实行市场机制与产权制度,释放了人类基本需求,从根本上满足了人们交换与求利的基本动机。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的激励机制,逐步使国家、市场、产权三者之间出现良性、协调的互动关系。

    ——摘编自樊纲《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国家、市场和产权关系重构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后产权和市场弱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市场和产权良性互动关系形成的历史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变法的出发点是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立足,并最终实现国富兵强,这体现了他“务实功利”的价值追求。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战乱频发,传统的道德伦理准则已难以支配社会生活,强权主宰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这次变革在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秦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该变法的积极一面在于用爵禄和刑罚将人们追求利益的途径和方式规范到国家需要的道路上来,把人们的生活、生产甚至思想都引入一种轨道式的模范。但此次变法对法律过度的依赖,比如鼓励亲属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却也撕裂了人伦亲情;“轻罪重刑”使司法行为恐怖化;“不赦不宥”使“犯罪分子”一旦获罪则走上绝路,这些繁密的法令使秦人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的道德水平也渐渐降至仅仅遵循法律规定的最低线。

    ——摘编自许鸿基《商鞅变法的法治思想与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践行“务实功利”价值追求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务实功利”的价值追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  我们在1941年就宣布给予叙利亚独立。只是由于我们仍是托管国.还有防务和维护秩序的责任。敌人的蹂躏及其后果,使精疲力竭的法国丧失了昔日的力量。而英国依靠封锁、海上霸权和对运榆的垄断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完全控制了东方国家的贸易。早在雅尔塔的交易中,丘吉尔就从罗斯福和斯大林那里得到在大马士革为所欲为的自由。1945年5月28日。我们在大马士革的所有部队驻地都受到了暴动群众和由叙利亚宪兵组成的部队的攻击,他们配备有英国制的冲锋枪,机枪和手榴弹。我在6月2日公开提出,叙利亚问题必项全部提到法、英.美.苏、中五”大国”会议上解决。我们的提议无疑地遭到了英美两国的断然拒绝。至于将来。我毫不怀疑,我们的老”盟友”在地中海东岸国家所支持的骚动,将在整个近东发展成反对这些笨拙的魔术家的浪潮。

    一摘编自(法)戴高乐《战争回忆录》

    (1)根据材料分析1945年叙利亚危机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叙利亚问题形成悬案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沈钧儒(1875—1963),原籍浙江嘉兴,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1903年,沈钧儒赴顺天乡试,中了举人。次年,他参加会试,得中进士,被签分刑部贵州司主事。1907年,沈钧儒等四人写了一份请愿书,恳求朝廷速颁诏旨,“发布选举制度,确定召集日期,于1912年即行开设民选议院”。但后来认识到清政府预备立宪不过是一个骗局,沈钧儒便离京回浙江。1912年5月,沈钧儒参加同盟会。1926年7月,沈钧儒反对盘踞浙江的军阀孙传芳,支持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沈钧儒在上海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发起成立浙江省国难救济会。1942年,沈钧儒正式加入民主政党同盟,救国会同时成为国内政团之一。抗战胜利后,沈钧儒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内战阴谋。1949年9月,他代表民盟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钧儒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954年、1958年,沈钧儒先后被选为第一、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摘编自白寿彝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沈钧儒在民主革命时期思想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沈钓儒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所做出的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进一步完成了由伽利略提出的用一种统一性的原则来把握整个宇宙的问题。他提出三条动力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证明了包括地球和天体在内的整个宇宙都服从于普连一致的运动挽律。牛顿自然科学的成就使中世纪以来一直处在昏暗和神秘状态的宇宙世界沐浴在阳光之下。正如卡西尔所言,牛顿的自然科学证明了人凭借自己的理性能够把握宇宙内在的基本秋序或规律,证明了“知识的力童”和自然力一样,“也是一种同样基本的力量”,从而“宣告了人类知识的胜利”。牛顿不仅为自然,还为哲学建立了坚实的准则。18世纪是“科学的世纪”,就是理性和光明的世纪。

    ——摘编自黄学胜《启蒙的科学精神及其影响》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