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福建巡抚徐继畲所著的《瀛环志略》(1849年成书)代表了当时中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最高水平。尽管他已知道中国实际位于何处,但仍在书中说中国居于“万方仰之如辰极”的地位,并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由亚细亚图之后调整置于卷首。这说明徐继畲

    A. 天朝观念根深蒂固

    B. 屈从传统的社会观念

    C. 国家主权观念浓厚

    D.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些言论与观点,与辛亥前启蒙者的思想如出一辙,别无二致。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A. 遵循中国的历史传统

    B. 在思想史上与前迥然不同

    C. 是此前思想的简单再循环

    D. 其思想并非无源之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目录出自毛泽东哪一部著作?

    第一节

    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七节

    从六亿人口出发

    第二节

    关于肃清反革命分子

    第八节

    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第三节

    关于农业合作化

    第九节

    关于如何处理罢工、罢课等事件

    第四节

    关于工商业的改造

    第十节

    乱子是坏事还是好事?

    第五节

    关于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第十一节

    少数民族问题

    第六节

    关于节约

    第十二节

    关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A. 《矛盾论》

    B.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 《论十大关系》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的这一主张(  )

    A.否定君主专制 B.是要以民主代替君主

    C.反对君主制度 D.致力于建立法治社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主要反映了

    A.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B.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伏尔泰在《老实人》的结尾借英雄之口说道:“我们必须照料好我们的花园”狄德罗在访问俄罗斯时,向俄皇叶卡特琳娜二世详细解释说,这个国家当前最急需的是工匠和技工。这说明启蒙运动(  )

    A.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 B.脱离社会现实

    C.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D.主张社会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世纪,技术发明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帮助,但皇家学会过分注重理论,一些人成立了新学会,如曼彻斯特学会致力于推动化学、纺织业的发展,1753年成立的皇家艺术学会推动了英国艺术、制造和商业的发展。这些史实说明18世纪的英国(  )

    A.科学和技术开始真正结合 B.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变得密切了

    C.牛顿的理论传播比较慢 D.工业资产阶级民主推动了科技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薛福成(1838-1894)在洋务运动时先后襄助曾国藩、李鸿章兴办洋务,1889年任驻欧使节后,详细考察了欧洲的工业与制度,认为中国应不懈地师法西方,建立“纠众智以为智、众能以为能、众财以为财”的私人公司等,并具体提出了“求新法以致富强”等二十一条“养民最要之新法”。这表明(  )

    A.洋务运动时社会风气开明开放 B.洋务派阵营内部出现了分化

    C.洋务派移植了西方的公司制度 D.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他根据《易经》中‘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以为‘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变通之道,即在于整顿海防;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两者外别无下手之方。”引文中的“他”可能是(  )

    A.李鸿章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救亡决论》中尖锐指出:“一言以蔽之”,中学皆“无实”“无用”,“均之无救危亡而已”。严复的这一思想(  )

    A.使他走上了与传统决绝的道路 B.猛烈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体现了维新派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D.推动统治者抛弃了“中学为体”的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汪原放(1897-1980)笔下的亚东图书馆,在1913-1918年生意清淡,1919年后生意大为昌盛。造成亚东图书馆生意转向兴隆的原因可能是(  )

    A.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的发达 B.新文化运动引发的趋新风潮

    C.中共成立后工人运动的发展 D.国民革命风潮的鼓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陈独秀在五四时期喊出了“拿英美作榜样”的口号。这反映了当时(  )

    A.美国对华影响力一度较高 B.马克思主义尚未引起中国知识分子的注意

    C.陈独秀缺乏趋新意识 D.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不感兴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墨子刻(Thomas A.Metzger)在一篇文章中说:“自由”或“民主”等意义笼统的词,很像放了很多不同东西的箱子,西方人和中国人在这个箱子里面所放的东西不一定完全一样,要知道两者的异同,非得开箱取物不可。这段话揭示了(  )

    A.“自由”或“民主”的观念不符合当时中国的时代需要

    B.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完全不被中国知识分子认同

    C.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应审视中西文化的会通

    D.中国传统观念阻碍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张之洞的《劝学篇·设学第三》不仅以“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而且强调当致力于“政、艺兼学”〔艺:西方先进科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以西方为本位的文化取向开始出现 B.洋务派赞同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C.甲午战后中国学习西方的范围扩大 D.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97年梁启超制定的《湖南吋务学堂学约》特别规定:“今设学之意,以宗法孔子为主义”,以“传教”作为“学成以后所当有事”。这说明1897年梁启超(  )

    A.反对以中学为本 B.梁启超标榜变革政治制度的目标

    C.梁启超思想顽固守旧 D.重视儒学的教化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改良二字,已为一般人之口头禅",有人描写这种革新的社会潮流说:“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文所述革新风潮发生在(  )

    A.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中华民国建立初年 D.新中国成立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本杂志之主义如下: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一、建设共和政体,一、维持世界真正之和平,一、土地国有,一、主张中国日本两国之国民的连合,一、要求世界列国赞成中国之革新事业。”该杂志是(  )

    A.《时务报》 B.《新民丛报》 C.《民报》 D.《新青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同盟会的十六字誓词中,其民族主义只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反满口号,没有正面地、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还常常幻想得到某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帮助。对这一口号理解正确的是(  )

    A.与反帝没有丝毫联系 B.没有抓住当时救亡的中心环节

    C.完全是传统的民族主义 D.资产阶级没有勇气正面反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24年,孙中山开始演讲三民主义,记录而成《三民主义》一书。在该书的一开头即说“主义就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和一种力量”。由此可知(  )

    A.孙中山在中国首创信仰型政党 B.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党内的共识

    C.改组后的国民党注重增强凝聚力 D.孙中山把开展工农运动作为中心工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40年7月,毛泽东在论述统一战线中团结与斗争的关系时说:“我们又强调团结又强调斗争——对付一切(  )”。“(  )”中应为(  )

    A.抗战派 B.民族资产阶级

    C.投降派 D.又抗日又反共的顽固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40年11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在资产阶级中,民族资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是分裂的;在地主阶级中,开明绅士与大地主是分裂的;在大资产阶级中,英美派与亲日派是分裂的。”毛泽东在此强调的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分裂的危险 B.中共应持中立立场调和分裂

    C.国民党政权推行抗日反共的两面政策 D.因民党统治是不巩固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毛泽东在下列哪一著作中强调了这一观点?(  )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其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毛泽东所描述的农民革命最早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79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谈到:“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邓小平总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经验

    B.党内已对市场经济形成了科学认识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邓小平提出了关于市场经济的新思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方言馆、同文馆虽罗致英才,聘请教习,要亦不过只学语言文字,若夫天文,舆地、算学、化学只不过粗习皮毛而已。他如水师武备学堂,仅设于通商口岸,为数无多;且皆未能悉照西洋认真学习,良以上不重之故,下亦不好。世家子弟皆不屑就,恒招募窭人子下及舆台贱役之子弟入充学生。况督理非人,教习充数,专精研习曾无一人,何得有杰出之士,成非常之才耶?

    ——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

    材料二  问文馆初开,“阁束六经,吐弃群籍”,但随后开办的一些技术学堂增设经学等中学课程。尤其是甲午战争前后,电报、医学、铁路、矿务等技术学堂相继创办,开始贯彻中体西用思想。如两广电报学堂规定,学生除学习西学外,兼课四书五经,以知礼义、起初,无论新式学堂还是书院,课程中的经学、经史等名目,不过是相对西学而提出的中学“代表”,分科观念比较模糊。甲午战后出现的普通学堂,中西学课程的种类大幅度增加,西学课程增加了政治,伦理等科目,中学课程增加了掌故、史地、通鉴、律法等门类。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为应对新学而中学课程过于繁难的状况,提出以易简之策救中学,分中学为经学、史学、诸子、词章、理学等科。1902-1903年,注重国民教育与实业教育的新学制和统一学堂系统设立,同吋各省督抚纷纷奏请分三科递减科举,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端方奏请立停科举,专办学堂。学堂教育一统天下,分科教学使得中学整体上被西学所兼容。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下)》第二十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前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效果不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当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背叛”中国的时候,苏俄发布了《加拉罕宣言》,放弃帝俄在中国攫取的条约特权。陈独秀在1918年年底所作的《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还曾称威尔逊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到1923年12月,北大进行民意测量,投票选举世界第一伟人,497票中列宁独得227票居第一,威尔逊则得51票居第二。威尔逊从“第一好人”变为“第二伟人”,正是由美到俄这个榜样的典范转移趋于完成的象征。故吴宓慨叹道,凡千年来孔夫子在中国人心中的神圣地位,“以让位于马克思和列宁”。若仅言新文化运动那几年,则把孔夫子换为威尔逊倒更加贴切。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概括材料所述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1975年,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后,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仍然重中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摘编自郑谦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通过国民经济翻番地增长,第一步,到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步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