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1 题,其中:
单选题 48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4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48 题
  1.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 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 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 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 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传移模写等绘画“六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经典理论。宋代书画家承袭其思想,苏轼曾自谓:“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追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 注重对客观景物的观察描绘

    B. 着重以山水花鸟为主要内容

    C. 注重利用画面表达主观意境

    D. 主张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了清初

    A.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动摇   B. 对思想文化控制逐步松弛

    C. 文人不再追求读书入仕   D. 市民阶层文化心理的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斥。”恩格斯此段话赞扬的是(   )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科学社会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什么是启蒙运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但也难以给出唯一定义的问题。在法语中找不到一个专指启蒙或启蒙运动的名词或动名词,通常是用Lumieres(光—复数)来表述。这种表述很可能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 近代自然科学

    B. 西方工业化

    C. 人文主义思想

    D. 宗教信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史学家认为,正如牛顿因发现支配宇宙中物体的定律而闻名于17世纪的科学界那样,查尔斯·达尔文因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而统治19世纪的科学界。两人贡献的相似之处是

    A. 都统治科学领域

    B. 都冲击着旧观念

    C. 都达到科学顶峰

    D. 都得到普遍认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 独立、富强

    B. 民权、民生

    C. 民族、民权

    D. 富国、强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反映了

    A. 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 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C. “科教兴国”战略稳步实施

    D.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不管教会是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世俗当局都控制着教会财产和神职人员的任命。材料表明宗教改革

    A.否定了教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B.实现了西欧各国宗教信仰的自由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们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 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B.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C. 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报告中指出:“党对于学术性质和艺术性质的问题,不应当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而要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竞赛来推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这一方针

    A. 得到了持续稳定的有力贯彻

    B. 促成了科学文化的拨乱反正

    C. 指明了文化发展的正确途径

    D. 放弃了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认为“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日:“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这段对话说明

    A.救国路径趋于多元化

    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孙中山反对教育救国

    D.严复主张君主立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孔子所编的《春秋》在遣词用字方面非常讲究,如鲁君遇“弑”者有四人(隐、闵、子般、子恶),被戕于外者一人(桓公),然而《春秋》对此书以“薨”,或书以“卒”。这种表述体现了

    A.孔子的价值评判

    B.历史记载的客观性

    C.《春秋》旨在叙事

    D.历史评价的公正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谈到:“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这体现出

    A.地理环境决定了东西方的思想观念

    B.生产方式对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大

    C.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

    D.中国农耕经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论语》词约义丰,《孟子》文辞繁富,说理畅达,《荀子》逻辑谨严,结构严密,分析深入,文辞富瞻。能够说明这一变化的是

    A.中国古代思辨哲学的发达

    B.儒家学派写作经验的丰富

    C.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频繁

    D.不同学派相互诘难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董仲舒提出“圣人之道,不能独以威势成政,必有教化”,“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必待“王教化之”。董仲舒这一思想

    A.关于人性的观点和孟子一致

    B.赋予君主以圣人的教化特权

    C.继承孟子王道霸道兼施观点

    D.政治理念服务于思想大一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道教修行方式包括:大量抄写经文,积累修为;想象自己仙境遨游,并把这些经历用“一笔疾书”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在当时有利于

    A.印刷术的普及

    B.市民文化的兴起

    C.道教的正统化

    D.书法艺术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家礼》为南宋朱熹所作,全书以宗法理念为核心,围绕日常生活和冠、婚、丧、祭等现实中的重大事件,设定了详尽细致的礼仪规范。《南赣乡约》是明王守仁在巡抚南、赣、汀期间,以南赣乡民为适用对象,制定并颁布的民间规约。二者制定的礼仪规范

    A.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色彩

    B.实现了理学对乡村的自主管理

    C.体现了儒家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D.践行了儒家通俗化的价值理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先秦,流行于西汉,北宋初正式形成。明朝中后期以来,民间广为流行、祭祀。雍正帝以帝王和国家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古代中国

    A.大一统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B.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

    C.社会伦理由帝王喜恶决定 D.主流价值观念的强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明清时期思想家言论的共同之处是

    A.抨击程朱理学

    B.反对君主专制

    C.继承儒家思想

    D.倡导经世致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又陷入到万籁俱寂中,二十年里,只有少数先觉者开始了对外面世界的了解。”要研究先觉者对外面世界了解的状况,应借鉴的直接资料是

    A.《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 C.《中外纪闻》 D.《庶民的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在谪戍伊犁途中给书友的信中称,剿匪(侵华英军)八字要言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但他同时叮嘱友人此信不要给外人看。这反映了林则徐

    A.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情怀

    B.强调采取实际行动学习西方

    C.不谙熟近代国际外交规则

    D.受制于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而补版国书未署副使名,英国便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主要反映了

    A.传统理藩外交理念受到冲击

    B.清政府近代外交机构缺失

    C.清朝政府意在建立平等外交

    D.近代中国外交与国际接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郑观应集》记载:余见上海租界街道宽阔平整而洁净,一入中国地界则污秽不堪,非牛溲马勃即垃圾臭泥,甚至老幼随处可以便溺,疮毒恶疾之人无处不有。通商各埠、江边、海边之地,当道理宜填筑马路,如洋人租界一式,以便往来。材料表明租界

    A.激发了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向往

    B.是西方列强殖民侵略扩张的结果

    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打破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封闭状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梁启超述其师:“以改制言《春秋》,以三世言《春秋》者,自南海始也。改制之义立,则以为《春秋》者,绌君威而申人权,夷贵族而尚平等,去内竞而归统一,革习惯而遵法治,此南海之言也。”在梁启超看来,其师改制之旨趣在于

    A.终结君威 B.立宪共和 C.全盘西化 D.启蒙维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思想的自由化

    C.经济的工业化

    D.救亡图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这体现了维新派

    A.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

    B.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C.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

    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895年到1898年,全国报纸数增加了三倍以上,而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办报主体,先后创办了上百种报刊,中国出现了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据此可知,当时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B.通俗性报刊深受普通民众喜爱

    C.民众的整体素养有了较高提升

    D.维新派利用报刊宣传维新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梁启超强调:“然则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材料表明梁启超

    A.消极对待变法维新 B.主张提高国民素质

    C.深刻批判辛亥革命 D.倡导建立精英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孙中山把西方的“博爱”思想和中国传统的“天下为公”思想加以揉合,并将两者与“世界大同”一起视为理想社会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的最终目标。为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粹主义

    D.民生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

    A.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D.防止产生私人资本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毛泽东指出:“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据此可知,井冈山道路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的社会性质 B.毛泽东的思想认识

    C.三大起义的失败 D.无产阶级力量强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实践证明,中国革命要成功,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的道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的结果。“根据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这一论断最早是在什么时期提出的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倒计时,‘读秒到零,起爆!’刹那间,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天空和大地燃烧起来,太阳都变成灰色了。随后就是一声巨响,向外扩展……火球在翻滚,在升高,在膨胀,橘红、靛蓝、绒白地变换着,终于,它定格成一朵直竖在空旷的天地之间的蘑菇云。令人恐怖的美丽!”材料记载的新中国科技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B.“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

    C.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宋德金在《<历史研究>: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缩影》中介绍:“从1979年起,《历史研究》开始实现向学术刊物回归……开拓研究领域,借鉴国外史学研究成果,倡导社会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这是因为我党

    A.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B.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一次关键性的讲话,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南方谈话’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表明南方谈话

    A.正式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B.肯定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取得的成就

    C.彻底结束了“左”倾思想的束缚

    D.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 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

    B. 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C. 义务教育取得新突破

    D. 录取率与经济发展相悖改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格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

    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C.构建资产阶级的政治蓝图

    D.都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14~16世纪,罗马经历了40余位教皇,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华丽的包装,还借助人文主义者们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这些措施

    A.说明人文思想和教会冲突激烈

    B.侧面反映了宗教世俗化的倾向

    C.表明人文主义发展归功于教会

    D.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公开挑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一部反映启蒙思想的著作这样写到:“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论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A.伏尔泰

    B.卢梭

    C.狄德罗

    D.孟德斯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手工工厂大量增加 B.市场的迅速扩大

    C.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劳动力严重缺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19世纪初期英国诗人约翰·济慈写道:“除了心灵情感的神圣性和想象力外,一切都不可靠。啊!来到这个世上首先是为了感情而非思想。”与其理念最接近的作品是

    A.《西风颂》

    B.《人间喜剧》

    C.《海燕之歌》

    D.《日出·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19世纪中叶开始,许多作家“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应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某画家目睹一桩抢劫案,根据该画家提供的嫌疑人肖像画,有警察判断嫌犯是一位妙龄少女,有警察认为是一位耄耋老头,甚至有警察认为是一台洗衣机。据此,你认为该画家的绘画风格是(  )

    A.现代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印象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这样的科学事实说明,近代物理学

    A.为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B.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

    C.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进步

    D.与科学实验的成果存在密切联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一书写道:“1870年以后物理学不断有新的发展,经过一场范式的危机,进入20世纪以后,物理学由量变进入质变,开始了革命性变革。”这主要体现在

    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C.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7. “它除了应用到原子、分子、原子核、粒子等微观体系外……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有些是导体,尤为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某些材料是半导体。”这里的“它”应该是

    A. 自由落体定律

    B. 万有引力定律

    C. 相对论

    D. 量子理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8. 每年元旦的傍晚,CCTV音乐频道都会现场直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盛况,并邀请专家做客直播间对音乐会的演奏作品做赏析指导。以电视为媒介,让每一个人都享受到人类的艺术精粹已不再是幻想。这体现了电视使

    A.资讯便捷化 B.娱乐形象化 C.艺术大众化 D.艺术多样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共党史不同历史时期的部分口号

    20世纪20年代——30年代

    “打倒军阀,打倒列强”、“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工农武装割据”、“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争取民主”。

    20世纪40年代

    “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为人民服务”、“和平”、“民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0世纪50年代一70年代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

    20世纪80年代年以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梦。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主题,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1904年)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愚弱的国民,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认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认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呐喊》自序

    材料二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妹子恰恰死了,大哥也可能在饭菜中和了妹子的肉,暗暗给我们吃。我未必在无意之中,不吃了妹子的几片肉。现在轮到了我自己┅┅有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鲁迅《狂人日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鲁迅留学日本时中国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狂人日记》发表的背景、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塞罗突破了城邦时代人与奴隶、公民与非公民、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界限,提出了所有人平等的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张扬了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意识,人文主义者还大力提倡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如勤勉、守信、坚忍、自制、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等,从而为近代意义上公民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世纪的公民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与古希腊罗马的公民理论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17、18世纪的公民还在范围和数量上得到了拓展:公民身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法律规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从公民及公民权利发展的动力源来看,主要是通过社会运动和革命战争的形式,使公民及其权利的范围得到了扩展,如英、法、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使原来封建专制制度下的臣民获得了资产阶级国家公民的身份。

    ——摘编自张博颖等《西方公民观和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在1914年的日记里,胡适批评道:“吾国之家族制,实亦有大害,以其养成一种依赖性也。”后来,他陆续以嘲讽口气写下了《差不多先生传》、《麻将》,希望找出国人“日用不知”的各种毛病,引起对“旧的文学、政治、伦理”的警惕。此外,胡适还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在《我的信仰》中胡适则表示:“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所谓“思想得好”,就是不依傍、不盲从。而1919年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时,胡适又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注:胡适留美时导师杜威的主张)的“评判的评判”。从“五四”前后到1932年的十几年间,胡适一直在大声疾呼“科学”,强调只有用科学的精神教育国民,国家才能强大。

    ——摘编自朱承《胡适与现代中国国民意识塑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公民观的内涵,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胡适新国民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