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3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选择题 6 题,null 4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2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的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B.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 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D. 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A. 孟子

    B. 韩非子

    C. 墨子

    D. 荀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有关惩治腐败的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

    A. 儒、道、法、墨

    B. 道、儒、法、墨

    C. 儒、法、道、墨

    D. 道、法、儒、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越来越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何以知之。”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 儒学仁政思想的影响

    B. 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形成

    C. 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

    D.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民族迁徙频繁,但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到秦大一统时期,各民族和睦相处于中华大地,即便后来是蒙古人和满人入主中原也维持了这种相对的稳定。出现这种局面的决定因素是

    A. 政治稳定

    B. 经济繁荣

    C. 文化认同

    D. 国家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相异于上述思想的是

    ①墨家学派

    ②儒家学派

    ③智者学派

    ④斯多亚学派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诸子百家代表了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

    B. 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派别

    C.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与统治者对学术的重视是有关系的

    D. 是中国学术文化与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

    ①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

    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这段话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 西周

    B. 春秋战国

    C. 秦朝

    D. 明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校校长经常这样教育学生:“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为人处世不可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校长的教育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近平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①孔子的“礼”

    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宗法制

    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 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C. 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 民贵君轻

    B. 兼爱尚贤

    C. 中央集权

    D. 无为而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 百家争鸣

    B. 焚书坑儒

    C. 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

    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兼相爱,交相利”

    ④人贵贱有“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他最早把道家思想发展为道教

    B. 其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源泉

    C. 他提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倡导法治

    D. 他提出“天人感应”,主张顺其自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 诸侯争霸局面

    C.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 商业繁荣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排列应是

    A. 儒、道、墨、法

    B. 道、法、儒、墨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秦国丞相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于是集合门客们编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意图

    A.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 兼容糅合诸子思想

    C. 保存凸显诸子思想

    D. 控制思想巩固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时期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②分封制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

    ③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

    ④诸予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A. 选官路径推崇举荐

    B. 按照才能选拔官员

    C. 通过选官实现平等

    D. 选关对象普及平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列对“百家争鸣”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有

    ①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②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③所谓“争鸣”,指各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④这些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①社会的剧烈变革

    ②私学的兴盛

    ③出现思想解放运动

    ④各国纷争的环境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陈独秀

    A. 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 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 发动新文化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 提倡学术自由,普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的演说中提到“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从中可以分析出

    A.孙中山已正确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源  

    B.孙中山认识到了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孙中山认为革命军应是政治、军事并重的新型军队

    D.孙中山否定了革命党的历史功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阅读了《巴黎圣母院》《基督山恩仇记》《唐·磺》《悲惨世界》等一系列相关的作品。依据你的判断,他们研究的课题可能与哪一文学流派有关(   )

    A. 解冻文学   B. 古典主义

    C. 现代主义   D. 浪漫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漂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下列与这一创作风格相符的文学作品是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

    C. 《老人与海》

    D. 《格尔尼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列有关著名画家梵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被后人称为“狂人”画家     

    B.是意大利的印象派代表人物

    C.属于极端个性化艺术家的典型    

    D.作品以《向日葵》系列最为知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6 题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表明当时

    A. 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

    B. 三教合一有了新的发展

    C. 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

    D. 文化观念呈现多元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排列应是

    A. 儒、道、墨、法

    B. 道、法、墨、儒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儒、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A. 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B. 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C. 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 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 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 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 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 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这场革命运动的“旗帜”是

    A. “民主共和”

    B. “革命统一战线”

    C. “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D. “工农武装割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4 题
  1.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这里的“意识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

    A. 春秋

    B. 战国

    C. 秦朝

    D. 西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墨家的“兼爱”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转变中,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古代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受到扼制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学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

    A. 墨、道、儒、法

    B. 道、儒、墨、法

    C. 儒、道、墨、法

    D. 墨、法、儒、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君齐桓公田午,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各国、各家学者纷至沓来……“邹衍、淳于髡……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

    ——《盐铁论》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孟子·公孙丑下》

    “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司马光《稷下赋》

    (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特点。

    材料二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人权宣言》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中《孟子·公孙丑下》观点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观点不同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2: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3:“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1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据材料2,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

    (3)据材料3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