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字词书写 1 题,选择题 4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中古时期,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主zǎi了欧洲人的生活,jìn gù着人们的思想,è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引起广泛的不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B.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C. “很好,”我父亲叫到,“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

    D. 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B. 为了防止结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 眼前的油茶树含翠吐绿,摇曳生姿,把天堂山装点得生机盎然。

    D.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B. 她真是太优秀了,在这个团队中总是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

    C. 在他的舞台上,他的这一连串表演,简直是气吞山河,让人眼花缭乱。

    D. 进入春天,鼠害猖獗,于是他殚精竭虑,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鼠方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热的包子咧!刚出笼的……”十一二岁的小伙计,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

    B. 这山峡,天晴的时候,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C. 红军十五天五战五捷,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为此,毛主席写了光辉诗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D.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滴泪,凄切、深挚,千年之后,于每一个朗月高悬的无眠之夜,在相思悲愁者的眉间、心上静静流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⑴《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的不朽名著,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时,曾易名《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下面描写内容,写出《红星照耀中国》中相应的人物。

    ①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②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⑶下列说法与《红星照耀中国》中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事件顺序来记录见闻的,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B.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是向季邦。

    C.《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指的是朱、毛会师井冈山。

    D.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语文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人无信不立”后,学校开展“诚信进校园”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⑴(宣传发动)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个宣传标语。(不得使用“人无信不立”,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⑵(活动设计)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以“诚信”主题的漫画展览。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⑶(新闻点击)活动中,有人看到下面一则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持的“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6月29日下午在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举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负责同志以及19家中央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和骨干编辑记者共1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人民日报、新华社负责同志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分别发言。启动仪式后,各媒体进行了集中采访活动。

    标题:

    ⑷(漫画展览)活动中晓华收集到这样一幅漫画,可是她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请你向她作一解说。(注意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唐朝韦庄的《早发》一诗,完成小题。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注)圭(guī):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

    ⑴诗歌题为“早发”,简要分析首联和颔联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⑵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子昂碎琴》一文,完成小题。

    子昂①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②,顾左右曰:“辇千缗③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④?”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⑤,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⑥,驰走京毂⑦,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⑧,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⑨溢都。(选自《智囊全集》)

    (注)①子昂:即陈子昂,唐代诗人。②突出:挺身而出。③辇(niǎn):载运。缗(mí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文为一緡。④可得闻乎:意思是能不能弹给大伙欣赏一下。⑤偕往:一同前往。⑥百轴:百卷。⑦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⑧役:弹奏,有谋生之意。是低贱的乐工所弹奏的。⑨声华:声名。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辇千缗市之(      )           ②余善此乐(      ) 

    ③如期偕往  (      )           ④捧琴语曰(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其文轴遍赠会者

    A.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         B.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C.投以骨(《狼》)               D.盖以诱敌(《狼》)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此  乐  贱  工  之  役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4.文中陈子昂“声华溢都”,其原因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2014年初,一封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留德学子的回信传遍全球。“走,回中国!”一时间归国成潮。这是一个国家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良好的政治环境、强劲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市场份额,对留学生形成了强大的吸附力。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的肺腑之言就道出众多海外学子的心声:“在外国做得再好,也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旁观者。回到国内,我会成为祖国变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来中国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量也在迅猛增加

    (材料二)下表是“归旧潮”的有关数据

    “归国潮”经历三段式发展期

    (材料三)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超过七成是有留学背景的“海归”。目前,全国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300多个,近8万名留学人才创建了一大批如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与高徒陈宇翱、陆朝阳先后回国,他们组建了一支令世人倾慕的中国物理界的“梦之队”。“打破体制壁垒,制定优惠政策,诚纳天下英才”,在“归国潮”风起云涌之际,国家有关部门敏锐地把握住中国的发展大势,适时做出了加快人才建设的诸多战略决策。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近几年,80%左右的留学生归国,促使来华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最迅猛增加。

    B. 我国政治、经济和市场强大的综合实力是形成留学生“归国潮”的主要原因。

    C. 众多海外留学生不愿在国外做“旁观者”,希望同到国内,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D. 潘建伟与高徒回国,是中国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的一种具体表现。

    2.阅读(材料二),请分别概括“归国潮”三个阶段“回流率”的特点。

    3.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归国潮”为我国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担当的力量》一文,完成小题。

    ①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他说,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②而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

    ③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A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B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像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C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④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蚕到死丝方尽;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是“四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是时代楷模燕振昌“克勤克俭,忠诚敬业,勤勉热心,求真务实”的真心。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⑤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青一代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

    ⑥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⑵选文第⑤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③段中的A、B、C三个画直线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3.简析选文②~⑤段的论证思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包利民的《碎暖》一文,完成小题。

    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

    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③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字。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我一看,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

    ④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一次下午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你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泡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

    ⑤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而自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一个老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听从敬服。

    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许多纸条粘贴在上面,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比如说:“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每一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我想,当长大的孩子们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写给自己的纸条,心里该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

    ⑦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抛弃,她却从不悲伤黯然,也从没有怨恨过抛弃自己的父母,她说她也有亲情,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已经塑了封,急促的字迹,仿佛临时匆匆写就。开始是一串年月日时,估计是她的生日,然后有几句话:“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

    ⑧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家人呕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几个字,瞬间消融了心里的坚冰,流淌着暖暖的感动。

    ⑨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才会于变迁中而不苍凉,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②~⑧段,依据示例按顺序填入恰当内容。

    ①________——②________——温暖地融入——③________——④________——温暖地召唤

    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分析第②段划横线句中“撞开”一词的表达效果。

    ⑵选文第③段划横线句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选文第⑤段内容,请概括出老师让“我”敬服的优点,并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

    4.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5.结合选文,试从内容、结构、主题三个方面分析题目“碎暖”的妙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作文

    生命中的惊喜让我们感到无限欢悦。意想不到的礼物是惊喜,柳暗花明的发现是惊喜,他乡遇故知的邂逅是惊喜,雪中送炭的帮助是惊喜……

    请以“惊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②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③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④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