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马陵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材料体现的是

    A. 周初分封   B. 商鞅变法   C. 秦设郡县   D. 汉初分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 名人》中的第75 位名人的评语是“孔子之前对人类思想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第75 位名人是( )

    A. 老子   B. 墨子   C. 孟子   D. 庄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

    A. 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 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 商朝时期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 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是指东汉

    A. 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B. 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C. 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应追溯到

    A. 元谋人   B. 炎帝、黄帝   C. 尧舜禹   D. 三皇五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8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

    A. 在这里发现了中国境内己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的化石

    B. 这一遗址在我国首都北京境内,并且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C. 在这里发现了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

    D. 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个初一的同学说他误入时光隧道,到达了原始社会的河姆渡地区,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用铁制农具收割粟,通过都江堰引入黄河的水灌溉。大家都说这是假的,因为有几处错误。是几处呢?

    A. 5处

    B. 4处

    C. 3处

    D. 2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钢器,它制造的时代以及它内部的文字应该是(  )

    A. 商代,甲骨文   B. 商代,金文

    C. 西周,甲骨文   D. 西周,金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朝代、历史时期兴替呈现正确的是:

    ①夏—商

    ②商—东周

    ③商—西周

    ④西周~东周

    ⑤战国—春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所示工程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技术的先进水平。这一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灵渠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他出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曾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寻找能够接受他的主张的国君,结果失败,他决心推动人们去施“仁”。他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庄子

    D. 荀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 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以下最能反映这一 状况的史实是(  )

    A. 佛教传入中国

    B.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 道教在中国兴起

    D.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封建皇帝,他最主要的功绩是

    A. 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B. 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 修筑长城抵抗匈奴

    D. 开凿灵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一幅与秦朝有关的想象图,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楚汉之争   B. 陈胜、吴广起义   C. 巨鹿之战   D. 牧野之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的是

    A. 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

    B. 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

    C. 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

    D. 蔡伦于公元105年改进造纸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统治者励精图治,使西汉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局面,史称“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指

    A. 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B. 西汉初年的政治清明局面

    C. 文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 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惜秦皇汉武,言之有理即可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帝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 创立中央集权制

    B. 统治期间出现“光武中兴”局面

    C.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D. 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下图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

    A. 秦朝、汉朝

    B. 西汉、东汉

    C. 汉、三国

    D. 三国、西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是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能够通过下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②文景之治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南朝时的《大明历》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这部历法的制定者在1967年被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历法制定者是谁?他的最突出贡献是什么?

    A. 张仲景,写有《伤寒杂病论》

    B. 祖冲之,最早精确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C. 祖冲之,最早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D. 华佗,制成“麻沸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关于秦汉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 《伤寒杂病论》是医圣张仲景的著作

    C. 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D. 华佗制成“麻沸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图书法作品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这一作品的首书者是

    A. 王羲之

    B. 顾恺之

    C. 李白

    D. 苏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摇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魏书》记载:魏主(孝文帝)下诏:夫土者,黄中之色,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祖,出于黄帝,以土德黄,故为拓跋氏。万物之元也,宜改姓为元。诸功臣旧族……皆改之。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指出这一事件的目的。归纳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两项内容及这一事件的结果(不能照抄材料)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这一历史事件有何作用?

    (3)从这两个历史事件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与西域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三:

    魏晋时期,国家分裂,但经济有发展。东晋政府……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加上这一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条路是谁最先开辟出来的?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除了物品交流,还有技艺和文化的交流,中国西传的技艺有什么?东来的技艺和文化又有什么?(据材料二各举两例即可)据材料二指出丝绸之路的作用。

    (3)材料三中江南经济出现了什么情况?从材料三中归纳出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

    (不能照抄原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