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0 题,其中:
单选题 35 题,综合题 4 题,实验题 1 题
简单题 30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5 题
  1.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植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B.肥田之沃,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

    D.前摘未熟红杮,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种限制酶可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 B.基因工程可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C.基因工程所需的质粒可从酵母菌中获得 D.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间的交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人体血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中的水只能来自淋巴和组织液

    C.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D.血浆pH相对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指由体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C.内环境的稳态指成分和理化性质都稳定不变的状态

    D.内环境是动、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为感受器 B.图中③为传出神经

    C.当①受损时,刺激③机体仍能产生感觉 D.刺激①产生的兴奋可通过②处单向传递到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兴奋在bc处传导不消耗能量 B.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⑤中扩散

    C.兴奋在bc处传导时,会形成局部电流 D.图中a为突触小体,④⑤⑥构成了突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作用于神经元、某些肌肉或腺体 B.都能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开放

    C.某些激素、气体也可作为神经递质 D.需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关于人体各级神经中枢及人脑高级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饮酒过量的人语无伦次,其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

    B.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C.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能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D.考试专心答题时,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W区参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将在室温下(25℃)饲养的某种哺乳动物(体温为37℃)放入0℃环境中。该动物体内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散热量减少 B.耗氧量增加 C.汗液分泌减少 D.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为某种调节机制示意图,下列不属于该调节机制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调节 B.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C.血液凝固过程的调节 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发挥作用,以体液调节为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描述中,与维持内环境稳态无关的是(   )

    A.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

    B.干渴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C.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减少引起组织液增加

    D.抗原侵人机体后,血浆中的抗体与之特异性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关于人体内T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的作用相同

    B.如果T细胞遭到破坏,体液免疫将完全丧失

    C.T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在骨髓中成熟

    D.HIV主要侵人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为腮腺炎病毒初次侵入人体后产生的免疫应答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d为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之裂解死亡

    B.细胞b将抗原呈递给细胞f,后者立即产生免疫活性物质n

    C.机体针对腮腺炎病毒产生免疫应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D.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腮腺炎,主要与体内产生的细胞c和e相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植物根的向水性(即弯向水多的一侧生长)与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的一种蛋白质

    B.生长素会由水少的一侧向水多的一侧极性运输

    C.水多一侧的细胞纵向长度比水少一侧的细胞长

    D.根的向水性体现出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空间特征 B.种群密度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D.调查种群密度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实验室常借助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进行计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

    B.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应对样品液进行稀释

    C.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全部统计计数

    D.每天定时取样并计数,可以发现酵母菌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海岛上黑尾鸥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时间(年)

    2

    4

    6

    8

    10

    12

    14

    增长速率(万只/年)

    0.6

    1.46

    2.3

    3.0

    2.3

    0.6

    0

    A.调查黑尾鸥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第12年,黑尾鸥种群的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C.第14年,黑尾鸥种群数量最大,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第10年,增长速率开始下降,说明开始出现环境阻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地区的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在19世纪中叶以前,该种群中S基因频率为5%;随着该地区工业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将树干熏黑,该种群中S基因频率变为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的桦尺蠖种群不一定发生了进化

    B.桦尺蠖体色有黑色和浅色,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桦尺蠖的基因

    D.S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趋势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关于群落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D.森林中动物的分层现象比草原动物分层更明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关于分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强

    D.分解者分解植食性动物遗体时,在该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机环境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输人生物群落

    B.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都能自给自足的系统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二者均沿着食物网循环流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如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II、Ⅲ、IV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缩短食物链可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该图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

    C.M1可表示太阳能或者化学能,M2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D.可用该图描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生物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B.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人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C.捕鱼剩余量维持在K/2左右有利于对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

    D.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禁止开发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诱变育种可以快速获得具有新基因的纯合子

    B.选择育种不仅周期长,而且可选择的范围有局限

    C.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进行重组,育种进程缓慢

    D.诱变育种可通过引发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达到育种目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物种a因地理隔离成为甲、乙两个种群,分别生活在两个岛屿上。若干年后,调查两个种群中关于某一性状的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基因型

    甲种群(个)

    乙种群(个)

    XAXA

    200

    0

    XAXa

    50

    100

    XaXa

    100

    30

    XAY

    150

    50

    XaY

    100

    30

    A.甲种群中,XA的基因频率为50%

    B.个体死亡,对乙种群中XA和Xa基因频率的影响更大

    C.乙种群中,全部的XA和Xa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D.甲、乙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差异,说明甲、乙已成为两个新物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图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①能促进肌糖原分解

    B.激素②由胰岛A细胞分泌

    C.饥饿时,激素①与激素②的比值升高

    D.激素①与激素②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如图将灵敏电流计的两极分别置于某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并刺激c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c处前,电流计指针处于表盘中央

    B.刺激c处前,a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C.刺激c处后,b处膜电位将发生改变

    D.刺激c处后,电流计指针发生一次向左的偏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能促进鱼类生长激素(GH)的释放,而5-羟色胺(5-HT)抑制鱼类GH的释放。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多肽)和5-HT的特异性拮抗剂盐酸米安色林(MIS)拌在饵料中投喂草鱼进行实验,6周后,测得每组血清中CH含量如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LHRH-A和MIS对草鱼GH的释放都有促进作用

    B.LHRH-A和MIS对草鱼GH的释放具有协同作用

    C.该实验最好选取生理状况相似的成年草鱼作为实验材料

    D.据实验结果推测,LHRH-A能被草鱼吸收并保持其生物活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均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A.为确定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可检测有无特异性抗体

    B.再次注射抗原后,能引起二次免疫应答的是A组和D组

    C.再次注射抗原后,取D组小鼠血清加入抗原乙会出现沉淀

    D.若抗原甲为过敏原,则再次注射抗原后A组和C组出现过敏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为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运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含量更多,背光侧细胞生长更快,从而向光弯曲生长。有人做了下图所示实验(a~f表示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含量)。下列选项中,可用来确定植物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侧生长素被分解所致的是(   )

    A.a>b、c=e<d=f B.a=b、c=d、e>f

    C.a=b、e<c=d<f D.a>b、e<c<d<f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下列关于用样方法调查某种生物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B.取样的关键是要在该种群分布均匀的区域取样

    C.若样方内的种群个体数太少,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D.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潮间带生长着许多藻类,其中浒苔数量最多。研究人员向该区域引入一定数量的滨螺(一种常见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浒苔),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区域藻类种类数增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所有的藻类以及滨螺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藻类种类数增加可能是因为滨螺大量捕食浒苔所致

    C.不断增加引入的滨螺数量,藻类种类数也会不断增加

    D.引入滨螺前,浒苔种群数量因缺少天敌而呈“J”型增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下图甲为某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局部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乙中,输入蚕的能量可表示为B1+C1+D1

    B.图乙中,蚕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C.图甲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的生态学原理

    D.桑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可用C表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代谢平衡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只有3×10—5~1.4×10—4mg/mL,而1mg甲状腺激素就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这体现出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此外,激素调节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病因很多,其中一种原因是由于机体产生了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该抗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据此推断,该病属于_________病;与正常人相比,该病患者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___。

    (3)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这体现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群落演替按照演替的方向不同可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进展演替指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结构和种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等;逆行演替正好相反。某风景名胜区因人类的过度开垦活动,近年来常受旱涝天气影响,导致较大规模植被退化。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风景名胜区进行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__(填“进展”或“逆行”)演替,人类的过度开垦活动对其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对该地区采取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来促进自然生态修复。修复过程中不同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

    (单位:株/100米)

    树种

    2003年

    2008年

    2013年

    2018年

    刺槐

    24

    12

    7

    10

    朴树

    5

    10

    17

    51

    黄连木

    8

    8

    11

    14

    苦楝

    0

    0

    0

    1

    棠梨

    0

    0

    1

    3

    臭樁

    0

    1

    3

    3

    ①与2003年相比,2018年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修复过程中,该地区的演替速度比初生演替更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随着部分植物种群数量的增加,该风景名胜区土壤和气候条件也逐渐得到改善,逐步恢复旅游观赏产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价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玉米(二倍体)长果穗(H)对短果穗(h)为显性,黄粒(F)对白粒(f)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为提高产量,在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白粒和短果穗黄粒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长果穗黄粒(HhFf)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快速育种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育种方案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F1杂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杂交得到的F2(HhFf)种植一年后,其子代出现了杂种优势衰退的现象,其原因是HhFf产生配子时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子代出现了一定比例的纯合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种瓜的瓜形有高圆、椭圆两种,由基因A、a控制;瓜皮颜色有绿色、白色两种,由基因B、b控制;瓜上的纹路有齿纹、网纹两种,由基因D、d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均位于细胞核中)。某兴趣小组用纯合高圆白皮齿纹瓜与纯合椭圆绿皮网纹瓜杂交,F1全为高圆绿皮齿纹瓜,F1自交得F2,F2表现型及比例为高圆绿皮齿纹瓜:高圆白皮齿纹瓜:椭圆绿皮网纹瓜:椭圆白皮网纹瓜=9:3:3:1。回答下列问题:

    (1)三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F1自交产生的F2有4种表现型,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

    (2)请推测出现F2的表现型及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请选择合适的材料作为亲本,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验证(2)中你的推测。(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利用植物激素提高微藻(指在显微镜下才能辨别其形态的微小藻类群体,如小球藻)生长速率是降低微藻生物柴油开发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培养液中小球藻的细胞密度来探究IAA和NAA(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球藻生长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柱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培养液中小球藻的细胞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培养液中所有的小球藻可构成一个___________。

    (2)根据上图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出现上述实验结果的原因,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A、B、C三组小球藻的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表:

    A组

    B组

    C组

    叶绿素含量(ug/L)

    541.61

    729.88

    633.93

    根据上表实验结果推测,B组和C组小球藻细胞密度大于A组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综合考虑生产成本,你认为__________(填“IAA”或“NAA”)更适宜于大规模培养小球藻,作为生物柴油的生产添加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