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非选择题 5 题
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古罗马法规定,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家庭财产,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A. 注重人伦关系的渗透

    B. 突出男性成员的法律地位

    C. 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D. 用血缘亲情维护共和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商王朝的真实性,因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以及殷墟等一系列考古发现而得到证实。商代历史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信史。然而,对于夏王朝的真实性,仍有学者持怀疑态度。下列史料对于夏王朝的存在提供无可质疑的证据是

    ①齐青铜器叔夷钟铭文记载“溥受天命,伐夏祀,……咸有九州,处禹之堵(土)”

    ②西周青铜盨,铭文为“天命禹(敷)土,堕山浚川”

    ③《尚书》中记载“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④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关于夏朝的记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愈来愈大。这反映出汉代

    A. 承继秦制,有效地加强中央集权

    B. 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基础

    C. 皇权加强,“国”与“家”同构

    D. 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大中九年(855年),博学鸿词科考试漏泄题目,为御史所弹劾,礼部侍郎、考试官、监考官均受到处分;昭宗乾宁二年(895年),进士25人及第,一时“物议以为滥”,御史陆扆复试举子,查出不合格者十余人。由此可知,唐代

    A. 科举制弊端丛生难以为继

    B. 御史具有监察科举的职责

    C. 统治者分权制衡肃净考风

    D. 御史把持选拔人才的大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A.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C.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 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79年5月,曾两次担任美国总统的格兰特访问上海。由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在介绍格兰特时写道:“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践祚之后,……恩周朝野,民间不忍拘禅位之例,仍复尊之为皇矣。”这反映出当时

    A. 社会上崇洋之风盛行

    B. 新式报刊迎合民众心理

    C. 社会與论受教会控制

    D. 开始介绍西方政治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顾颉刚说:“我们决不因为古物是值钱的古董而特别宝贵它,也决不因为史料是帝王家的遗物而特别尊敬它,也决不因为风俗物品和歌谣是小玩意儿而轻蔑它。在我们的眼光里,只见到各个的古物,史料,风俗物品和歌谣都是一件东西,这些东西都有它的来源,都有它的经历,都有它的生存的寿命。”这表明,顾颉刚主张

    A. 史料应具有平等性

    B. 无差别地使用现有史料

    C. 谨慎运用实物史料

    D. 根据史料归属确定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这些改动的前提是

    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C.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据统计,截止到1979年上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两千多万人。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者人数比1978年增加了35.6%,其中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就业岗位

    C. 国企改革的深化推动城市所有制变革

    D. 就业压力助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至少三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发明并应用一些牙齿清洁法,只不过同古代达官贵人才有私人浴室一样,牙齿的清洁程度是与社会阶层挂钩的。将牙膏首先批量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销售、推广到普通大众的是美国的高露洁公司。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 新科技发明的出现

    D. 工业化生产的推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2/3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同时又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1984年仅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粮食就达2680万吨。这一状况

    A. 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B. 弱化了苏联经济的更新能力

    C. 使得苏联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 提高了美苏世界经济话语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漫画载于2018年3月9日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网站,题目是《自筑壁垒》,它从深层次说明了

    A. 当今世界单极格局仍不可动摇

    B. 中美两国的核心利益矛盾突出

    C. 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任重道远

    D. 贸易保护主义让美国陷入孤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

    1949年〜1958年

    护照中的外文先后有法文,英文、俄文标识。护照号码多为6位印刷号码,护照签发量不大,多前往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1959年〜1978年

    逐渐将护照中的俄文改为法文,外文为英文、法文两种文字。护照开始增加简单防伪特征,如水印、凹版印刷等。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护照制度建设处于停滞阶段。

    1978年〜1990年

    这一时期护照将之前护照中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文字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护照号码也逐渐升至7位数号码,新中国迎来了公民因私出国的笫一个高潮。1980年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签证条例》,才有了专门的法律规定护照的颁发管理。

    1990年〜2000年

    中国护照逐渐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护照标准设计,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护照号码由7位升为9位。

    2000年以后

    普通护照签发数量又迎來一次新的高潮,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200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对申领护照的当亊人和相应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等作了详尽规定。2012年5月启用电子护照,我国护照签发已迈入全数字化的新时代。

    ——据李悦勤《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与发展探析》等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护照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8年夏,战事对同盟国越来越不利。虽然奥匈帝国国内的少数民族领导人一直对哈布斯堡皇帝保持忠心,但此时他们不得不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了……对他们来说也是脱离旧的帝国的时刻,接受协约国所宣扬的民族主义是必走的路了。此时的奥匈帝国已经无法将这众多民族联合在一起了。其他成员也对帝国丧失了信心:经济发展已经停止,新的经济发展的希望也消失了,战时许多战前在奥地利部分引入的开放政策被取消,这使社会主义者非常气愤。在这些条件下极端民族主义者获得了许多支持者。1918年9月和10月,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1918年11月3日奥匈帝国与协约国达成停火协议。

    战争的结束也是奥匈帝国的终止。对战胜国来说,按照伍德鲁•威尔逊宣布的十四点计划奥匈帝国分裂为许多民族国家是必然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分裂奥匈帝国并非协约国的战争目的,这个建议一直到战争后期才获得支持。相反的,许多人认为奥匈帝国的分裂并不解决当地的民族问题,而只是使得这个地区更加不稳定。

    ——摘编自《没落的帝国:奥匈帝国的瓦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奥匈帝国瓦解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战后战胜国对奥匈帝国的处理产生的主要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期,聂荣臻被确定为领导新中国科技工作的负责人。他亲自参与领导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并向中央军委建议:研制少量的导弹、核武器,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核讹诈。聂荣臻认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上发达国家,应该迅速掌握世界科学技术现有的成就,避免不必要地从头研究国外早已解决的问题、走弯路。越是强调自力更生,越应该注意学习和掌握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否则将浪费许多时间和力量。聂荣臻结合革命战争年代组织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用于科学技术工作,对“两弹”技术攻关。“两弹”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其威慑力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自邵青文《聂荣臻与中国国防科技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聂荣臻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前工业化时期(15—18世纪),英国乡村社会经济关系的深刻变革有两大最突出的现象,即乡村工业的广泛兴起和圈地运动的普遍发生。以毛纺织业为主体的乡村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横向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人口的互动,城市资本对农村的渗透以及城市对乡村经济辐射能力的加强。到工业革命前夕,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遍布广大农村地区,加快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据《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知识分子以“民族自救”为己任,毅然深入偏远落后的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他们开展艰苦细致的扫盲工作,倡导革除陋俗,引进推广农业技术,建立生产、销售、信用等合作社,努力构建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全面抗战爆发后,运动被迫中止。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苏维埃政府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位,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兴办一批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有计划的发展商品经济……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据《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乡村建设运动相比,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特点,并对两者分别加以简要评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企业亏损严重。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果断决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1979年到1984年,政府多次提高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985年开始,除政府合同定购的少数品种外,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长达30余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宣告结束;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双轨制”,允许企业对完成计划后的超产部分自主定价。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逐渐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1998年起全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随后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等一些法规、制度也陆续出台。

    ——摘编自李林茂、李愈茂《价格改革回顾与瞻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