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同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候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一做法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促进了民族交融

    C. 强化了人伦秩序

    D. 发展了小农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发现让“海昏侯”迅速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引发了学术界的争鸣。下表为西汉海昏侯“海昏”爵号的三种历史解释,据此可知

    学术专家(组)

    历史解释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

    “海”为鄱阳湖,昏为“西方”,“海昏”代表着刘贺的海昏侯国住于“鄱阳湖以西”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

    “ 海”“晦” 通假,” 晦”有“ 黑 如 晦”或“晦浊”的辞意;“昏”字很可能与“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之“昏乱”有关。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辛德勇教授

    “海昏”爵号的政治象征意义不大,方位说

    可能性更大。“昏”虽代表方位,但不是

    指“西方”,而是“西南方”

    A.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

    B.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C.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解释莫衷一是

    D. 综合多种历史解释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这种现象说明

    A. 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

    B. 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 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D. 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人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中矣!

    这体现了李时珍

    A. 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

    B. 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

    C. 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

    D. 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04 年清廷颁有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 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近代商会的发展

    A. 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

    B. 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C. 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康有为在辛亥革命后说:“痛人心之肆落,吾不能忍也;噬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政治之月腐败,吾不能忍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据此可知,康有为

    A. 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B. 积极维护满清统治

    C. 缺乏爱国主义精神

    D. 强烈反对社会变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

    A.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

    B. 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 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

    D. 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78- -1991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

    A. 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

    B. 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

    C. 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

    D. 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任何人不得为他人有所允诺”。盖尤斯也在《法学阶梯》中指出“我们不能通过外人实现取得”。据此,罗马法学家强调

    A.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诉讼程序的规范

    C. 法律行为必须亲自履行

    D. 法律形式的完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08 年,美国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评论说:“两党犹如两个瓶子。每个都贴着表明所盛液体的标签,但每个都是空的。”作者旨在强调美国两党制

    A. 失去民心,徒有其表

    B. 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C. 脱离国情,违背潮流

    D. 分歧缩小,利益趋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为《1850 -1900 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表)(单位:百万吨二氧化碳)。据此可知,当时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50年

    122.7

    15.2

    19.6

    19.8

    1870年

    228.7

    76.7

    50.6

    98.7

    1890年

    353.3

    208.4

    97.9

    402.1

    1900年

    420.1

    327.0

    129.4

    663.3

    A. 世界环境破坏源于英美经济发展

    B. 英国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

    C. 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

    D. 英美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德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认为: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 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下可以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 联合国的成立

    B. 朝鲜半岛的分裂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 世贸组织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来通行的都是居家养老,并形成一整套的完备体系。民间社会通行的

    主导观念是“父母在,不远游”;因“孝”为“忠”之基础,故统治者提倡的也是以孝治天下。自隋朝开始,法律就严禁祖父母、父母在世时,子女“另立门户、分割财产、供养有缺”。在思想观念上,民众自幼就接受儒家孝道教育,元代《二十四孝》成为专对幼儿进行孝道教育的通俗读物。历朝还经常以皇帝下诏的形式旌表和奖励孝子,康乾时期还曾多次在宫中举行宴请民间老人的“千叟宴”。除此之外,宋、元、明、清时由官府举办的救助机构遍设于全国府、州、县,历代还有各种养生方法的流行。

    ———摘编自郭培贵《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

    中国现代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对比表

    类目

    时间  

    养老方式

    属性

    变迁过程

    1949- 1956年

    土地养老

    个人养老

    随土地制度改革,依习俗自发演变,自上而下

    1956- -1978年

    集体养老

    集体养老

    政府引导,由初级向高级演变,自上而下

    1978- -1992 年

    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

    安徽农民创新,政府向全国推广,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

    1992--2002 年

    老农保

    个人缴费为主的社会养老

    政策引导、地方自建,自上而下

    2002--2013年

    新型农村养老

    个人、政府、地方分

    担的社会养老

    中央主导,先在地方试点后全国推广,自上而下

    ———孙贵博《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的过程与结果》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居家养老体系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重视居家养老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现代农村养老制度变迁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

    说明养老制度的历史价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短促的二十世纪仿佛一张三联画,或者说,像一个历史的三明治。从19 14 年起,到二次大战结束,是大灾难的时期。紧接着,是一段经济成长异常繁荣,社会进行重大变迁的25 至30年期;这短短数十年光明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恐怕远胜任何长度相当的历史时期。而本世纪的最后一部分,则是一个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

    ———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1914~1991》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论述须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中期,州县借口弥补所征赋税银两在熔铸中的损耗,于正赋之外而任意加增税额(火耗)。顺治和康熙皇帝先后颁布过禁令:官吏征收钱粮,私加火耗者,以犯赃论。但是,在低俸禄制度和官僚体制下,不仅屡禁不止,反而有增无减。到雍正时,积弊已久,农民不堪重负。为解决由于州县加增火耗和滥摊派而引发的严重的社会问题,雍正果断决定实行耗羡归公和高薪养廉之制。耗羡归公后,耗羡银的用途主要有三:一是用于各官养廉;二是弥补地方财政亏;二是冲地方公务之费及“通省遇有不得已之费,即可支应。”此举先由山西、河南开始,然后推行全国。

    ———摘编自佟春林《雍正的耗羡归公和养康银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雍正年间耗羡归公制度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耗羡归公制度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当1914年8月大战爆发后,日本朝野好战分子,都认为大战是变中国为日本附属国的绝好时机。1914年12 月,日本政府正式确立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 月,袁世凯被迫答允了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

    英、法、俄、意等帝国主义由于本身已陷入欧战,为了保存自己侵华的既得利益,竞相与日本妥协和勾结。1917年春,英、法、俄、意等国纷纷与日本订立密约,迎合讨好日本,出卖中国。在大战期间,惟有美国是日本独霸中国的一大心患。美国在与日本的抗衡中,政治上有争夺也有勾结,经济上则乘虚而入,渗透扩张。1917年11月在华盛顿与日本签订的《蓝辛石井协定)则是美国政治上妥协日本,经济上抗衡和威胁日本的文证。

    ———摘编自陈国清《简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若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侵华格局的变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周敦颐(1017—1073年),仁宗时在各地做州县官,讲授《易》学,号濂溪先生。周牧颐取《老子》和道教的学说,与《易》经相糅合,著《太极图说》,又著《通书》阐发宗旨。他采《老子》的“有生于无”说,提出天地、阴阳、五行、万物都出于太极和无极,最后又回到太极、无极。这种对自然界的说明,应用到人类社会:“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故天下之众,本在一人(皇帝)”。周敦颐还汲取佛教的禁欲主义,与他的无极说相结合,进而创立了“无欲”的说教。“无欲,故静”,“静”是最高境界,也是人类的最高的道德标准,由此提出“主静”之说。周敦颐认为,人们如果“主静’’,也就能做到“诚”。“诚”即是“无为”,“寂然不动者,诚也”。从而提出“诚”的概念,认为这是“圣人之本,性命之原,五常之本,百行之原”。

    周敦颐的学说在仁宗时代还并没有多少社会影响,他在当时的学术地位,也是不高的,但是后来的理学家对他极力推崇。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周敦颐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周敦颐上述思想产生的主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