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竞

    题壁,慨然成咏①

    宋之间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注】①公元705年,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竞都是与宋之问同时在朝的诗人。他们都因获罪被贬往岭南各地。宋之问因病晚行,当途经端州驿时见他们在墙壁上的题诗,便感慨地写下这首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用“逐臣”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用“承”字表明了敢于担当的勇气。

    B. “谓到南中每相见”与颔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现实与愿望的反差。

    C. “分乡县”“音信稀”和“每相见”遥相照应,抒发了诗人内心悲凉的情感。

    D. “自怜能得几人归?”用设问的方式,以深沉的长叹收结全篇,极富表现力。

    E. 这首诗平易晓畅、明白如话,遣词造句十分贴切自然,读起来音韵和谐。

    2.有人说,本诗所写情感波澜起伏,跌宕生姿。请结合全诗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

    周志雄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发展、繁盛,不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但它已然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中国网络文学与好莱坞的电影、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并称为当今四大文化奇观,道出了这样一个事实,网络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以来的新文学谱系是不同的。网络文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应时代而生,主要吸收了古今中外通俗文学及影视、游戏、动漫等大众文化的经验。

    中国网络文学道路已经显示出其独创性与可行性。中国现代文学主张要为现实、为人生,表现自我。鲁迅、巴金、茅盾、老舍等人的小说借鉴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创作了现代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受外来文学的影响,中国现代小说常见浓墨重彩的心理描写,运用多线并进的结构形式,刻画“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式的主人公,艺术含量和思想密度大,小说风格滞重、沉郁、苍凉。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讲述奇人奇事,叙述人物的困境和愿望的实现,故事跟着人物走,人物跟着理想走。网络小说故事性强,结构显得简单,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要稀薄,更注重娱乐性,风格上轻松、明朗,充满谐趣。

    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经济现代化社会程度越高,通俗大众文学越繁盛,大众文化产业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重就越高。网络文学在中国繁荣兴盛,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土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蒸蒸日上,社会现代化的程度愈来愈高,人们休闲娱乐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网络文学以颇具时代性的轻松故事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要。

    网络文学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学在精神内质上与当下读者的心意相通。好的网络文学作品读来轻松、好看,不“烧脑”,满足了读者的梦想要求,既是对读者愿望的满足,也是一种时代内在精神肌理的体现。从表面上看,那些数百万字的网络小说故事多是想象性的,但从小说内在的气韵来看,作者在和读者互动中更新作品,与读者的情感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并且网络小说也有贴近现实的类型:那些婚恋小说,写尽现实中一地鸡毛的故事,把历史转型期人们的住房问题、情感困惑展示给读者;来自社会各个行业的作者,以写实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独特的人生轨迹,打开了人世百态的样貌。

    受商业化的驱动,网络小说需要快速更新,借用套路,是难度最小的写法,导致许多部小说好像是一部小说,跟风、同质化倾向严重。好的网络小说作品是那些适当借用小说套路,但不依赖套路,而是发展、超越套路的作品。即便是借用同样套路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是故事模式,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对生活的洞察力,故事中人情事理的合理性,细节深处的表现力等。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网络作家需要拓展阅读视野,深入生活、把握时代、适当沉潜、提高修养、勤奋创作,超越商业化的局限,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摘编自周志雄《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网络文学能成为当下文化奇观,主要是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它的滋养。

    B. 受外来文学影响,中国现代文学主张要为现实、为人生、表现自我。

    C. 网络文学的繁荣兴盛与当下我国社会形势、社会现代化的程度密不可分。

    D. 网络文学要想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就不能借用现有小说的套路来更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将网络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对比分析,论述了网络文学的独创性。

    B. 本文第三段从分析网络文学繁荣兴盛的社会背景入手,充分论述了它的发展历程。

    C. 本文以网络婚恋小说写尽现实中一地鸡毛的故事为例,论证了网络小说也有贴近现实之作。

    D. 文章最后一段在得出网络小说同质化倾向严重的结论后,论述了如何提高网络小说的质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中国网络文学能运用多线并进的结构形式,加大艺术含量和思想密度,就能创作出经典作品。

    B. 网络文学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的文化需求,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

    C. 有些想象性的网络小说所体现的情感与读者是相应和的,因此能够满足读者的情感诉求。

    D. 网络作家只有深入生活、把握时代、提高修养,超越商业化的局限,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才能使网络文学更好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非凡的赝品

    伍育才

    周正是鼎鼎大名的古画鉴定家,入行40多年,经他鉴定出来的国宝级古画不下百件,行里的人都尊称他为“周老爷”。

    郭林也是位鉴定家,据说与周正的水平只在伯仲之间,可郭林只鉴定收入微薄的赝品。同行都觉得郭林脑袋有问题,都戏谑地称他为“郭老头”。

    周老爷和郭老头,虽然价值观迥然不同,却是铁哥们。这不,在郭老头六十大寿那天,周老爷就给他送去了一份厚礼!

    那天,郭老头的寿宴略显简单,除了家人,只请了一些同行和学生。郭老头收了几份寿礼,都不贵重。然而,当周老爷把寿礼送上时,众人的眼睛差点瞪了出来——那竟然是一幅梁仟的真迹!

    梁仟是清初的画家,他擅长山水画,不但继承了北派的精微墨法,更兼容了南派的自然情调,作品常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丰富感。只可惜他成名太晚,而且存世墨宝不多,因此作品极具升值空间。

    郭老头当场就愣住了,看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说:“老周啊,你这礼物也……太贵重了吧?”周老爷微笑着说:“老郭你家里也是时候添一幅真品了!”

    郭老头十分感动,当即表示等周老爷来年大寿的时候,自己一定回送他一幅好画。

    一眨眼的工夫,周老爷的大寿到了。周老爷的寿宴自然是排场阔绰、宾客盈门。这时,郭老头缓缓地走上前来。

    周老爷看见郭老头手里拿着一幅画,心里不禁打鼓:老郭家境并不富裕,他该不会真的倾家荡产给我买来一幅名画吧?正疑惑间,画已经送到面前,周老爷只好硬着头皮拆开了包装。

    这是一幅唐志契的《山雨欲来图》,又是一幅货真价实的赝品!

    稍有点艺术常识的人都知道,《山雨欲来图》的真品在苏州博物馆里;更离谱的是,右下角的落款不是唐志契,却是梁仟!众人开始议论纷纷,周老爷也是一脸疑惑。

    郭老头说:“一年前,老周送我一幅梁仟的真迹,我发现了梁仟的手法,他喜欢把线条从细到粗反过来画。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淡化自己骨子里北方画派写山刻骨的刚劲,模仿南方画派柔和的风格。正因为此,梁仟的画才会给人一种丰富感。”

    话说到这里,周老爷和同行已是恍然大悟。众人纷纷凑到画前仔细观看,最后一致认为这幅画的确是梁仟的真迹!

    不知道是谁带的头,宴会厅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郭老头连忙拱手还礼,笑着说:“其实这幅画的价值不在于它的作者,而在于它背后的故事。我在卖画的那个人口中得知了真相。”

    原来梁仟早年家境贫寒,多亏朋友萧辰的帮助才考上了举人。几年后,萧辰做买卖赔了,一时间,萧辰斗志全无。梁仟听闻后,很是痛心。

    梁仟请萧辰到家中,拿出一幅画来,放在桌上,说:“萧兄,为了报答你当年的恩情,我要送你一件宝贝!”

    萧辰把画展开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这竟然是一幅唐志契的《山雨欲来图》!萧辰知道这画至少能换一套大宅子,于是连连推辞。

    梁仟说:“萧兄,你就尽管放心地去闯吧,就算全亏了,我这里还有一套大宅子。”萧辰顿觉心头轻松了不少,终于放开手脚外出闯荡,几年的工夫就东山再起。

    但是梁仟依旧过得勉勉强强,萧辰见状很是不解,梁仟这才告诉他,那幅《山雨欲来图》其实是自己为了激励他而画的赝品。

    得知真相的萧辰感动得泪流满面,他觉得这幅赝品远比真的《山雨欲来图》要珍贵,于是把原来的落款裁掉,让梁仟署回自己的名字,把画悬挂在家里,叮嘱子孙:不到萧家破产的那天,决不能卖掉这幅画!

    其实梁仟的画在当时并不出名,萧家子孙就算想卖,也没人买。

    听完郭老头的一席话,周老爷不禁叹道:“真没想到啊,我这辈子看了那么多价值连城的真迹,竟然没有一幅比得上眼前这幅赝品……”

    不知道是谁带的头,宴会厅里又一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周老爷”和“郭老头”的称呼,体现了同行们对周正和郭林的不同态度,而这与二人鉴定的东西、价值观念不同有关系。

    B. “郭老头”过生日时“略显简单”而“周老爷”过生日时“排场阔绰”,这主要是因为“郭老头”生性淡泊而“周老爷”爱慕虚荣。

    C. 文章有几处前后呼应,这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比如前面写梁仟“成名太晚”,后面部分又写到“梁仟的画在当时并不出名”。

    D. 梁仟的山水画兼容南北技法,他淡化自己骨子里北方画派写山刻骨的刚劲,模仿南方画派柔和的风格,画作给人一种丰富感。

    2.结合全文,说明“非凡的赝品”的含意。

    3.小说比较详细地讲述了梁仟为朋友临摹《山雨欲来图》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委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在有文化的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在不少年轻人或小孩子那里,可能却相当陌生。事实上,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补充历法,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传承保护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一步。

     (《光明日报》)

    材料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很小,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来的节气规律。在中国许多农村地区,二十四节气仍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指导广大农民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已不仅仅限于农事耕作,它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很多地方的百姓会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清明吃青团、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也依旧流行。尤其是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方的网友几乎每年都要为此“论战”一次,彼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好不热闹。而正是在这样的“论战”中,传统文化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继承、传播和弘扬,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网友对这种“论战”的参与热情,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深远影响力的证明。

    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兵团日报》)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它对当代生活究竟价值何在?人们对此却有不同的声音。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通过观察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而制定。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指南,二十四节气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成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然而,也有不少人从生活中发现,中国幅员辽阔。如果在远离中原的岭南地区,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可能会出现“冬行夏令”的尴尬。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二十四节气的地域性虽然确实存在,但它总结了太阳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农耕生产依旧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了解,各地的人们也会根据身边自然的具体变化,进行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二十四节气表述,由此诞生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丰富的本地化知识。

    另一方面,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指导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虽然历史上会出现一些极端气候,但直到现在,全国农业生产仍然在二十四节气的框架内运作。”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才林解释道。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认为,尽管气候条件不断变迁,二十四节气对于城市人来说也不再具备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但它既唤起我们的回忆,并且又时刻提醒我们大自然是按照自身的节奏在循环变化。”他表示,二十四节气能够提醒人类尊重自然和亲近自然。

    (《南方日报》)

    1.关于材料中的民歌、民谚和民俗的作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提到的“二十四节气”民歌在年轻人或小孩子那里可能相当陌生,意在表明“二十四节气”申遗的迫切性。

    B. 材料二中提到的民歌、民谚和民俗,意在表明“二十四节气”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C. 材料一、二中提到的民歌、民谚和民俗,意在表明“二十四节气”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指导功能依然没有减弱。

    D. 作者在新闻材料中引用的民歌、民谚和民俗,意在唤起读者的鲜明感受,增添阅读的趣味,使材料内容具体生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三都表明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材料二强调“二十四节气”应该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

    B. “二十四节气”在时间上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空间上形成于黄河流域,它所反映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与中国的气候环境是一致的。

    C. 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专家虽然对“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的作用认识不一,但对其在城市生产中的作用的认识达成一致。

    D.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充分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也会使世界各国对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

    E. “二十四节气”具有地域性特点,它是各地人们根据当地自然的具体变化,产生的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丰富的本地化知识。

    3.作为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它对当代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何在?请全面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胡谐之,豫章南昌人也。祖廉之,治书侍御史。父翼之,州辟不就。谐之初辟州从事主簿,临贺王国常侍,抚军行参军,晋熙王安西中兵参军,南梁郡大守。以器局见称。徙邵陵王南中郎中兵,领汝南大守,不拜。除左军将军,不拜。

    世祖顿盆城,使谐之守寻阳城,及为江州,复以谐之为别驾,委以事任。文惠大子镇襄阳,世祖以谐之心腹,出为北中郎征虏司马,爵关内侯。在镇毗赞,甚有心力。建元二年,还为骁骑将军,转黄门郎,领羽林监。永明元年,转守卫尉。明年,加给事中。三年,迁散骑常侍,太子右率。

    谐之风形瑰润,善自居处,兼以旧恩见遇,朝士多与交游。六年,迁都官尚书。上欲迁谐之,尝从容谓谐之曰:“江州有几侍中邪?”谐之答曰:“近世唯有程道惠一人而已。”上曰:“当令有二。”后以语尚书令王俭,俭意更异,乃以为太子中庶子,领左卫率。

    谐之兄谟之亡,谐之上表曰:“臣私门罪衅,早备荼苦。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与今亡第二兄臣谟之衔戚家庭得蒙训长情同极荫何图一旦奄见弃放,吉凶分违,不获临奉,乞解所职。”诏不许。

    八年,上遣谐之率禁兵讨巴东王子响于江陵,兼长史行事。为子响所败,有司奏免官,权行军事如故。复为卫尉,领中庶子。谐之有识计,每朝廷官缺及应迁代,密量上所用人,皆如其言,虞悰以此称服之。十年,转度支尚书。明年,卒,年五十一。赠右将军、豫州刺史。谥曰肃。

    (节选自《南齐书·胡谐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与今亡第二兄臣谟之衔戚家庭/得蒙训/长情同极荫/

    B. 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与今亡第二兄臣谟之衔戚家庭/得蒙训/长情同极荫/

    C. 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与今亡第二兄臣谟之衔戚家庭/得蒙训长/情同极荫/

    D. 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与今亡第二兄臣谟之衔戚家庭/得蒙训长/情同极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指君主召见并授予其官职,它与文中的“徙”“出”“加”“赠”意思相同。

    B. 永明元年,属于年号纪年法,古代纪年法还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等。

    C. 禁兵,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于帝王且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任务的军队。

    D. 谥,文中指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被加给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胡谐之亲情观念很重。胡谐之兄弟之间情感深厚,他的哥哥胡谟之去世之后,他向皇帝上表,提出辞职,皇帝没有准许。

    B. 胡谐之不接受任命。他曾被任命为邵陵王南中郎中兵、汝南太守,又被任命为左军将军,他都因职位太低而没有接受任命。

    C. 胡谐之受世祖器重。世祖担任江州刺史时用他作别驾,还把职任上的事委托给他;文惠太子镇守襄阳时,世祖把胡谐之当心腹看待。

    D. 胡谐之很有见地。每当朝廷官员缺额应提拔或替代时,他就会暗中预测皇上想要任用的人,结果都像他所说的那样,虞悰很佩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兼以旧恩见遇,朝士多与交游。

    (2)为子响所败,有司奏免官,权行军事如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贾谊用“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话倒出了强大秦国“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根本原因。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进行了直接描述。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今天真让我另眼相看了,处理事情竟然如此机智。我原以为他只会暴虎冯河、横冲猛撞,今日方知他是小事糊涂,大事精明。

    ②人们常常感叹时间过得太快,翻转的时间如同行云流水,如同“闪电而去”,一晃几十年,时间都去哪儿了?

    ③在长沙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志愿者,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④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

    ⑤美国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派军舰对中国南海的岛礁进行抵近侦察,把本来平静的南海搅得风生水起,其背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野心昭然若揭。

    ⑥中国的强大让一些人很不舒服,他们一边忙于散布和渲染“中国威胁论”,一边处心积虑地将遏制矛头对准中国。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左右,花费几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进口金额的两倍。

    B. 通过观察别人的临摹作品,使我们课更为清楚地看到他们如何将碑帖中的字还原到纸上,将古人的精神气质化作自己的面目。

    C. 人工智能正在深入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中国在人口智能很多领域的源头创新上已经在部分领域领跑,甚至和全世界并跑。

    D. 碎片化阅读早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与其把人们从手机、电脑前拉回到严肃的深度阅读,倒不如让读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提高阅读质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像马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尽绵薄之力,我们这些年轻人没有理由贪图享受,不尽心尽力。

    B. 我校文学社定于5月6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做出指导。

    C. 今天在座的诸位先贤的高论令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创作中我一定会加倍努力。

    D. 小李对网购的衣服很满意,在淘宝给店家留言说:“衣服很好,以后我会多光顾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力求简明。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一般来说,___________,甚至还有点幻想成分。或许这也是人们喜欢怀旧的一个原因,如果怀旧总是噩梦,_________。但是,今天在我们心目中的旧日美好事物,_______,因为大多数的人总会不自觉地把记忆中的痛苦和不如意的部分过滤掉,把美好的部分更深刻地留存下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流感高发季,孩子受罪、大人受累,医生护士也得加班加点。生病了及时诊治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工作,只要做好预防工作人就不会生病。正如有专家提醒,在流感和水痘的高发季,一旦发现病例要及早严格隔离。尤其是水痘,在幼儿不去上幼儿园或学校的情况下,它就没有发病的源头。加强疫情控制,幼儿园和学校负起责来,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就会避免大面积疫情的发生。

    ①做好预防工作人不一定不生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走的。你要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有人却说,我不去走我想走的路,又怎能走的漂亮?不去走想走的路,人生有何趣味和意义?

    很据以上材料,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取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