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综合性学习 1 题,句子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名著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学校组织了“非遗”进课堂活动,有剪纸、书法、秸秆、编中国结等课程。

    初一(1)班体验的是剪纸课程,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一段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②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催生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南北朝时期《木兰诗》中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诗句。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彭衙行》诗中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

    ③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并且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常常会贴“囍”这个字,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④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甲)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中国农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是因为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⑥剪纸艺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   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那质朴(乙)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

    (1)文中加点字注音、字形和笔顺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气氛(fēn)   渊远流长   “花”的第一笔是:一

    B.气氛(fèn)   渊远流长   “花”的第一笔是:丨

    C.气氛(fēn)   源远流长   “花”的第一笔是:一

    D.气氛(fèn)   源远流长   “花”的第一笔是:丨

    (2)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当窗理云鬓   云:像云一样白   ②暖汤濯我足   汤:烹调的流质食物

    B.①当窗理云鬓   云:像云一样美   ②暖汤濯我足   汤:烹调的流质食物

    C.①当窗理云鬓   云:像云一样白   ②暧汤濯我足   汤:热水

    D.①当窗理云鬓   云:像云一样美   ②暖汤濯我足   汤:热水

    (3)有人为剪纸艺术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裁云作舞衣剪下出风采。可惜下联字迹不全了,请你依据对联知识选择合适的选项补全下联空缺的地方。

    下联:镂月     纸上奏华章

    A.扇子舞   B.轻纸扇   C.为歌扇   D.照无眠

    (4)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分号  (乙)逗号   B.(甲)冒号  (乙)顿号

    C.(甲)分号  (乙)顿号   D.(甲)冒号  (乙)逗号

    (5)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问题。请改正后,把正确的句子抄在横线上。

    答:             

    初二(2)班是书法课,老师说书法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并送给全体同学一幅书法作品。

    (6)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表述最恰当的一项(   )

    A.作品的字体属于楷书,方正平直;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B.作品的字体属于行书,刚劲有力;表达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读来发人深省。

    C.作品的字体属于楷书,方正平直;表达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读来发人深省。

    D.作品的字体属于行书,刚劲有力;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

    (1)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所发表的演讲中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寄语中俄关系将继续破浪前行。(李白《行路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黄鹤楼》,完成下列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     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颈联所描述的景象。

    3.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诗人登高而望远之时写下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一句诗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及链接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甲)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链接材料一)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乙)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选自《孔子家语·六本》)

    (链接材料二)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丙)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

    (节选自苏轼《又答王庠书》)

    注:①[商]:孔子弟子,即卜商,字子夏。②[赐]:孔子弟子,即端木赐,字子贡。③[鲍鱼]:咸鱼。④[肆]:商店。⑤[丹]:丹砂。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事君能致其身   援疑质理/援古证今

    B. 尝趋百里外/趋名逐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实事求是

    C. 录毕,走送之/毕恭毕敬      人多以书假余/狐假虎威

    D. 幼时即嗜学/一拍即合       既加冠/既往不咎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甲)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翻译:因为这样大多数人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博览群书。

    理【解析】
    作者通过抄书的方法得以博览群书,告诉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

    (乙)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翻译:收藏储存朱砂的地方会变成红色,收藏储存漆的地方会变成黑色。

    理【解析】
    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受到好的影响,生活在坏的环境里也会受到坏的影响,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丙)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

    翻译:就像想知道古今的兴亡、圣贤的作为,苏轼希望对方每天作一次计划,专门地学习这一方面,不要有其他的想法。

    理【解析】
    苏轼认为应该制定计划专门学习圣贤在治学时的心无杂念。

    3.请你根据上文和(链接材料),总结概括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好的学习方法与处事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2 题
  1. 《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中,作者乘着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大海深处,探索着带大千世界的种种奥秘,栩栩如生地向我们展现了当时不可实现的梦想。请将下列四个情节进行排序。(只填序号)

    ①冰山封路  ②遭土著人围攻  ③救采珠人与鲨鱼搏斗  ④鹦鹉螺号失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礼记·大学》说:“生财有大道”。请结合《骆驼祥子》一书中主人公一生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寒冷的高纬度》,完成下列小题。

    寒冷的高纬度

    ——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迟子建

    ①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端,大约在北纬53度左右的地理位置上。那是一个小村子,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

    ②我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家,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短暂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蔬菜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如黄瓜、茄子、倭瓜、豆角等;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如矢车菊、爬山虎等等。一到昼长夜短的夏天,这形形色色的植物就几近疯狂地生长着,它们似乎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是不多的。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比如我从早衰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因为许多衰亡了的植物,在转年的春天又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比前一年似乎更有朝气。

    ③童年围绕着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植物,还有亲人和动物。请原谅我把他们并列放在一起来谈。因为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的亲人,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淳朴的边塞的缘故,他们是那么的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上,让人觉得生活里到处是融融暖意。我从他们身上,领略最多的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平和与超然,这几乎决定了我成年以后的人生观。至于那些令人难忘的小动物,我与它们之间也是有着难分难解的情缘。我养过狗和猫,它们都是公认的富有灵性的动物,我可以和它们交谈,可以和它们搞恶作剧,有时它们与我像是朋友一样亲密,有时候则因着我对它们的捉弄,好几天对我不理不睬。在喧哗而浮躁的人世间,能够时常回忆起它们,内心会有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

    ④在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神话和传说几乎到处都是。我喜欢神话和传说,因为它们就是艺术的温床。神话和传说是绚丽的艺术灵光,它闪闪烁烁地游荡在漫无边际的时空中。而且,它喜欢寻找妖娆的自然景观作为诞生地,所以人世间流传最多的是关于大海和森林的神话。也许是因为神话的滋养,我记忆中的房屋、牛栏、猪舍、菜园、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等,它们无一不沾染了神话的色彩和气韵,我笔下的人物也无法逃脱它们的笼罩。我所理解的活生生的人,不是庸常所指的按现实规律生活的人,而是被神灵之光包围的人,那是一群有个性和光彩的人,他们也许会有种种缺陷,但他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从人性的意义来讲,只有他们才值得永久的抒写。

    ⑤还有梦境。也许是我童年生活的环境与大自然紧紧相拥的缘故吧,我特别喜欢做一些色彩斑斓的梦。有时我想,梦境也是一种现实,这种现实以风景人物为依托,是一种拟人化的现实,人世间所有的哲理其实都应该产生自它们之中。梦境的语言具有永恒性,只要你有呼吸、有思维,它就无休止地出现,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联想。

    ⑥我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与我的故乡,与我的童年,与我所热爱的大自然是紧密相连的。对这些所知所识的事物的认识,有的时候是忧伤的,有的时候则是快乐的。我希望能够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看出深刻来,同时又能够把一些貌似深刻的事物给看破,这样的话,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我都能够保持一股率真之气、自由之气。

    ⑦当我童年在故乡北极村生活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大。当我成年以后到过了许多地方,见到了更多的人和更绚丽的风景之后,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

    (选自《小说评论》2002年第2期,有删节)

    1.文章依次写出了故乡的诸多元素及其对我“文学和人生的思考”的影响,如:  ①   ②  ;动物使作者内心有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  ③   ④ 

    2.简要分析第②段是如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故乡植物的特点。

    3.下列哪一项最符合作者“我所理解的活生生的人”这一观点,并陈述理由。

    (A)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句,“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央视一台热播的绿色青春剧《最美的青春》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人们被剧中大学生在荒漠中植树造林奉献青春的事迹感动的同时,视线不由转向大学生们燃烧激情的地方——塞罕坝。

    塞罕坝溯源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她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历史上,这里就地域广袤,树木参天,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

    塞罕坝之殇

    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  ①  (荡然无存  化为乌有),出现了几十万亩的荒山秃岭。到解放前夕,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塞罕坝涅槃

    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塞罕坝建场之初,缺粮少屋,交通闭塞,冬季大雪封山,人们便处于半封闭、半隔绝的状态;没有学校、医院和娱乐设施,来自四面八方的塞罕坝建设者们,除了简单的行李衣物,其他几乎一无所有。

    为了修复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林场工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造林异常困难。1977年,塞罕坝曾经遭遇过一次罕见的雨凇灾害。雨雪冰冻轮番侵袭使得林场十多年的造林成果损失过半。林场技术人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找到症结,并结合现代林业科技及发展趋势,创造了“人工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模式,使单一的人造林海景观变成了上有松涛、中有灌木、下有花草的自然生态景观,物种多样性也正在丰富和完善。

    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

    如今,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区是保护京津唐地区及华北大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

    (材料二)

    塞罕坝有着丰富、独特、秀美的生态旅游资源,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在其9.4万公顷的范围内,有蜿蜒如蛇的河流,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有一望无际的林海,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原。游人不出森林公园,即可观赏多种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塞罕坝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森林草原景观。这里7万多公顷的人工林集中连片,形成一片浩翰的林海,并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原。二者  ②  (水乳交融  浑然一体),构成壮观、优美的自然风景。

    300多年前,清王朝皇室将此地辟为“木兰围场”,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址、故事和传说。这里又是满、蒙、汉三族人民聚居地,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为开展民族风情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塞罕坝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与人文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近年来,塞罕坝每年接待游客稳定在50万人次以上。从2014年起,塞罕坝开始科学核定环境承载力,将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莹表示,计划在2030年以前,将年游客量控制在120万人次以内,尽量实现适度发展、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塞罕坝的绿水青山,是一粒生态文明的种子,传递着科学发展的理念,创造了人间奇迹。

    (材料三)

    塞罕坝旅游经济效益统计表

    年份

    游客人数(万)

    提供就业岗位(万)

    旅游直接收入(万)

    2010年

    38.5

    0.85

    3200

    2013年

    43.9

    1

    4300

    2016年

    55.9

    1.8

    6200

    2017年

    60.2

    2.5

    8500

    1.阅读(材料一),请简要概括“塞罕坝精神”。(20字以内)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______,②处应填______。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信》,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言即信。

    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③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④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⑤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⑥“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⑦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误入歧途。

    ⑧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⑨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自己。

    (选自《汉字悟语》,略有删改)

    1.上面的文字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       。(限12个字以内)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第③段列举中国历史上“信”的经典事例,用来论证“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乙)第⑤段阐明“信”的重要性,第⑥段论述怎样做到人言可信不可畏,这两段先讲原因后讲做法,逐层深入。

    (丙)第⑧段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信比喻成镜子,告诉人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别忘了想想自己是否做到了。

    3.下面是《论语·学而》中包含对“信”的阐述的三则语录,哪一则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字?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③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暑假里那些美好的旅行、精彩的活动、独特的体验、动人的情思……令人依依不舍,回味无穷。请以“放慢脚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题目二:请你用上“雪山”“星空”“种子”这三个词,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2)字数在800-95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