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非选择题 2 题,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0 题
  1. 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

    B. 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

    C. 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

    D. 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人)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 工业革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 工业革命促成资本和生产高度集中

    C. 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   D. 美国已经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世纪末来华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回忆录中写道:广东的近代化自19世纪60年代前期开启后,一直到80年代前期,基本上处于半停滞状态,因为时任的广东总督和广东巡抚中,任期较长且受朝廷信赖的基本是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开拓精神的官员。李提摩太此语旨在

    A. 回避殖民侵略对近代化的破坏

    B. 指出清廷重满轻汉政策的危害

    C. 批评洋务派缺乏积极进取精神

    D. 强调近代化中政治决策的重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蒸汽和电力作为19世纪两种主要动力,成为两次工业革命标志性产物,它们

    A. 都源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B.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 都是科学家反复实验的结果

    D. 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跨越性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

    A. 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

    B. 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

    C. 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D. 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唐宋概括论》中说道:“唐代以后以舞乐为主,舞的动作不过是附属品,乐律亦重形式,少有模仿动作的意思。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模仿事物一类通俗艺术较盛,动作较为复杂,品味较古代的音乐下降。”据此可知

    A. 唐代音乐形式比宋代的更受欢迎

    B. 唐代舞乐仅供皇族欣赏

    C. 宋代以后音乐形式的世俗化倾向

    D. 宋代音乐多模仿唐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

    A.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 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鸦片战争前,中国丝的出口,每年一般只有几千包,而1847年达22000余包,1852年44000余包,1856年79000余包。茶的出口,鸦片战争前,每年大约五千多万镑,鸦片战争后历年增长,1856年已达一亿三千余万镑。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

    A. 保持外贸出超地位

    B. 农副产品商品化率提高

    C. 融入世界市场步伐加快

    D. 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A. 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B. 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C. 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 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你认为当时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

    A. 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

    B. 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

    C. 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

    D. 工人阶级需要娱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山东中学联盟

    材料一:从17世纪起,英国步西班牙的后尘,开始在北美大陆建立殖民地。1607年,伦敦公司依据国王的“特许状”建立了詹姆斯城,从而揭开了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的序幕。英属北美殖民地居民大多数来自英、法、德、荷等国,他们有的是为了逃避本国政府迫害和天灾人祸,有的是为了追求信仰自由和美好生活。移民凭借武器和物质上的优势,驱逐或屠杀印第安人,强夺其土地。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日益加快,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闽南及粤东地区人多地狭,田少山多,所以尽管禁令森严,福建沿海的闽南人还是向台湾偷渡不绝,直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此行为才被承认完全合法。开禁以来,大批闽粤居民迁移台湾。嘉庆十六年(1811年),台湾居民除土著外共有232443户、1901833口,一百余年增长了近十倍。明末以来,台湾西部、东部沿海平原和中部盆地先后得到开发。台湾向大陆输出米、糖、硖黄、藤条等,由大陆输入日用百货,大洋贸易的转运经济转变为两岸贸易。

    ——摘编自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时北美成为西欧殖民对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闽粤移民与西欧移民迁移方式的不同,并分别说明中、欧移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0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

    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

    开始得到广泛发展……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1873年

    的经济危机使许多中小企业破产,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集中。

    ——摘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1857年至1905年德国垄断组织卡特尔数量增长示意图

    材料三20世纪初,美国和德国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8%、4.2%,而英国和法国分别为1.4%和3.3%。在此基础上,列宁进一步揭示了垄断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和经济技术停滞的趋势……正如马克思指出:“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随着那些掠夺和垄断这一转化过程的全部利益的资本巨头的不断减少……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及其评价》

    材料四事实上,自1890年美国颁布第一部现代反垄断法——《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以来的115年间,无论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还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都相继制定了名称不尽相同的反垄断法,如《反限制竞争法》、《限制性商业行为法》、《竞争法》、《公平交易法》等。可以说,世界范围内反垄断法体系已经建立并臻于成熟。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企业并购浪潮风起云涌,强弱并购为强强并购所替代、国内并购发展为跨国并购,并购案值屡被刷新、垄断程度再攀新高。

    ——摘自《当代美国控制企业并购法律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下半期垄断组织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国卡特尔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评述材料中关于“垄断”的观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20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歌词意在

    A. 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B. 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

    C. 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

    D. 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

    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