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5 题
  1. 周王和诸侯的关系一方面是君臣,另一方面又是一种契约关系。因此周王对于诸侯

    A. 可依据分封制管理

    B. 可以随时剥夺其封地

    C. 拥有完全的支配权

    D. 不能干涉他们的事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如

    A. 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

    B. 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

    C. 追求平等,维护地主利益

    D. 强调和谐,建立理想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景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据此可知汉景帝时期

    A. 官僚贵族思想保守,没有经济头脑

    B. 商品经济水平低,商品货币关系落后

    C. 普通百姓家庭拥有大量黄金珠玉

    D. 人地矛盾较突出,粮食严重短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表,下列相关作者的叙述最可靠的是

    内容

    出处

    说明

    “(太子李)建成幼不拘细行,荒色嗜酒,好畋猎”

    钦定的《高祖、太宗实录》

    钦定指唐太宗审定

    早在晋阳起兵之初,李渊就许诺要立世民为太子,只是被世民坚决推辞了。到了武德四年(621年)高祖再次私下许诺立世民为太子

    依据《资治通鉴》整理

    北宋司马光主编

    (李建成、李元吉)“义旗草创之际,并不预谋,建立已来,又无功德,常自怀忧,相齐为恶”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

    《旧唐书》,五代后晋时刘昫、张昭远等撰

    李渊起兵前夕,李建成驻防河东军事要地,“倾财赈施,卑身下士”,“故得士庶之欢心,无不至者”

    依据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整理

    温大雅,隋末唐初大臣,参与了反隋建唐过程

    A. 《高祖、太宗实录》的叙述最为可靠,因为李世民是李建成的兄弟,对李建成更加了解

    B. 《旧唐书》的叙述最可靠,因为五代距唐不远,刘昫、张昭远与李氏兄弟没有利益关系

    C. 《资治通鉴》的叙述最为可靠,因为司马光是大学者,是著名的史学家,治史态度严谨

    D. 温大雅的叙述最可靠,因为他是亲历者,与李建成、李世民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表为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据此可知,影响人口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时间

    公元前220年

    公元2年(西汉)

    220--265年

    280年(晋)

    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

    人口数

    估计2000万人

    5959万人

    767万人(三国相加)

    1616万人

    4844万人

    A. 经济发展的状况

    B. 国家的人口政策

    C. 国家的统一与否

    D. 农民负担的轻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北宋时期的官制有一些重要特点,如重复设官(三司使、通判等)、官职分离(官员实际担任的职务与官名不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提高行政效率

    C. 分散官员权力

    D. 加强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明朝)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曾令户部移文天下,课百姓种植桑枣。每里百户,种植枣桑秧苗二亩,违者谪戍边。这些政策

    A. 推动了家庭手工业兴起

    B. 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清时期,对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施耐庵,史书记载不详,甚至连他们是什么地方的人都语焉不详。这说明

    A. 小说的文学地位比较低

    B. 两部小说内容与历史无关

    C. 小说在当时流传不广泛

    D. 当时人们没有著作权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表为中国生丝销售量估计表(单位:万担)

    时间

    总销售量

    出口量(占总情售量%)

    生丝内销

    绸内销折生丝

    内销总量(占总销售量%)

    1840年前

    6.40

    0.90(14.06)

    0.44

    5.06

    5.50(85.94)

    1894年

    16.02

    8.23(51.94)

    2.21

    5.49

    7.70(48.06)

    据表可知

    A. 外国对中国资本输出增长快

    B. 我国农产品商品化比例提高

    C. 我国已经发展成外向型经济

    D. 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更名为国民革命军,初期国民革命军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领导,党代表及政治部的设立

    A. 使国民革命军主要是受中共领导

    B. 是学习美英等国军队建设的结果

    C. 有利于提高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力

    D. 使国民革命军成为工农革命武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

    A. 确立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

    B. 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

    C. 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

    D. 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驮运(用牲口运物)、驿运(驿站式)和木船运输是中国古老的运输方式,近代以来日渐衰落,但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却快速发展起来。这说明

    A. 传统运输方式比较适应大后方的形势

    B. 传统运输比现代运输方式更具优越性

    C. 物资产地分散,只能用传统方式运输

    D. 大后方的百姓只熟悉传统运输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新中国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很快出现了买卖土地、雇佣剥削、放高利贷等现象。据此可知

    A. 土地改革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理由更加充分了

    C. 地主阶级在农村的统治正逐渐恢复

    D. 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我国1975年宪法规定: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通称“四大自由”,就是你可以对你认为的任何坏人、反革命、阶级敌人,采取上述形式,任意“揭发”)……国家保障人民群众运用这些形式。我国1982年宪法在“总纲”中删除了“四大自由”,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这种变化说明

    A. 我国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制社会

    B. 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有了完全的保障

    C. 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遭到一定的削弱

    D. 我国的法制社会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袁隆平的水稻杂交技术在研究和推广的过程中,得到了湖南省和国家农业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国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和支持水稻杂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的直接原因是

    A. 我国农业技术比较落后

    B.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C. 我国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D. 农业现代化战略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17年12月19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布了年度十大人物,中国量子通信科学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上榜。《自然》杂志还以《量子之父》为题报道了潘建伟。潘在量子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其中2017年6月,“墨子号”团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打破了此前国际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级”纪录。这表明

    A. 我国量子理论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B. 我国在理论物理领域领先世界

    C. 潘建伟是量子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D. 量子理论开始应用于通讯实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雅典公民大会的相关制度规定:下列人员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任何不赡养父母的人;任何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任何挥霍掉从其父母或从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财产的人。这些规定旨在

    A. 确立以孝为先的社会价值观

    B. 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秩序

    C. 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D. 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7世纪以前,人们很难理解行星的运动状况、潮汐现象。但到了17世纪后期,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些现象了。这是因为

    A. 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

    B.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C.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D. 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图为英国的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据此可知

    A. 当时英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B. 重商主义促进海外市场扩大

    C. 技术进步推动工业快速发展

    D. 英国实行轻重工业并重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德国和美国都是联邦制国家,但两种联邦有所不同。美国的各个州,更像是一个个独立的国家,自主性比较强,中央政府并不干涉各州的内部事务。德国的联邦制不像美国的那样“自由”,中央权力更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统一或者建国的方式差别较大。在这方面与美国比较,德国的突出特点是

    A. 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

    B. 各州平等联合进行

    C. 内部联合与外援结合

    D. 由一个邦进行主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早在14世纪,英国的平民院议员就由全部自由土地占有者投票选举产生,但拥有选举权的人比较少。经过多次改革,选民比例逐步提高,直到1969年的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公民,依法均享有选举权。至此,英国普遍的选举才真正较为完整地确立起来。这说明

    A. 20世纪以前的英国没有确立民主制

    B. 民主制度的完善必须经历漫长时间

    C. 议会民主制度的完善很难一蹴而就

    D. 英国的统治阶级不善于与人民妥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把增加重工业中的钢、生铁、金属切割机床等的产量、产值作为赶超西方国家的战略指标。当达到这些指标后,苏联发现自己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重新拉大了。这是由于苏联

    A. 对高新技术产业重视不够

    B. 农业发展缓慢,农业滞后

    C. 企业缺乏竞争,产品质量差

    D. 重工业比重大,工业畸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联合国是在美国的积极倡议下建立的,美国承担了正常费用的22%(依据经济实力)和维和费用的28.5%(经济实力十常任理事国)。1995年以来,美国经常拖欠联合国费用,2017年度,截止8月,美国拖欠联合国费用已达8.96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

    A. 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B. 世界霸权地位下降

    C. 国家财政出现困难

    D. 国内党争比较激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图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反映了

    A. 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B. 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C. 科技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

    D. 东西方印刷技术推陈出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8世纪晚期19世纪初期,新古典主义美术流行。美术家们将大量的历史人物纳入他们的创作题材,如大卫的《马拉之死》(马拉,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重要领导人)、《拿破仑加冕》。他们的这些创作题材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

    A. 革命失败,封建统治加强

    B. 新制度确立,经济发展快

    C. 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D. 社会急剧变化,英雄辈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先秦时代开始,中国农民解决地力下降的重要方法是“多粪肥田”。历史上中国人不仅善于积肥,还善于用粪。不过到后来才发现,粪也非越多越好,先是发现“骤用生类,又布粪过多,即烧杀物,反为害矣”。于是,农民用粪时,不仅注意粪肥的生熟、土壤的性质、用肥的先后,更注意使用追肥时农作物自身的生长状况。由于农民非常重视粪肥,南宋的杭州,出现了收购粪肥的行业“壅业”,每天有不少人到居民家中收购粪便,有时发生争抢,甚至大打官司。在北京的三百六十行中就有“大粪厂”这样一个行当。

    ——曾雄生为杜新豪《金汁·中国传统肥料知识与技术实践研究》所作序言节选

    材料二英国传统农耕业遵循一套固定的耕作制度。在诺丁汉郡拉克斯敦村的三轮耕作制中,全村耕地一分为三,即冬季小麦田、春季大麦(或豆子)田和休耕田,三年一个轮种循环。而休耕必然导致1/3的土地没有粮食收成。……16世纪始,英国东部地区的农场主找到一些有效利用休耕地的方法,其中的一种是利用休耕地种植两种新作物:萝卜和豆科作物。种植萝卜的优势有二:一是控制野草生长;二是提供牲畜的饲料。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轮作制应运而生,豆子与大麦夹种,萝卜种在两季粮食之间,休耕地被充分利用起来。小麦、萝卜、大麦和豆子(可以制造氮素)连续轮种,这就是广大的农业基本生产者通过长期探索和实践而发明的“诺福克轮作制”四圃农作制的出现。

    ——杨杰《英国农业革命与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农民和英国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方法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以来中国农民使用粪肥的影响。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出现四圃农作制的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传统中国只有完善的“户籍”制度而无明确的“国籍”规定……但是近代以来,随着出国华商、华工的日益增多和西方势力入侵……由于缺失专门处理“国籍”问题的法律,在大一统国家近代转型中,国人逐渐出现对自身“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危机。……1907年,荷兰殖民当局以属地主义的原则制定《荷兰新订爪哇殖民籍新律》,规定凡生于荷兰属地的华侨皆为荷属殖民地籍,从而引起国内外华人、华侨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要求清政府迅速制定并颁布一部国籍法。……清政府别无选择,如果不迅速制定国籍法,不仅通过各种努力所形成的华侨的中国认同会出现危机,而且国内也可能为此丧失对清政府的信心。同时更令清政府担心的是,这可能给“排满”的“汉族”民族主义者以借口,最终危及清政府在大一统国家转型中的合法地位。……1909年清政府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其中明确规定,“生而父为中国人者”“生于父死以后,而父死时为中国人者”“母为中国人,而父无可考或无国籍者”,不论是否生于中国,“均属中国国籍”。从而以使国家保护海外华人、华侨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加强了海外华人、华侨对大一统中国的认同。

    ——缪昌武、陆勇《《大清国籍条例)与近代“中国”观念的重塑》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颁布国籍条例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大清国籍条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清国籍条例》颁布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图三),完成下列要求。

    从图(三)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55年和1958年发生的中国沿海岛屿危机中,尼克松最为强硬,声称不能向中国共产党人放弃一寸土地;1960年10月,他曾宣称:现在中国共产党人想要什么呢?他们想要的不只是金门和马祖,他们想要的不只是“福摩萨”(台湾),他们想要的是整个世界。1965年,作为共和党的发言人,他批评约翰逊(民主党人)总统对中国和越南共产党抵抗不力。

    ——汤春松《试析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对华政策的转变》

    材料二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促使尼克松不得不重新认识世界和中国。1969年,尼克松总统在一个备忘录中提出:我们应该尽力促成这样一种态度,即我国政府正在寻求与中国人和解的一切可能性。1969年8月8日,国务卿罗杰斯在尼克松许可下,在澳大利亚的一项重要演说中又透露了这些信号。他宣布,美国将欢迎共产党中国在亚洲、太平洋事务上,扮演重大角色。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出了第一个外交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富有生命力的人民,他们不应该继续孤立于国际大家庭之外,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汤春松《试析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对华政策的转变》

    (1)依据材料概括尼克松对中国态度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对中国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