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单选题 15 题,选择题 2 题,null 2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5 题
  1. 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丁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A. 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 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C. 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 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A. 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 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 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 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朝建立了完备监察机构,官员称御史大夫,……汉武帝正式把“吏不廉,背公向私”和“阿附豪强,进行贿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明朝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这说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A. 内容、范围不断扩大

    B. 以强化皇权作为出发点

    C. 对象包括官员与平民

    D. 首要任务是加强官吏管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 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战国时期,郡制设立多在边远之地近敌之处,如魏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郡)守,以拒秦、韩”。朝廷往往授予这些“郡守”节制周边县域文武官员,统一调度县域人、财、物以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权力。这反映出当时

    A. 负责地方管理的郡守都是武将

    B. 吴起变法加强了魏国集权体制

    C. 魏国地方管理实行郡守负责制

    D. 郡的设置具有巩固国防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据此判断,“它”的设置

    A. 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 较好的发挥了地方的独立自主

    C. 标志着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成熟

    D. 改变了绝对专权的政治大环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西周时代,除了中央直接分封各路诸侯外,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再分。诸侯一般将中心地区留给自己直接统治,其余土地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卿大夫,此类封地叫采邑,卿大夫也将自己分得的采邑再分割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士,称作禄田。于是,全国就形成了一个以王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由四周拱卫的统一的等级分明的宗法分封政治结构。下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体现了周天子高高在上的君主专制权威

    B. 体现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C. 体现了西周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的血缘关系

    D. 体现了周代礼乐文明下君臣的文化联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南宋宰相杜范在描述宋朝的政治制度时说:“凡废置予夺,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得以缴驳,台(御史)、谏(谏官)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由此可知他认为这一制度

    A. 确保了君主决策的正确性

    B. 起到了消除君主专制的作用

    C. 体现了君臣共治的理想

    D. 军国大事均由朝臣议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王国维曾说:“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故衡利而取重,掣害而取轻,而定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这说明

    A. 任人唯亲不如任人唯贤   B. 宗法制易导致政局动荡

    C. 立嫡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D. 宗法制强调嫡长子继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实行神权与世俗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先秦时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吕氏春秋》则有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这反映了

    A. 两者的认识都诞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

    B. 两者的认识都对当时诸侯国国君的权力提出了质疑

    C. 两者都认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D. 当时诸子的观点分歧大于共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变迁反映出

    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

    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这在他朝,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与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政策,“吏强官弱”“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等有关。上述现象

    A. 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治国传统

    B. 反映了宋代官僚制度发生变化

    C. 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

    D. 说明了理学深刻影响宋代科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元代·百官志》有云:“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致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据此可知宣慰司

    A. 是掌管军政大权的行省分设机构

    B. 为宣政院辖属的地方宗教机构

    C. 是中书省派驻边疆的地方机构

    D. 被少数民族地区的僧俗首领掌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乃营建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而从2002年的阿房宫考古队考古发掘中发现,阿房宫前殿没有建成,“火烧阿房宫”是历史误传。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关于阿房宫的研究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论证

    B. 教科书关于秦朝后期的历史必须重新编撰

    C. 任何历史研究必须通过考古发掘才能证实

    D. 《史记》不可能是信史,信史之说不正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所有的官员(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这表明张鸣认为

    A.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    B.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

    C.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   D.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2 题
  1. 就北魏“均田制”,著名学者黄仁宇做了如下的归纳:“魏之‘三长’、‘均田’以及(其后)各朝的‘府兵’,都系用‘间架性的设计’作基础,也就是先造成理想上的数学公式,广泛地推行于各地区。行不通时,互相折衷迁就,只顾大体上在某种程度上的可行,无意以条文作主,凡事认真。这种办法施行至公元775年安禄山叛变时,已不能继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政府制度在实际推行中受挫

    B. 材料分析出唐朝灭亡的原因

    C. 黄仁宇否定三长均田府兵制

    D. 材料认为政府执行力度不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著名学者钱穆认为“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据此,对汉、唐政治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 汉代由宰相独揽一切统治大权

    B. 汉代相权严重威胁皇权

    C. 唐代制度比汉代更利于巩固皇权

    D. 委员制从根本上制约了皇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