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在1787年制宪的时候,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目的是

    A.削弱众议院的职能             B.实现“制衡的最大化”

    C.用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D.避免少数人的暴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单就宗教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从西周开始,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开,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这集中体现了西周实行的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A.仁政爱民​              B.无为而治

    C.人文主义​               D.与时俱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古代设置了御史台、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监察体制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是,古代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其根本原因是

    A.监察官员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

    B.监察机构贪桩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D.监察官员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把都城迁往洛阳,从主观动机上不包括

    A.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

    C.加强对黄河流域地区的统治

    D.洛阳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后,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

    A.宋代以后国力渐趋衰弱

    B.唐代建筑技术难以超越

    C.宋代以后专制兵权加强

    D.宋代以后地方经费困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  实

    结论

    A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

    再生产

    B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指人伦物理)矣……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作者强调天理与人欲是对

    立关系

    C

    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

    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

    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D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人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

    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即这段话反映了作者

    A.寻求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讨论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00年出版的《中国旬报》社论申明:“盖洪秀全与本国争权,口口口与外国争权,虽所争之事未尽合理,而争权之兆已隐伏于四百兆人之方寸间矣。”这里的口口口应为

    A.洋务派     B.强学会     C.义和团     D.同盟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

    A.民族危机的困境 ​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D.文学革命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的“新观念”主要是

    A.“师夷长技”              B.“中体西用”

    C.“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有政体不好的缘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由此可见

    A.民权主义是民主革命的核心            B.民族主义可以促进政治革命

    C.民生主义是民主革命的目标            D.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缺一不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宜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中英两国的“光荣革命”

    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的流血牺牲

    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近代史专家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的是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D.改良更加有利于社会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

    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右面的图 表。据此,他在分析近代铁路营运效应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促进了近代新型城镇的兴起

    B.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C.增强了地区性市场的影响力

    D.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不断增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由此推断

    A.这一现象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这一现象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该现象表明国共两党处于对峙状态

    D.该现象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69年,毛泽东给当时的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三国演义》的典故,建议

    A.坚持“一边倒”的方针           B.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

    C.缓和与美国的关系               D.中日邦交正常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13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某历史探究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可能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C.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A.达尔文             B.莎士比亚

    C.伽利略             D.牛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在不断演变。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A.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B.政府权力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结论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

    1884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A.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         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

    C.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D.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世界银行的成立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第二次世界大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分材料出一分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分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

    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最大,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

    材料一:“直至四、五百年前,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在欧洲仍牵起不少道德争议,就如人们今天争论应否吸烟一样!”

    材料二 :“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

    材料三:“随着糖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和人们对糖的过量食用……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越来越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既能满足自己对甜味的爱好,又不会危害健康的新型甜味剂。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糖应运而生。”

    ——摘自“凤凰网”杨海军文章

    (1)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分析四、五百年前的欧洲“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的原因?(4分)

    (2)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试列举此过程中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6分)

    (3)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时期

    材料

    结论

    第一组   15、16世纪

    他们游到我们的小船上,用鹦鹉、棉线团、短矛和其它很多东西交换,我们给他们玻璃、念珠和小铃铛。总之,我们以物换物,两相情愿。

    ——哥伦布《航海日记》

    世界逐渐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第二组

    19世纪中期

    世界强国英国在1846年和1849年先后废除了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全面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和一些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希腊(1837年)、土耳(1838年)、波斯(1836,1857年)、中国(1840,1842年)、日本(1858年)等,其中绝大多数是不平等的贸易协定。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六期

    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不平等贸易体系形成

    第三组19世纪末20世纪初

    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开通,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竣工。铁路网密布全球,洲际铁路开通的有:1869年美国横贯北美的大铁路与太平洋铁路接轨;1903年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世界通讯网形成。60年代,有线电报的使用已经越出国界;70年代,电话开始使用;1901年,无线电波飞跃大西洋成功。汽车和飞机已经出现。20世纪初期,全世界已由200万辆汽车奔驰在交通运输线上。

    ——麦克尼尔《世界史》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

    (2)本堂课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不同时期的变化。(7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2分)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一一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4分)。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4分)。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4分)。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6分)。

    (3)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