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单选题 22 题,选择题 2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2 题
  1. 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

    A. 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B. 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的作用

    C. 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

    D. 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 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B. 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D. 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当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作出如下结论:“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材料认为四大发明

    A. 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

    B. 改变了西欧社会发展的趋势

    C. 在西欧才开始发挥其应有价值

    D.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做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几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 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B. 中国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C. 宗法制是以父系血缘关系决定亲疏

    D. 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

    A. 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B. 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

    C. 仁政成为当时的核心价值观

    D. 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元代陆友仁《研北杂志》载:“世所谓正月三日为田本命。”明末清初周亮工《因树屋书影》载:“吴俗以正月三日为田生日。”上述记载反映了

    A.重农主义经济思想      B.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C.农业生产的落后状况     D.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开始实行分封制

    C. 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 中央集权制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 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B.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 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D. 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 古代中国政治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充满矛盾与困惑

    C. 古代王朝的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 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产品的冲击

    C.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罗马帝国虽然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主要是指

    A. 它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B. 它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C. 它最先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

    D. 它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源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近代企业中,其兴办宗旨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保兴面粉厂

    C. 大生纱厂   D. 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 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 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 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D. 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 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其反映了

    A. 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

    B. 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C. 抵抗西方入侵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是

    A.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作用

    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快程度高

    D. 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A. 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

    B. 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C. 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

    D. 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陈独秀说:“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女权之解放也。”其中“宗教之解放”体现在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人生而平等”

    C. “主权在民”

    D. “与上帝直接对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石头、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 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 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 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 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题文)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 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 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 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

    A. 夏朝   B. 西周   C. 秦朝   D. 唐朝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曹兵武在《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中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A. 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 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 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D. 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很多学者都未见过的“廷寄”。“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写在信封的两侧:“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翦伯赞《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依据以上材料,完成下表内容

    涉及的重要机构

    反映出的国家政体

    产生的历史影响(字数在10——20字以内)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政体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从产生到发展的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连续发生,生产力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了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

    ——《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

    材料二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战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使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

    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虽然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的发展迟缓。

    ——《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第一、二次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二十多万人。

    ——《大循环》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

    (1)、说明为什么18世纪英国会成为领先世界的大国?

    (2)、为什么19世纪末,英国会沦为二流国家?

    (3)、美国在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4)、从美国的崛起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职。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属于近代中国那一派别的观点?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那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的理想,该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简述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代以来贵戚专权、武人跋扈,宋太祖“虑其因缘挟私”,决定废除唐代科举中的“公荐”旧制,将科举考试的试卷优劣作为选拔官员的唯一评判标准。同时为防止考生“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使殿试成为定制。隋唐进士科岁取不过二三十人,宋太祖为了笼络士人,还大大扩充了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并提高了录取后的待遇,科举得第后即可授官,不需像唐代一样再经吏部试。宋代还对考务工作进行了严格的纪律规范,将唐代未普遍推行的糊名法列为定制,并进一步实行誊录,使考官无法通过姓名或笔迹等信息确定试卷的归属。

    ——摘编自何忠礼《科举与宋代社会》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科举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改革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德国的希特拉(注:希特勒)先生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然而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了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思想的

    ——鲁迅《华德焚书异同论》

    材料二: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疏曰:“台湾地方……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勿断断乎不可弃……”圣祖览(施)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天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卷十

    请回答:

    (1)材料一鲁迅先生对秦始皇“焚书”政策有何评价?你如何看待“焚书”政策?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华夷”观?这观念在当时有何积极影响?

    (3)材料三中康熙帝对“台湾弃留”问题作出什么决策?这决策有何影响?

    (4)我们应该用哪些标准来评价中国古代的著名帝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