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

    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

    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唐朝吴兢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

    B.前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

    C.前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前的秦始皇,后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后的秦始皇

    D.以上的说法全部都不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清时期佛山剪纸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甚至远销南洋各国。佛山剪纸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支持开辟海外市场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航海技术的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千秋耻,终当雪……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校歌写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结论是

    A.西方科技传人中国后,最早应用在上海

    B.中国引进的西方技术都是实用性技术

    C.中国近代化呈现明显的地域不平衡

    D.中国工业革命吸收了西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大跃进期间,安徽省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开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

    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安徽实行责任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以下最能体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向的是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办好样板戏,服务工农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罗斯福新政

    C.中国改革开放                         D.二战后苏联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它倡导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糙的平均主义。”“它关于社会未来积极的原则,例如消灭城市与乡村的对立,消灭家庭、私人营利与雇佣劳动,宣告社会的和谐……”,它是

    A.科学社会主义     B.启蒙思想        C.空想社会主义    D.自由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近代世界史上,某书出版后,引起宗教势力恐慌,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组织集会大造声势,提出“拯救心灵”,并联合30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与40位医学博士,联名发表宣言反对本书的出版,这本书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论法的精神》

    C.《共产党宣言》                        D.《物种起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两极格局瓦解后,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相伴随的,还有“非极化”趋势。就是“极”以外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导致“极”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下降、影响减弱的过程。这是因为

    ①第三世界开始兴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全球化总体有利于中小国家

    ③新的科技革命给中小国家带来的机遇

    ④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发展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26分)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一一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4分)。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4分)。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2分)?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2分)?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4分)。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4分)。

    (4)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4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6分)历史研究过程注重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从中推导出合理的历史结论。以下是一些史料的整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1年11月20日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天津(清政府控制下)的《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因此增加了获奖名额,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类别

    主张君主立宪

    王张民主立宪

    未表明态度

    篇数

    11

    2

    3

    材料二:2006年,俄罗斯的尤里一列瓦达咨询分析中心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带来什么?”作了调查,统计如下:

    态度

    持相应人态度的人数比例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0%

    是一场灾祸

    16%

    其他

    14%

    材料三:1949—1960年中国人口变化的相关数据

    年份

    人口增长率及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

    1949

    16‰

    20‰

    1958

    17.24‰

    11.98‰

    1960

    负增长

    25‰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哪些合理的历史结论?(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基本态度。(2分)结合1917—1991年苏联的史实,分析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49-1960年中国的人口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及上述问题,你认为在历史研究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